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去的“中國互聯網教母”張樹新:從不後悔那麼早遇見互聯網

談到我國互聯網的發展歷程,一定繞不開兩個名字,張樹新和她一手創辦的瀛海威。

二十多年前,互聯網的春風剛從遠揚美國吹入中華大地,大眾還不清楚何為信息高速公路,1995年,張樹新就已經將一塊巨大的廣告牌矗立在中關村南大街上——“中國人離信息高速公路還有多遠?向北一千五百米。”從而啟蒙了國人有關“因特網”的基本概念。

瀛海威,是information highway的音譯。“www.ihw.com.cn”這個網址,如今已無法打開,但在當年,它被稱為“國內第一家大型中文網站”。

远去的“中国互联网教母”张树新:从不后悔那么早遇见互联网

因此,春風得意的張樹新被盛譽為中國“第一代織網人”、“中國互聯網教母”,然而當瀛海威燦然的煙火突然歸於寂滅後,她又被視為“中國互聯網的先烈”。

從先驅變先烈,張樹新得到了褒貶不一的評價,有人扼腕嘆息,也有人說她的行為有投機色彩。但她個人始終認為是做的太早,步子邁得太大所致。“我做瀛海威,是在一個錯誤的時間,錯誤的地點做了一件正確的事。”

如今的張樹新,身份早已改變。在2019年亞布力年會中國商業心靈環節,她以“我的前半生”為題發表演講,回顧自己的這段創業歷程和這些年的改變,以下為演講摘編:

不後悔那麼早遇見互聯網

远去的“中国互联网教母”张树新:从不后悔那么早遇见互联网

今天,我能夠站在這裡,回顧我的前半生(我生於1963,已經年過半百),必須要感謝四十年前開始的改革開放。沒有1978年的改革開放,我們都沒有今天,我更沒有可能渡過這樣的前半生。

說到我的前半生,一定要介紹一本書——《沉重人生》。這本書是我母親在1992年我父親癌症去世以後,花了九年時間寫就的一本個人回憶錄,其中講述了我的父母,一對生於20世紀30年代,成長於建國初期,在“文革”中飽受衝擊的普通知識分子的艱難經歷。當然,這也是我童年生活的背景。

這本書中最重要的一頁是關於我父親的日記本,日記本封皮上寫著“為了祖國”。這個日記本是在我父親去世以後我和母親一起回到遼寧,在我父母住的房子中翻出來的,裡面用很小的小楷寫了密密麻麻的字。

它是一本政治學習筆記,又是日記。在這個日記本中,我父親記錄了文革開始被揭發時他的痛苦和懺悔。1978年,我父親被平反,據說燒掉了一人高的黑材料,從此成為了“好人”,還被評為國務院有特殊貢獻的專家,當時他負責我國核潛艇特種鋼材料的研發,每月享有一百多元的國家特別津貼。

那時,我15歲,念中學。我讀到了第一本和未來有關的書叫《小靈通漫遊未來》,這是作家葉永烈在1961年寫的,但直到1978年才發表。這本書裡講到了原子能氣墊船、水翼艇、電視手錶,水滴形的飄行在空中的車、機器人服務員、360度的環幕電影、太陽能燈、可人工控制的天氣系統、反季節蔬菜(轉基因食品)、隱形眼鏡……這是一個後來在北大學化學的年輕人在1961年時的想象。

15歲的我讀到了這本小說,是對我的想象力的一次重大開發,而正是這個開發使我對科學以及科學可能導致的未來開始充滿好奇。然後我開始讀《十萬個為什麼》,開始關心天為什麼是藍的,鳥為什麼會飛,魚為什麼會遊。在四十年前,那遙遠的七十年代,《十萬個為什麼》是我科學的啟蒙。那時起我開始讀科幻小說,一直讀到今天。

1981年,我18歲,抱著成為居里夫人的夢想走進中國科技大學的校園去學化學,業餘時間我繼續讀科幻小說,那時候的大學圖書館已經開始有了阿西莫夫的基地系列。當時我就讀到了很多關於未來的幻想,比如24世紀以後的宇宙,非常震撼!無法想象曾有人用如此龐大而縝密的思維想象著幾百年後關於太陽系、銀河系的複雜系統中具體而完整的星際戰爭故事。這是什麼樣的一種思維方式?!

1986年我離開大學校園來到北京,先做了三年記者,又在中國科學院機關工作了三年。那是空氣中都洋溢著理想主義的80年代,我在那六年裡結婚、生女兒,也從單位分到一間兩家合住的只有10平米的幸福蝸居。

1992年6月我離開中科院機關下海自謀職業,所以,我也應該算是“92派”。我做過策劃公司,倒賣過PC,做過尋呼臺生意,直到1994年底去美國,發現了神奇的Internet,從此與互聯網結下了不解之緣。

远去的“中国互联网教母”张树新:从不后悔那么早遇见互联网

1995年,全中國的上網人數大概只有一萬人。兩年後的1997年10月,CNNIC第一次公佈了中國網民數量:62萬。2018年6月,中國網民數量已超過8億,其中98%是通過智能手機聯網。

瀛海威應該是中國互聯網商業的早產兒。多年前我接受記者採訪講起早年創業的經歷時曾說過:我們在錯誤的時間、錯誤的地點,做了一件正確的事。不過,我從來不後悔那麼早就遇見互聯網。

環球旅行,這一走就是十年

1998年底我離開網絡實業,與一幫志同道合的朋友們以合夥制的模式創建了聯和運通投資公司,從此開始了十年投資生涯,直到2008年退居二線。我也很幸運,找到了非常合適又優秀的接班人,其實今天的聯和運通領導者做得比我好得多,當然,我也就樂得成為一個越來越小的股東。

2008年的夏天,我45歲,坐在海邊書房,驀然回首,開始追問自己當初的夢想。那一年秋天,我重新開始讀書,並與丈夫一起結伴環球旅行,這一走,就是十年!

我現在在我們公司的職位是CTO,首席旅遊官。我沒有出門旅行的時間大多用於公益活動。

远去的“中国互联网教母”张树新:从不后悔那么早遇见互联网

我大概從2014年開始介入了很多公益相關的事業,最重要的是阿拉善SEE。我其實認識曉光很久了,但深交是在亞布力論壇。2004年2月14日,曉光找了十個人聚在首創的辦公室,我是其中之一,後來大家一起創建了阿拉善SEE生態協會。

截至2018年底,阿拉善SEE生態協會已有近千名會員,24個項目中心。我在最初的五年做過兩屆第一副會長,參與了最早的所有的文件的起草工作。我很驕傲受邀參與了SEE的早期創建,為此貢獻過時間和精力,也很驕傲今天有更多的人正在繼續這個事業。

我還有另外一個公益事業。2006年我跟一幫校友創立了中國科技大學新創校友基金會,從2006年9月到2018年3月,連續三屆11年擔任執委會主席。

2015年,我回到母校開了一門公共選修課——《互聯網發展史》。這一年對我來說是一個巨大的轉折,我開始重新整理互聯網和人類相關的歷史,從技術、文明變遷的角度來看互聯網和人類的關係。

從2008年開始至今,我和我丈夫二人結伴自駕。我們先用兩年多時間遊走中國,幾乎到達過中國大部分縣市,行程近15萬公里。後來去了世界各地所有我們能去的地方,我們大多在當地租車自駕,至今已行經129個國家,自駕行程約25萬公里。(標小紅旗的是張樹新已經去過的地方)

远去的“中国互联网教母”张树新:从不后悔那么早遇见互联网

2015年以前,我記了大量的日記。(記載著她每到一個地方的所見所聞和所感)

远去的“中国互联网教母”张树新:从不后悔那么早遇见互联网

有了微信以後,我在朋友圈寫了很多文字。

远去的“中国互联网教母”张树新:从不后悔那么早遇见互联网

我是地圖專家,而且特別喜歡看地圖,所以在GPS和智能手機還沒普遍應用的時候,我們家有全世界各個版本、各種地圖,我可以開一個博物館。

我是一個一直在看書的人,這一路走來一路讀。經常有人問,你為什麼要旅行?因為我一直充滿好奇:這個世界為什麼是今天這個樣子,這個世界將來又會是什麼樣子。

远去的“中国互联网教母”张树新:从不后悔那么早遇见互联网

2016年冬我們曾專門在南太平洋上跳島旅行,旅行路上時我一直在讀《庫克船長日記》。庫克船長是1769年英國皇家海軍的一個上校,他當時接受了一個任務:幫助英國皇家地理協會測量金星凌日。

他當時駕駛的是一個三桅帆船叫"努力號",是無動力船,他用很多非常原始的工具測量海灣海島海流以及南太平洋一帶的天文地理。但即使這樣,庫克船長所描繪的新西蘭海岸線和澳洲的南海岸線,包括太平洋的洋流,依舊在指導著我們今日的海洋地圖。在大航海時代,有多少這樣的無動力帆船,探索和發現了我們今天的世界。他們擁有著什麼樣的精神和怎樣的好奇啊?!

我希望我自己能夠永遠保持對這個世界的歷史的和未來的好奇。

我希望,未來能有足夠的時間再去蘇格蘭旅行,探訪這個誕生了大衛·休謨、亞當·斯密、詹姆斯·瓦特,從而發明了現代世界的神奇高原。

我希望,未來有足夠的時間坐下來認認真真反覆研讀厚厚的《辯論》,想清楚為什麼在1787年的夏天參加美國製憲會議的商人們會花上116天嚴肅爭論,認真妥協,通過談判和立法,而非武力,真正建立了共和。到底什麼是他們的精神根源?

我希望,再一次去埃及、去印度、去土耳其,慢慢行走,用心觀察這些擁有古老文明的國度如何艱難地向現代文明轉型。

我希望,將這個世界再走一遍!

远去的“中国互联网教母”张树新:从不后悔那么早遇见互联网

《企業家夜讀》

是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經濟之聲的一檔

專注於企業家群體的閱讀朗讀節目

每週日晚九點準時播出

喜馬拉雅FM、阿基米德FM、蜻蜓FM等同時呈現

往期精彩

毛大慶《鞋狗》

王樹彤《未選擇的路》

任匯川《青春》

管清友《早晨從中午開始》

勵行根《科學的價值》

徐和誼《相信未來》

陳忠偉《熱愛生命》

謝偉山《孫子兵法》

劉自鴻《必然》

胡葆森《循道追光 感恩時代》

程虹《我感到了陽光》

夏華《生如夏花》

張躍《九三年》

劉棠枝《平凡的世界》

譚文清《財富的福音》

曾強《雨巷》

艾路明《阿拉善之歌》

劉昕《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麼》

梁建章《給我未來的孩子》

苗鴻冰《她走在美的光彩中》

餘鋼《門前》

俞敏洪《給改革開放四十年的信》

尹燁《大醫精誠》

陳榮華《只有一個人生》

劉積仁《遠方》

宋志平《再別康橋》

閱讀的價值

慢下腳步,感受寧靜和自由

詩歌就像給靈魂洗澡

心靈深處有風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