50多年前的《京劇臉譜》你見過嗎?

這是一個發生在50多年前的故事。。。

50多年前的《京剧脸谱》你见过吗?

話說1964年第一期《集郵》雜誌的“新郵預告”,告知讀者一套8枚的“京劇臉譜”郵票將於1964年4月發行。郵票畫面為京劇中李逵、魯智深、張飛、黃蓋、孟良、孫悟空、廉頗、竇爾墩的臉譜,預告中還附兩枚郵票的圖樣(見附圖)。這條消息,激起許多集郵者的興致。50年代有些集郵者就建議郵電部發行“臉譜”郵票,當時的《集郵》雜誌還刊登了讀者設計“臉譜”郵票圖稿。即將發行的“臉譜”郵票,滿足了集郵者的審美需求。

此後,廣大集郵者翹盼數月,此票仍未發行。1964年9月,集郵界傳言“臉譜”郵票不發行了。當時有人曾到中國集郵公司詢問,營業員不置可否。1965年1月,在人民郵電出版社舉行的紀念《集郵》雜誌創刊10週年座談會上,當時的郵票發行局副局長宋興民介紹了郵票發行情況後,有人藉機向宋局長提問:“臉譜”郵票是否發行?宋局長回答:“‘臉譜’郵票撤消,不發行了”。這是郵票發行負責人的答覆,無可置疑。撤消發行的原因,宋興民未作解釋。眾所周知,當時京劇革命的風勢越刮越烈,這套“舊京劇”臉譜郵票那“神頭鬼臉”模樣,宣揚封建迷信,與京劇革命“唱反調”,落得這個罪名誰也擔當不起。當時,《集郵》雜誌對此票撤消發行的決定未作隻字報道,淡然置之。集郵者對此事也就淡漠了下來。

50多年前的《京剧脸谱》你见过吗?

後來,有人聽說北京通縣郵局賣“臉譜”郵票。原來,這套《臉譜》郵票只印了6枚就停了機,撤消發行後,將印好的郵票送到通縣一家造紙廠,粉碎打漿再造紙。在粉碎過程中,有些郵票飛出牆外,被當地農民發現。農民撿到後,發現一枚郵票竟值4分或8分錢,相當於一兩天的工分呢!於是拿到郵局賣給寄信的人。北京集郵者聞訊後,有的到通縣找農民買“花臉”郵票。所以此票有少量流市。由於從機器中飛出來,幾乎沒有品相好的,有的無背膠,有的票面、票背髒汙。此後,“文革”開始,集郵遭禁,“臉譜”郵票的收集、買賣也就沉寂了。70年代末期,中國集郵活動復興,有人就“臉譜”郵票的趣聞問當時在通縣工作的朱祖威。朱說確有其事,這家造紙廠名為通縣南關造紙廠。當時,由於信息閉塞,朱祖威並不知道身邊發生的事,事後才從城裡郵友那兒得知造紙廠流出郵票的消息,但為時已晚。有人說朱祖威當時從農民手中買到不少臉譜郵票,實屬謠傳。

50多年前的《京剧脸谱》你见过吗?

70年代末期,中國集郵者衝破了“文革”前封閉的收集“禁區”,目光開始投向當年諱莫如深的“有政治問題”的郵票。紀20錯票、天安門“放光芒”、“公元前”、“一片紅”等郵票陸續流市。1980年郵電部發行T.45《京劇臉譜》郵票,又喚起一些集郵者對1964年的“臉譜“郵票收集慾望。但許多集郵者不瞭解那套郵票流市的歷史,對真品相過於苛求而錯過良機。當時郵市有人出讓1枚1964年臉譜郵票中的孟良,讓價500元,由於票面陳舊髒汙以及500元的天價,大概未賣出去。進入90年代,包括藍軍郵、“全面勝利”在內珍罕郵票都在郵市或拍賣會上亮相,唯64年“臉譜”郵票難以“露臉”。直到1997年北京翰海拍賣公司拍品中有6種臉譜郵票。據說,後來賣主一枚枚地售出,每枚平均10萬元左右。

1964年未發行的臉譜郵票,編號應為“特62”,全套8枚的枚號自352至359,排在1964年8月5日發行的特61《牡丹》郵票之後。特63是《殷代銅器》,於1964年8月25日發行。特62“臉譜”郵票撤消發行後,特62編號由《工業新產品》填補,發行時間為1966年3月30日,比它後面的特63《殷代銅器》竟晚了一年半的時間。

越學習,越富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