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項目 抓經濟 涿州打造“高端朋友圈”

近日,總投資44億元的浪潮涿州大數據產業服務基地、萬科城市之光商務中心等4個重點項目在涿州高新技術開發區集中開工。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實施5年來,涿州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乘勢而上、飛速發展。2019年,全市積極謀劃重大產業項目40個,其中在建項目23個,總投資615億元,年度計劃投資125億元。

上項目 抓經濟 涿州打造“高端朋友圈”

近年來,隨著中船重工、中冶集團、中國五礦、中關村、華僑城等一批“中字頭”“國字頭”企業強勢佈局,一波接一波項目建設熱潮湧動在涿州這塊充滿希望的土地上,成為拉動經濟、改善民生的重要引擎。

上項目 抓經濟 涿州打造“高端朋友圈”

戰略謀劃引領,高端佈局讓發展秩序化

栽得梧桐引鳳來。涿州對標《北京城市總體規劃》和《雄安新區規劃綱要》,先後編制了《涿州市總體發展戰略規劃》《涿州市空間發展戰略規劃》《涿州市全域旅遊規劃》等系列規劃,並啟動《鄉村振興戰略規劃》的編制工作。一系列精心佈局謀劃,為涿州實現高質量發展理清思路,明確方向,指出路徑。

上項目 抓經濟 涿州打造“高端朋友圈”

為加大招商引資力度,主動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大局。積極參加5·18廊洽會、廈門投資洽談會,舉辦汽車零部件招商推介會,與知名企業不斷加強戰略合作。堅持每週召開“雙創雙服”活動精準服務重點項目調度會,協調解決問題,加快項目落地。堅持政府投資項目和重點項目統籌推進,每個項目建立全週期流程圖,全程跟蹤、服務項目進展,持續掀起項目建設熱潮。

上項目 抓經濟 涿州打造“高端朋友圈”

如今,投資23億元的東方地球物理公司高性能計算機中心已投入使用,助力構建大數據產業集群。總投資35億元的京能熱電聯產項目已成為京冀基礎設施一體化、惠及兩地民生的省級重點工程。一期投資60億元的中船重工涿州海洋裝備科技產業園將建設海洋防務、智能裝備、戰略新興產業與現代服務業三大板塊,吸引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動力股份公司總部、中船重工集團華北總部等入駐。投資71.3億元的中冶集團涿州總部基地基礎設施建設PPP項目,將對總部基地內道路橋樑、綜合管廊、景觀綠化和拒馬河生態整治等進行配套建設。另外,中國鋼研、中信集團、華大基因等一批區域總部合作項目,或已達成共識,或已取得實質性進展。

上項目 抓經濟 涿州打造“高端朋友圈”

“六大產業板塊”填充,高端項目讓園區上檔次

涿州毗鄰北京,背靠雄安,地理位置優越,區位優勢明顯。為更好融入京津,涿州致力打造高端“朋友圈”。

近年來,涿州堅持走出去和請進來相結合,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帶隊,北進首都、南下深圳,瞄準在國內國際有影響力的高科技企業和行業領軍企業主動出擊、精準突破、及時跟進、儘快落地。同時,積極引進外智,聘請權威規劃策劃團隊,用世界眼光對涿州未來發展進行頂層設計,科學提出了“京畿文化生態名城、協同發展功能新區”的整體定位和“協同發展、創新驅動、產業振興、環境支撐”四大主體戰略,重點打造總部經濟、科技研發、醫養健康、文化旅遊、高端製造、現代農業等六大產業板塊。

上項目 抓經濟 涿州打造“高端朋友圈”

同時,涿州還將京南經濟開發區、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松林店經濟開發區三座省級園區,作為優化產業調整的承載地和深耕田,加速高端產業聚集。全市創造性實行產業項目與政府投資項目“一盤棋”統籌管理機制,極大提高了項目前期運行效率,有效推動園區平臺載體的規模壯大和品質提升。

上項目 抓經濟 涿州打造“高端朋友圈”

“軟環境”助力,高端服務讓發展有後勁

欲致魚者先通水,欲致鳥者先樹林。涿州著力優化環境,不斷苦練內功,打出一系列吸引京津冀區域企業、資本、人才的組合拳。

突出抓好交通互聯。按照“連接主動脈、暢通微循環、提升鄉村路”的思路,涿州積極構建京冀之間立體交通網絡。2018年完成松蘭路改擴建和影視城路改造提升工程,實施了42條、166公里縣鄉村道路改造。今年,還將大力推進對接北京路網項目,配合做好京雄高速、新機場北線高速公路建設,實施京雄高速涿州東互通連接線、京白路對接北京段新建工程。

上項目 抓經濟 涿州打造“高端朋友圈”

著力做好政務服務。涿州創新工作方法,建立起重點項目“謀劃一批、簽約一批、開工一批、投產一批”的梯次推進機制。全市17個部門193項行政審批職能全部劃轉至行政審批局,全面推行“全程電子化”登記和“一窗受理”“證照聯辦”工作模式,實現了“50證合一”,審批時限縮短一半。同時,政務服務中心開設了“五區”審批服務區域,即諮詢服務區、市場準入區、綜合受理區、投資項目審批區、自助幫辦區,實現“一網通辦、只進一扇門、最多跑一次”的工作目標,大大方便了辦事企業群眾,提高行政審批效率。

上項目 抓經濟 涿州打造“高端朋友圈”

創造良好營商環境。紮實開展“雙創雙服”活動,制定出臺“1+30+1”政策體系,大力推進“放管服”改革,中關村創業公社涿州人才港、中關村和谷科技產業園等一批創業創新平臺作用發揮明顯。在保定市率先設立政府質量獎,安排500萬元專項資金支持企業研發創新,2018年新增高新技術企業12家,認定科技型中小企業100家,企業研發經費佔GDP比重達4%。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