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照片引發的“慘案”:千家媒體揭開視覺中國的版權黑洞……

視覺中國喜提熱搜兩枚!


一張照片引發的“慘案”:千家媒體揭開視覺中國的版權黑洞……



經過兩年多打印的世界首張黑洞照片終於在昨晚9點問世了。一時間微博、朋友圈都被這張看起來像磨砂款黑夜裡的“小太陽”暖氣燈一般的圖片刷屏。

畢竟是事關全世界的大事,就在網友還在熱情討論黑洞裡究竟有什麼的時候。今天中午,黑洞版權屬於視覺中國,如用於商業用途需付版權費的消息讓視覺中國這個圖片網站被拉出來溜了一圈。


一張照片引發的“慘案”:千家媒體揭開視覺中國的版權黑洞……


緊接著,根正苗紅的共青團中央發佈微博,徹底讓視覺中國站上了風口浪尖,並引發海嘯無數。


一張照片引發的“慘案”:千家媒體揭開視覺中國的版權黑洞……



視覺中國徹底火了。

01

隨著共青團中央的點名,眾多大企業和官網賬號紛紛轉發微博,並對自家公司logo被視覺中國授予版權露出黑人問號臉。


一張照片引發的“慘案”:千家媒體揭開視覺中國的版權黑洞……


一張照片引發的“慘案”:千家媒體揭開視覺中國的版權黑洞……


一時間,能不能在視覺中國上搜到自家圖片成為了公司牛不牛逼的標識。(招商銀行表示:沒有收錄我的logo,是不是看不起我?)

事件發生後,視覺中國隨即做出聲明稱:“黑洞”照片屬於Event Horizon Telescope組織,視覺中國通過合作伙伴獲得編輯類使用授權。該圖片授權並非獨家,其他媒體和圖片機構也獲得了授權。但是該圖片根據版權人要求只能用於新聞編輯傳播使用,未經許可,不能作為商業類使用。商業使用一般包括廣告、促銷等使用場景,視覺中國並未獲得該圖片商業用途的權利。如未經版權人授權,用於商業用途,將可能存在風險。

對於國旗、國徽等圖片的版權問題,視覺中國創始人柴繼軍表示:很多圖片都是供稿人上傳上來的,我們已經進行了撤銷版權聲明。視覺中國作為平臺方負有審核不嚴的責任。並對此深表歉意。

危機公關做的很快,但悠悠眾口撕開了碩大的一個口子,怒火似乎已經堵不住了。千家媒體咬住視覺中國的口子,一步步揭開視覺中國的版權黑洞。


一張照片引發的“慘案”:千家媒體揭開視覺中國的版權黑洞……



02

坊間戲稱,如果你是一個自媒體,還未收到視覺中國的律師函,說明還做得不夠大。

視覺中國,全稱為視覺(中國)文化發展股份有限公司,成立與1994年,1997年在深交所完成主板A股上市。作為一家商業化圖片網站公司,視覺近年來似乎在圖片“版權”問題上著實下了一番苦功。

視覺中國最新一次發佈的2018年三季度財報顯示,營收2.20億元,同比增長11.49%,淨利潤0.83億元,同比增長24.00%。

其中,“視覺內容與服務”業務實現營業收入5.73億元,同比增長34.48%;淨利潤2.23億元,較2017同期增長43.74%。這一業務占上市公司總收入81.81%,是當之無愧的公司核心業務。

對一家圖庫來說,銷售費用往往比重過大。“抖機靈”的視覺中國選擇了一種更加“商業化”的模式:維權獲客、維權創收。

據強韻數據統計,2013年以來,視覺中國及其子公司共涉訴訟1000多起,案件涉及主體主要是華蓋創意(北京)和漢華易美(天津),案由均為著作權權屬、侵權糾紛或網絡傳播權糾紛。進入訴訟階段,則多為視覺中國依賴Getty提供版權證據的案例,案件共涉賠償金額約624萬元。

視覺中國並不追求直接判決賠償,主要是為了將維權變為銷售,轉被告為獨家簽約客戶。大多客戶會在訴訟判決前與其達成和解,成為長期合作客戶,最終通過法庭訴訟生效判決的金額不超過0.1%。

例如,此前視覺中國與煎蛋網發生糾紛,煎蛋網在翻譯外稿時使用了Getty的圖造成侵權。視覺中國先是提出侵權與索賠,但最終雙方以簽署正版圖片授權合作協議告終,每張圖片的單價為60元至80元。而如果是按訴訟賠償,每張單價可高達5000元。

經緯中國張穎曾發微博痛斥視覺中國們惡意起訴、坑倒一個是一個的商業模式。他曾預言,這樣“勒索”式的商業模式維持不了多久。


一張照片引發的“慘案”:千家媒體揭開視覺中國的版權黑洞……


或許,視覺中國這次真的踢到鐵板了。

03

諷刺的是,高舉維權大旗的視覺中國,卻在侵權的道路上一騎絕城而去,絲毫不感到畏懼。

去年3月,一家知名A股上市公司發現公司多位高管和負責人的照片在視覺中國網站上被標價售賣,視覺中國在圖片“肖像權/物權說明”一欄註明:未獲得人物肖像權或所有物權。視覺中國同時表示:此圖片是編輯圖片,如用於商業用途,請致電或諮詢客戶代表。


一張照片引發的“慘案”:千家媒體揭開視覺中國的版權黑洞……


圖片行業人士表示:“用於新聞媒體的編輯圖片,即使未獲得人物肖像權或所有物權也是不存在侵權的,只要不涉嫌誹謗。但是,如若未徵得同意即用於商業用途則明顯涉嫌侵權。”

顯然,視覺中國赤裸裸的枉顧了這一問題。

此外,上市以來,視覺中國為了追求短期業績指標,一再壓低給上游機構、攝影師的分成比例。據知情人士透露,視覺中國一般要求攝影師簽署獨家供圖合同,就算是獨家合同,給攝影師分成比例還是一降再降,目前分為25%、30%、40%幾檔,其中25%、30%為主流。而在銷售上,隨著競爭加劇,圖庫多采取年度套餐銷售的形式,這使得單張次圖片價格一降再降。

“攝影師拿到的單張次圖片分成最低到了2.75元/張,而且簽約攝影師沒有底薪,全部靠分成。”一位視覺中國簽約攝影師表示。

另一位在2017年底已和視覺中國解約的攝影師說到,“解約後,我的圖片雖然在視覺中國的網站下線了,但是在Getty的代理平臺上依然可以銷售,我給視覺中國打過電話,要求他們下線我的圖片,但是問題沒有解決,上週查的時候圖片還在;不過今天下午我看的時候,圖片顯示不能下載了。此前大半年的時間裡,如果我的圖片通過Getty被銷售出去了,就屬於侵權銷售。”他還表示,“目前在百度等搜索引擎中,我的圖片仍顯示由視覺中國代理授權。”

是維權主義者,還是侵權專業戶,視覺中國的形象似乎顯得有些滑稽。

04

在圖片公司走批量起訴盈利這條路上,視覺中國並不是獨行軍。

全景網絡,全稱是“北京全景視覺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全景網絡)”,掛牌新三板。在一些媒體報道中,該公司以“圖片侵權”為由,曾在9個月內告了684次。除去節假日、雙休,全景網是平均每天要打3.5個官司。心疼全景的法務一秒。


一張照片引發的“慘案”:千家媒體揭開視覺中國的版權黑洞……


在2016年年報中,全景是這樣描述的:全景網公司法務部門針對侵犯公司知識產權行為進行維權訴訟,當年上半年該業務收入3567萬元,毛利率為100%。

為了更好地維權盈利,全景網絡專門祖建了一個“維權式營銷團隊”。根據前程無憂的招聘信息顯示,全景網絡招聘的15個崗位中,有7個為“維權式營銷”業務中的職位,甚至有主要找尋侵權事例的“獵人”——圖片蒐集專員。

2017年,全景網絡新增人員62人,居然全都負責版權訴訟問題。

更誇張的是,為了提高維權營銷的精準性,全景還加大了技術研發投入,例如開發試圖軟件,檢索各大網站、媒體的用圖。一旦嗅到相似圖片就發郵件聯繫對方公司,展開相關業務。

除了全景之外,方正字庫等公司在圖片維權領域也是臭名昭著。

新媒體時代下,不少新聞網站吃了很多年的“免費午餐”,對於圖片版權的概念十分淡薄。面對視覺中國們的炮轟,自媒體們早就積怨頗深,這次接著共青團中央的東風發洩了個徹底。但回到問題本質,還是中國人版權認知的建構。

當然,在版權收費這方面,過猶不及也容易遭人唾棄。如果用烈士照片來盈利,在家屬下載時還要求收取費用,那真可謂是“不擇手段”了。


一張照片引發的“慘案”:千家媒體揭開視覺中國的版權黑洞……


對如何規避“維權營銷攻擊”這一問題,北京市中聞律師事務所合夥人、律師王維維表示,維權式營銷本身沒有大問題,自媒體或一些公司就應該著手購買正規渠道的圖片和使用免費的圖庫。“這幾乎是解決此類問題的唯一方法。”他說。

世界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恨和愛。對於版權侵犯者和所有者來說,不作惡就是底線。

當你凝望深淵時,深淵也在凝望著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