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自貿試驗區西安區域兩年新增市場主體34835家

昨日,省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辦“中國(陝西)自由貿易試驗區兩週年改革創新情況及成果”主題發佈會第二場。記者從發佈會獲悉,兩年來,陝西自貿試驗區西安區域緊貼企業經營需求,完成了127項改革試點任務,形成136項創新案例,促進了陝西自貿試驗區快速發展。

營商環境排名全國前10政務環境評價前5

兩年來,陝西自貿試驗區西安區域緊扣陝西自貿試驗區發展定位和國家發展規劃,全面實施“證照分離”改革,實行網上核名、微信登記等多渠道、多平臺註冊,實現企業註冊登記“一口受理、並聯審批、多證聯辦”和全程電子化,辦理時間壓縮到3個工作日以內,時效提升95%以上。

一系列的政府職能改革創新,在政務服務領域促生了眾多陝西乃至西北第一:首張支付寶簽章營業執照、首張僅憑身份證辦理的個體營業執照、首個24小時無人值守政務服務區、首個身份證電子證照政務應用、首批智能語音登記註冊機器人終端、首個自助辦稅服務區、網上辦稅體驗區等等,這些首創業務極大提高了企業獲得感。《中國城市營商環境報告2018》顯示,西安營商環境綜合排名進入前10,其中政務環境評價進入前5。

通關時間由兩小時縮至40分鐘

兩年來,西安市聚焦投資、貿易、金融領域,加快構建與國際投資和貿易通行規則相銜接的制度體系,並將之轉化為產業功能優勢和產業發展優勢。

在醫藥製造、裝備製造、金融領域等方面,進一步擴大開放,推出產業培育、產業扶持等投資促進政策;建設海關及檢驗檢疫報關報檢輔助平臺系統,企業單項業務通關平均時間由2小時縮短到40分鐘;發展互聯網金融、綠色金融,建設離岸金融產業配套設施,組織省內基金公司形成聯盟。

自貿試驗區日益完善的金融營商環境吸引了各類金融和投資服務機構入駐,普華永道、德勤、安永、畢馬威、富邦華一銀行、浙商銀行、蘇寧全國互聯網金融運營中心等紛紛落戶。截至2018年底,自貿試驗區擁有金融機構235家,其中持牌金融機構208家,實現營業收入277.5億元,實現跨境人民幣結算金額77.13億元,其中人民幣資金池業務結算金額52.23億元。

一系列的改革創新舉措,吸引聚集了大量市場主體,自貿試驗區成立兩年來,西安區域新增市場主體34835家,註冊資本4404.94億元,註冊資本億元以上企業465家。兩年的新增市場主體數,達到成立前該片區域歷年市場主體數的1.5倍。

引領西部大開發加快融入“一帶一路”建設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西安區域在埋頭改革創新的同時,加強與西部省市交流,與甘肅、青海、寧夏、新疆共享自貿試驗區創新平臺,依託國家知識產權運營公共服務平臺軍民融合(西安)試點平臺,推動西部地區科技協同創新發展。與唐山港合作在西安港設立內陸港,與青島、寧波等沿海港口城市合作開行海鐵聯運國際貨運班列。擴大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經濟合作,開通西安至歐洲、中亞、西亞11條跨國鐵路貨運幹線,覆蓋絲路沿線44個國家和地區。運營汽車、綠豆、糧食、木材、跨境電商等專列,2018年中歐班列(長安號)開行1235列,運送貨物120.2萬噸,貨值17.2億美元,實現跨越式發展。

通過自貿試驗區一系列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的“首創性”探索,我們培育的“苗圃”正在生根發芽,結出務實之果。自貿試驗區揭牌以來,新增專利申請5994件,新增專利授權1746件,新增高技術企業2969家,高技術企業營業收入547.12億元。2018年,自貿試驗區西安區域吸引企業12975家,進出口總額2640.3億元,實際利用外資額37.1億美元,稅收收入102.3億元。自貿試驗區西安區域以西安市0.7%的面積,創造了全市79.9%的進出口、58.4%的實際利用外資、18.4%的稅收,為我市、我省經濟發展提供了強勁動力。(西安日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