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喜歡做的事兒太多了,怎麼破?

在生涯中,總會有些事你必須得做,可心裡難受怎麼解?

不喜歡做的事兒太多了,怎麼破?

陽光的心態是美好的開始

一、跳出約束圈

在生涯的很多事情中,如進入某個團體、組織、家庭甚至是朋友圈,都會有沉浸在困惑中無法自拔的局面,我們會想盡可能的去改善些什麼。殊不知,這個世界上沒有跳不出的圈,只要你的心智突破了眼前的約束圈(雖然還是會在更大的約束圈內),事情也就變得豁然開朗。正如俗話說的“退一步海闊天空”也有著類似的功效。


二、改變的是對事情的態度

再輕的一杯水,讓你端一個小時,你也很難完成。這正如壓力的積累一樣,如果一直用理性去壓制情緒,這本身就是逆人性的。可想而知,你也很難優質的完成任務。而且這樣長此以往,對自己的心身也是不利的。帶著情緒完成任務,也難免會影響到同事關係。權衡再三,不可取。

無利不起早,只要發掘了事情的有利點,最主要是得和自己

高度相關可見可量,那麼任何人都會盡力去做好的。每個人對利益點的判斷不一樣,每個利益點的權重也不一樣,所以不同人對同一件事的結論也會不一樣。每個人都會根據自己的信息庫做判斷,至少對於他個人的信息庫而言,他做的是“準確的判斷”。而作為信息庫的來源,“經歷”(知識、技能、回憶、閱歷、認知等所有的信息輸入、彙總、建構、迭代)是有多少之分的,所以保持一個空杯的心態是可取的。更別說更為豐富的情感世界、藝術審美,妄加評論遠沒有理解、尊重來得巧妙。

1.做好了這件事,他對我的看法會有提高的,也許這就是在考驗我;

2.做好了這件事,我的相關眼界、技能、思維又能得到提高,每一件事都是成長的機會;

3.做好了這件事,我跳出了自己的舒適圈,才發現原來我還有這種可能;

4.做好了這件事, ...............你還可以盡情的去發掘

暢想完了美好,也請體會一下如果沒做好的反面結果。事實證明:

反差越大,壓力越大,完成越好(壓力在不影響心智、行為的範圍內越大越好,火候得把握)


三、格物致知、觸類旁通,再難的事也能絲絲瓦解

當一個人說我不喜歡一件事時,首先就得把看問題的層級升一級,也許只是因為事情有難度呢?繞不過,還在想辦法改變,事情的重要性是可以肯定的。一個重要的事情,但凡好解決,我們都是會樂意的,畢竟好處多多。而如果對當事人來說有難度,則難免會出現牴觸情緒。而解決問題的思路很重要,篇幅太長,這裡不做過多延展。

1.再強大的公司,都是由一個個普通的崗位共同努力而成;

2.再牛逼的項目,也是由一個個細節的把控而實現的;

3.再深的知識,也是一層一層地深入的,像極了剝洋蔥;

4.再厲害的角色,也是一點一點進步的,至少大腦的信息、肌肉的記憶目前是這樣積累的。


既然你都想做了,辦法也將隨著你的深入而不斷出現。生涯中到底會發生什麼,很多真是不由我們自己控制的,能控制的,也僅有我們對它的態度、行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