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人高明在何處

如果窮人在創業賺錢的旅途上一直“迷茫著”, 苦苦思索而又理不出頭緒, 不妨在財富領域裡尋找一些榜樣, 看看那些成功的人究竟高明在何處。

如果說個人的成功帶有更多的偶然性, 不具備普遍性和說服力, 那就向一些有錢人的群體看齊。而談到最會賺錢的群體, 在中國範圍內, 我們會不約而同地想到溫州人。

溫州人高明在何處

有人說, 溫州人是中國的猶太人, 個個精明過人, 全民皆商。 溫州商人活躍在全國各地,每一個人都在商海的浪潮中大顯身手,成為引領經濟潮流的弄潮兒。

北京是溫州商人在北方的大本營。北京城裡有聞名遐邇的“溫州村”, 溫州商人大多散佈在大鐘寺、五道口、沙窩和大郊亭周圍, 呈星狀環繞著整個北京城。

現在, 北京城裡有許多大腕級的溫州富豪, 如蜚聲海內外的“101”毛髮再生精發明者,人稱“紅色大亨”的億萬富翁趙章光, 被譽為“中國阿信”的女老闆徐小英, 永嘉橋頭紐扣市場上的“紐扣老闆群”,也有一批年輕的在京城商海里搏擊長空的一代儒商。

溫州人高明在何處

大上海也是溫州人大展鴻圖之地。南京路是上海人最引以為豪的商品世界, 而數以百計的店鋪和櫃檯的真正主人卻是溫州人。

北京去得,上海去得, 就連“世界屋脊”西藏, 溫州人也敢去闖蕩。據統計, 進入西藏的行商者近一半是溫州人, 拉薩還有一條以裁縫鋪為主的“溫州街”。

可以說, 在中國, 只要有商人的地方, 就會有溫州人。

溫州人高明在何處

溫州人到底高明在哪兒呢?

我們經常聽到窮人這樣說:“我知道做生意要做有特色的東西, 但是, 我能想到的商機似乎人家都已經想到了。”

而溫州人卻這樣說:“商機是不斷出現的, 你現在想不到, 並不代表一直想不到。只要你關注生活, 從生活中發現人們的需求, 到處都有商機。”

溫州人高明在何處

這就是溫州人賺錢的絕招——他們無時無刻不在關注生活中的商機。

2005年的時候, 隨著韓劇《大長今》、《加油! 金順》、《人魚小姐》等在熒屏上的熱播, 一股“韓流”在中國大地迅速傳播開來。精明的溫州人早已察覺到其中的商機, 於是, 乘機搭上 “韓流”快車,順勢推出了大批韓式商品。

溫州人高明在何處

當時, 溫州市區紗帽河的一家韓式服裝店老闆就是看到韓劇對中國觀眾的影響, 果斷地引進韓版服飾, 打出韓文店牌, 並註冊了自己的商標。如今,小店的生意比其他服裝店要紅火得多。

一位經營飾品店的老闆對韓劇也非常關注, 因為他經營著一家日韓精品店。這位老闆介紹, 每一部韓劇播出後他都要認真觀看, 以便為自己進貨提供參考。2005年上半年韓劇《情定愛琴海》播出後, 他特意進了一批劇中人物戴的“柏拉圖的永恆”手鍊來賣,雖然標價235元一條已經很貴了,但每天還是可以賣出五六條。

溫州人高明在何處

更有甚者,溫州市一家美容院特意邀請了曾為韓國影星做過整容的大夫做院長,該美容院負責人介紹,很多顧客都被韓劇中女主角的容貌所吸引,前來詢問韓式美容的事宜。

營業兩個月來,這家美容院已經為50多位客戶做了“變臉”服務,其中以20多歲的年輕女孩和40多歲的中年婦女為主。

除此之外,其他諸如韓國食品店、韓國料理店等生意也是非常火爆。

溫州人高明在何處

在溫州人眼裡, 到處都是錢, 關鍵在於你如何去發現與挖掘。 瀋陽中旭集團董事長曾昌飈說過:“我們溫州商人就算是在伊拉克的炮火硝煙中也能嗅到商機, 而且拎起包就直奔目標去了。”

有人曾經這樣說:“溫州人不是一般的想發財致富, 而是不屈不撓地想盡一切方法使自己發財致富。溫州人和其他地方的人最大的不同是: 別人畢業想怎麼找到工作, 溫州人畢業後想著怎麼創業。”

這句話真是一語道破了溫州人最根本的思維方式。只要有一分錢賺,溫州人都會不遺餘力地去幹, 從不好高鶩遠, 從不好大喜功。

溫州人賺錢, 從零做起, 一步一個腳印, 踏踏實實, 一絲不苟, 不像有些地方的人, 大錢賺不來, 小錢不願賺, 最後只好兩手空空, 還一味抱怨天不助我。

此外, 溫州人的頭腦還特別靈活, 能準確地對市場進行定位, 而且絕不在一棵樹上吊死。 他們看到什麼市場前景好, 認準了立即調轉槍口投資。但凡服裝、皮件、建材、陶瓷、燈具、印刷、電器、紐扣等,凡所應有,無所不有。

溫州人高明在何處

一個溫州老闆在他的投資生涯中可以涉足數個不同的領域, 而現在的溫州人更是沒有不敢投資的行業, 只要能帶來利潤, 沒有不敢嘗試的領域。也正是這種敢於嘗試的精神, 往往給他們帶來了意外的收穫。

以上種種, 就是溫州人的高明之處。因此, 他們這群人能夠到處撒網, 捕捉商機賺錢, 所以,賺錢對於他們而言, 既在意料之外, 又在情理之中。

當窮人們看到溫州人的發家致富之道時, 會作何感想呢?也許自己和他們的思維方式大相徑庭,也許自己從來沒有像他們那樣想象力如此豐富。不過,亡羊補牢, 為時未晚, 從現在起,以溫州人為楷模, 從一點一滴做起, 只要堅持不懈, 就很有可能也“成為”溫州人,甚至超過他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