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比芯片更關鍵的技術獲得突破……

潮哥財經觀潮

2016年,英國路透社的一篇文章刺痛了國人的尊嚴。

文章指出,為了徹底擺脫中國國產發動機長期存在的技術問題,中國準備投資3000億美元來解決這個問題,不過即使中國使出渾身解數,未來30年之內,中國也不會研製出性能穩定的航空發動機。

然而,昨天珠海航展上J-10B15分鐘的表演,“榔頭”機動、“大迎角360度滾轉”、“落葉飄”、“眼鏡蛇”、“赫伯斯特”等典型過失速機動飛行動,燃爆了全場,震驚了世界,宣示著中國自主研發的矢量發動機關鍵技術獲得突破。

J-10B眼鏡蛇動作表演動圖

剛剛,比芯片更關鍵的技術獲得突破……

動圖不過癮,可以點擊看下面的直播視頻,觀看全程表演。

“眼鏡蛇”這一招牌式的動作,最初是由俄羅斯飛行員普加喬夫創造。1989年,他在巴黎航展上駕駛蘇-27首次向外界展示了這一匪夷所思的機動工作。之所以稱為眼鏡蛇動作是因為:

“普加喬夫眼鏡蛇”機動是一種過失速機動,在執行“普加喬夫眼鏡蛇”機動機動時,飛行員首先脫開蘇-27的26度迎角限制器,然後猛力拉桿,使機鼻迎角迅速增加,最後超過90度達到120度,像極了眼鏡蛇豎立時的動作,在此過程中飛機高度略有增加,速度明顯下降。

這一動作,既考驗了飛行員的駕駛技能和戰鬥機外觀的機動性設計,更考驗了發動機的矢量機動性能。

什麼叫矢量機動性能呢?在數學用語中,矢量也即向量,它與標量相對應,標量只有量沒有方向,矢量既有量又有方向。矢量發動機簡單理解就是能夠轉動方向的發動機。

剛剛,比芯片更關鍵的技術獲得突破……

網絡上,對矢量發動機有一個特別形象且搞笑的說法。

剛剛,比芯片更關鍵的技術獲得突破……

話雖粗俗,道理確實這個道理。目前掌握矢量發動機技術的國家不多,有美國、俄羅斯、英國和法國。

昨天珠海航展上換裝國產新型“渦扇”-10B發動機的J-10B的驚鴻之作,表明中國矢量發動機取得里程碑式突破,意味著中國已經成為世界上少數幾個掌握此項關鍵技術的國家之一。

芯與心,也即芯片和航空發動機,是困擾中國發展最大的兩個短板,也是威脅中國國防安全的兩個隱患。

更何況,這麼關鍵的技術,俄羅斯並沒有賣給中國。據海外網披露,最先實現矢量發動機應用的是俄羅斯的蘇30MKI,從這個編號來看,這是俄羅斯當年賣給印度的一批戰鬥機,我們中國買來的是蘇30MKK,沒有這個功能。在國際上好多人,因此得意了一陣子,看看吧,中國花錢買蘇30戰鬥機,還是沒有買到矢量發動機技術。

好在,如今歷經50多年,中國航空發動機從零到模仿再到自主研發,終於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遇到突發情況時,再也不用擔心被別人卡喉。

事實上,中國的殲擊機其實早已不需要依賴俄製發動機,渦扇10發動機已經全面裝備殲11B、殲16、殲10C戰機,殲20也對渦扇10發動機測試已久,處於隨時可以裝備的狀態。只有早期的蘇27、殲11A、殲10A/B需要繼續使用AL31發動機。

昨天裝備渦扇10B矢量發動機的殲-10B驚豔全場,意味著中國終於在航空發動機這個痛點上實現了跨越式的突破,已經到了可以列裝的成熟階段,對我們的國防安全,武器發展都會有一個質的提升。

昨天,殲-20總設計師楊偉如表示,推力矢量技術是一個通用技術,未來任何一型飛機有所需要,都可以毫不猶豫地進行應用。

這意味著,矢量發動機技術或將裝配到我國自主研發的最先進重型戰鬥機殲-20上,讓這款隱性戰鬥機換上中國心。而且,未來進行改進後,另一款殲-31如果也有可能裝配矢量發動機,屆時就能像美國的F-35B一樣垂直起降,登上航空母艦,成為艦載機。

當然是,雙發重型戰鬥機殲-20需要裝備的是推力更大的渦扇-15發動機,外界有傳言說明年推力為16噸級的渦扇15將裝備殲20。

昨天,珠海航展上,殲-20隱身戰鬥機也以最新迷彩塗裝亮相,嗨翻了全場。

剛剛,比芯片更關鍵的技術獲得突破……

殲-20與殲-31是我國自主研發的第四代隱身戰鬥機,前者已於2018年2月列裝部隊。

目前全世界已經有隱身戰鬥機服役的國家只有美國和中國,與美國的F22相比,中國的殲-20從外觀設計到氣動佈局,各項隱身性能都不輸於美國,有的性能甚至更有,除了發動機。

現在殲-10B裝備的單發渦扇-10B矢量發動機已經亮相,意味著我國已經取得了矢量發動機技術。

如果真如外界傳言的,明年殲-20裝備推力更大的渦扇15矢量發動機,那麼殲20超音速性能毫無疑問將是全球最強,超音速巡航速度也將大大超過F22的1.5馬赫。

相信不用等多久,芯片技術也會傳來佳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