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祕神州租車老闆陸正耀:搞通信出身的福建人,媒體稱其為“老會計”

文 | origin

本週末,神州優車一則“擬不超七億元收購神州租車部分股權”的公告,使陸正耀和他的神州系列出行公司再一次進入人們的視野。在一個月之前,當神州優車向小鵬汽車投資22億時,大概不會有人想到,市面上幾大出行服務公司中,最先涉足造車的竟然會是神州優車。

其實一切早有徵兆,在租車與專車的“二人轉”業務並未能給公司帶來盈利的情況下,去年開始,神州優車推出神州買買車、神州車閃貸兩項新業務,並收穫大額融資、掛牌新三板、進行定增。在公司業務與資本市場大肆折騰的動作背後,是陸正耀對“人車生態圈”的野心。

跟老股東聯想控股的掌門人柳傳志一樣,陸正耀的心裡也藏著一個出行帝國。(車東西曾整理過柳傳志與李斌對出行的龐大布局,感興趣的讀者可閱讀 49家公司 14大領域 起底聯想的出行帝國、出行教父李斌和他的隱秘帝國)

揭秘神州租車老闆陸正耀:搞通信出身的福建人,媒體稱其為“老會計”

一、神州租車:大局的起點

2005年, 搞通信出身的福建人陸正耀從美國考察歸來,這個36歲的中年人看見日漸火熱的汽車市場,決定二次創業,涉足這個與他此前業務相去甚遠的領域。當年,UAA(聯合汽車俱樂部)成立 ,陸正耀意圖借鑑攜程模式打造賺錢的AAA(the American Automobile Association,美洲汽車俱樂部):在救援公司、汽車修理廠和俱樂部會員間搭建呼叫平臺,整合全國各地的救援資源。

這一想法得到了聯想投資董事總經理劉二海的支持:2006年,以股權加債權的形式,聯想投資向UAA注資800萬美元。到07年,UAA就擁有了220萬用戶以及多達2萬家加盟商戶。然而光鮮的龐大規模下卻是難以盈利的尷尬,收會費模式賺錢的邏輯沒有足夠的想象空間。

揭秘神州租車老闆陸正耀:搞通信出身的福建人,媒體稱其為“老會計”

(UAA聯合汽車俱樂部的VIP卡)

在此情況下,陸正耀與劉二海為UAA尋找新方向,在否決了洗車、維修、汽配等領域後,租車這個方向漸漸明晰起來。2007年,在UAA的基礎上,神州租車成立,拿到了 凱鵬華盈中國的300萬美元天使投資。儘管一年之後就受到了金融危機帶來的負面影響,但神州租車通過裁員,開闢長租、代駕業務等方式存活下來。2010年,經由劉二海搭橋,聯想投資再次向陸正耀伸出橄欖枝——仍是以股權加債權的方式,聯想投資以12億元入主神州租車,隨後還通過其控股的漢口銀行為神州租車提供10億元綜合授信。

巨頭的大額資金投入使得神州租車走上了發展快車道,並於2012年嘗試赴美上市,但因債務問題和盈利能力存疑,此次IPO未能如願。

揭秘神州租車老闆陸正耀:搞通信出身的福建人,媒體稱其為“老會計”

(神州租車線下門店)

不過中國出行市場本身的發展紅利仍然讓神州租車受到國際資本的青睞。2012年7月9日,美國華平投資宣佈,將向神州租車投資2億美元。2013年4月,全球租車巨頭赫茲公司對神州租車進行戰略投資,獲取了後者20%股權。

2014年9月,神州租車赴港上市,獲得成功。之後,陸正耀開始佈局專車業務。依靠為神州專車提供長租車輛,神州租車旱澇保收;同時多年的積累也讓神州租車在短租市場上保持向上勢頭。2016年財報顯示,神州租車在2016年其車隊規模達到了9萬6千餘輛,車輛租賃收入達到50億元人民幣。陸正耀稱,神州租車是亞洲最大的租車公司。

揭秘神州租車老闆陸正耀:搞通信出身的福建人,媒體稱其為“老會計”

儘管上市後二級市場對神州租車並不十分買賬,但龐大的固定資產和中國汽車產業持續走高的大勢,仍然使其擁有約160億元的市值。更重要的是,神州租車為陸正耀提供了一個開始,能夠讓他攢起關於車的這個局。

二、神州專車:賠本也要賺吆喝的戰略支點

揭秘神州租車老闆陸正耀:搞通信出身的福建人,媒體稱其為“老會計”

2014年底,神州專車開始試運營。2015年1月底,神州專車正式服務。此時,“專車鼻祖”易到、尚未合併的滴滴、快的以及遠道而來的Uber,已經在專車市場上短兵相接,展開一場搏殺。姍姍來遲的神州專車此時加入似乎顯得並不明智,但陸正耀卻有自己的思考:此前專車市場中的玩家多為C2C模式,在對專車司機的管理上不可避免地會出現乏力的情況。在監管上,這種模式因為安全隱患也更容易遭到政策打擊。

神州專車以神州租車的車輛為依託,建立自有的車隊與司機隊伍,能夠形成差異化的競爭。而“安全”,正是神州專車力推的差異點。在司機的審核條件上,神州專車要求無案底、三年駕齡,還要求交1萬元押金。自有團隊的一大優勢便是,對司機能夠進行統一管理,因此在安全性上確實佔有一定優勢。

揭秘神州租車老闆陸正耀:搞通信出身的福建人,媒體稱其為“老會計”

2015年6月,神州專車發起“Beat U”營銷戰役,炮轟Uber在安全管理上的缺失,強調神州專車的安全屬性。這次營銷攻勢在口碑上算不上成功,但卻使得默默無聞的神州專車快速提高了用戶認知度,在APP Store上其熱度排名一度從100名開外衝到了60名。

同樣在2015年下半年,神州專車先後收穫了A、B兩輪共計8億美元融資,股東里依舊有著老相識聯想投資(此時已更名為君聯資本)、華平投資,還有興業資管、新華資本、中國誠通等規模龐大的基金。

從此時投資方的背景來看,神州專車並未與滴滴、Uber等對手相差太遠,但自營車隊與司機隊伍的重資產模式卻讓其在專車市場的對壘中難以佔到優勢:

其車隊需要向神州租車租用或者向其他供應商購買,而維持司機隊伍,則要提供五險一金+保底工資。而運營平臺支出較少的滴滴優步則可以將更多的錢用在補貼上,吸引客戶;同時滴滴優步的C2C模式也能發揮出“人民戰爭”的優勢,其專車司機規模遠超神州專車,根據公開資料,滴滴專車司機最多時達到150萬人,而神州專車司機人數最多時也僅為約4萬人。

在整個2015年,為了供養專車團隊,加之補貼戰中付出的資金,神州專車一年虧損了37億元。

到了2016年,神州專車開始了戰略方向的轉移。一言以蔽之,就是壓縮開支,提高效率。在後期,神州專車也將“充100返100”的補貼活動降格為“充100返20”,退出了補貼大戰。

到了2016年,神州專車龐大的自有隊伍在充返活動的配合下開始發力,全年營收50.6億,相較2015年的17億營收增長近3倍。

而神州專車方面稱,因為對系統算法的優化,司機空駛率得以降低,單車運營成本下降,加之網約車新政對其有利,因此該年專車業務虧損額大幅度下降。按照神州專車2016年50.6億的營收以及-26.3%的毛利率計算,去年其虧損了13億,相較於2015年的37億虧損,的確在虧損額上大幅收窄了24億。

這固然有營收暴增的原因,但與神州專車在人員上的精簡不無關係——根據財報,2016年,神州專車自有司機人數下降了1萬1千餘名,只留下2萬8千名司機。自有司機隊伍高達4分之一的精簡率,為神州專車節省下大量的運營支出。

事實上,2016年既是神州專車的戰略擴張期,也是其戰略轉型期。在自有司機減少的同時,陸正耀並未打算向競爭者們拱手讓出市場份額。

2016年9月,神州專車上線C2C模式運營的U+平臺,招募私人車主入駐,並承諾“永不抽成”。據U+平臺的負責人稱,開放前四天,就有超過10萬司機報名。對於靠每單抽成獲取收入的C2C專車平臺來說,這一招足夠令他們不安。

神州專車的B2C業務本身,除了現有的市場,還希望進一步發掘政府用車以及會議用車市場。而在2017年1月,神州專車成為首個獲得網約車運營執照的企業,也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政府層面對其的認可。陸正耀則公開表示,專車業務將在今年盈利。

但在盈利之前,神州專車通過其瘋狂增長的營收,已經部分完成了其任務:說服資本市場。

三、神州買買車、神州車閃貸:新戰略重心

同樣是在2016年,在對專車業務進行戰略調整的時候,陸正耀比以往更甚地引入資本:自2016年3月拿到阿里轉手給雲鋒投資、雲嶺投資、中金公司等機構的37億投資後,神州專車的運營主體(母公司)神州優車遞交了新三板掛牌申請。一個月後,浦發銀行、浙銀資本、招商致遠、上汽等“位面”更高的機構向神州優車注資20億元。2016年7月,神州專車順利掛牌新三板,市值418億。 但財報數據顯示,神州優車2016年仍虧損35億,相較2015年僅少虧2億。

錢都去了哪兒?這正是神州專車進行戰略調整的意義——為新業務留下足夠的財力和精力。汽車行業正在迎來變革,人們不僅僅是對汽車租賃和專車這樣的業務接受度更高,對汽車電商的熱情也在增長,而新汽車銷售管理辦法則在政策上為其添上了一陣東風。在汽車產業中浸淫已久的陸正耀,自然不想錯過這樣的歷史機遇。

在2016年3月,神州優車上線了神州閃貸(現已更名為神州車閃貸),切入汽車金融服務;同年4月,神州優車宣佈控股神州買賣車(現已更名為神州買買車),意圖在全國範圍內打造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新車交易平臺。

揭秘神州租車老闆陸正耀:搞通信出身的福建人,媒體稱其為“老會計”

(神州買買車線下實體店)

這又是一個生態圈的設想:

神州租車在組建租賃車隊的過程中進行了大量採購,在拿貨渠道上建立了優勢,能夠以低成本向主機廠拿車。同時藉助神州租車積累的相關用戶,以及神州專車這個使用頻次更高的平臺,可以通過線上向神州買買車引流,促成交易。在交易過程中,神州買買車則可以賺取售價與拿車成本的差價。同時,通過神州車閃貸,也能夠獲取金融服務收入。

揭秘神州租車老闆陸正耀:搞通信出身的福建人,媒體稱其為“老會計”

儘管“生態”一詞已經成為一個並不帶正面意義的詞語,陸正耀還是毫不避諱地將其稱為“人車生態圈”。可以看到,除了目前已經佈局的汽車電商、金融服務以及出行服務,在這個生態中還囊括了汽車保險、維修服務、二手車交易、新能源車等板塊。

從資本投入來看,陸正耀的神州優車對新業務的態度,以一個時下流行的詞來形容,就是“All in”。去年9月掛牌新三板過後,神州優車在10月即發佈百億定增計劃,擬以50元/股-51元/股的價格發行不超過1.96億股,募集資金不超過一百億。 此次募集資金計劃將全部用於神州買賣車業務的發展,主要包括門店建設、市場營銷、員工招募及車輛採購等方面。

從業務成長而言,根據神州優車方面披露的數據,神州買買車與神州車閃貸的發展速度也十分驚人。在神州車閃貸的頁面上可以看到,其放出了52億9463萬車貸,而這是一年半之內,從無到有的成績。神州買買車,則在截至2016年底,在全國開設了116家實體門店。整個2016年,神州買買車與神州車閃貸佔主的業務為神州優車集團提供了近7.87億營收,佔到了總營收的13.47%。

很明顯,從神州優車將新引入資金悉數投入的動作,可以看出神州買買車和神州車閃貸是神州優車下一步的戰略重心,承載著業務多元化、擴大營收以至實現盈利的重任。

但在神州優車將其業務快速擴張的時候,資本市場對神州優車的態度卻值得玩味。神州優車的百億定增計劃,先後延期了三次,直到今年2月28日,對其股份的認購才姍姍來遲。並且,原定百億的定增額度縮水到了46億元——4家機構是以16.8元/股的價格向神州優車認購了2.74億股。相較於此前的計劃,神州優車多付出了8000萬股的代價,卻只收獲了不到半數的資金。

但陸正耀的步伐並未放緩,今年6月5日,神州優車再向中國人保定增24億。如此一來,神州優車在今年獲得了70億元資金。根據神州優車方面的說法,這些資金將全部投入神州買買車業務。在具體的使用上,這些錢並非只是建線下店和買新車那麼簡單。很快,陸正耀又在新的領域落下一子。

四、陸正耀的機遇和挑戰:汽車風起,但錢仍是問題

2017年6 月12日,神州優車宣佈在京成立神州優車產業基金,通過該基金領投小鵬汽車A輪22億元融資。雖然此輪融資神州優車並未透露其出資金額,但作為領投方,其出資比例不會低於20%,因此神州優車至少投入了4.4億元。 此次融資後,雙方簽訂了合作協議,神州優車將向小鵬汽車採購車輛用於售賣、租賃或組建專車車隊,通過神州買買車的線下店為幫助其建立銷售與售後體系,同時通過神州車閃貸提供汽車金融服務。除此之外,神州優車還將為小鵬汽車提供大數據挖掘和聯合營銷服務。

揭秘神州租車老闆陸正耀:搞通信出身的福建人,媒體稱其為“老會計”

對於神州優車來說,通過這次合作,它不僅能為神州租車、神州專車等“老業務”添加新面孔,也使得其新業務“買買車”、“車閃貸”有了更契合時代潮流的車型。如果說之前其生態圈內四項業務略顯單薄,那麼通過入股小鵬汽車,神州優車則觸及新造車領域,為其“人車生態圈”補上了“智能汽車和新能源汽車”這一塊拼圖。

這次投資活動本身,顯出陸正耀確在從長計議——國家將新能源推廣寫入“十三五”,新能源車的年銷量增長率突破了50%,這是一個明日的兵家必爭之地。另外前文也提到,汽車電商正在抬頭,汽車金融的滲透率提高、基於車的數據挖掘、人們用車方式的變革,提供了廣闊的“錢景”。而神州優車在於車相關的業務上深耕多年,在車輛銷售商和用戶兩方面,都建立起了體量不可忽視的渠道,分析認為,這將是其護城河。

但神州優車的路就因此一帆風順了嗎?從上文所述的情況來看,神州優車的這條路還有不少坎坷。

首要的依然是錢的問題。過去數年,陸正耀通過各種資本運作,為神州優車、神州租車爭取到了大量資金,更在最近半年引入了70億巨資。但是租車與專車業務是重資產模式,神州優車如今力推的神州買買車、車閃貸,同樣是重資產模式。而在神州優車的整個業務體系中,缺乏一隻能夠提供資金支持的現金牛。

汽車電商與汽車金融服務尚在成長初期;營收最高的專車業務仍然受重資產模式的運營成本之困,難以挑起盈利、輸血的重任;至於看似表現最好、淨利達到數億元的神州租車,則因為和神州專車高度綁定、關聯交易,命運有些“身不由己”。在神州專車精簡團隊規模、神州租車也有意識地“去專車化”的背景下,今年一季度財報中,神州租車的淨利潤同比下降了23%。

當前,神州優車的業務發展基本都是通過引入外部資金來進行。而從其百億定增計劃三次延後、實現金額大幅縮水的情況看,資本市場對其未來,仍有一定疑慮。

而在未來的業務上,神州優車面臨多方夾擊:

目前其神州租車業務在規模上尚無法被動搖,專車業務雖然在合規以及客戶質量方面佔了優勢,但卻仍未從滴滴口中搶到更多蛋糕;而在新業務汽車電商與汽車金融方面,互聯網勢力的代表易車、汽車之家,以及傳統經銷商如廣匯,都在虎視眈眈。其投資的小鵬汽車,除了面對正在轉型的傳統車廠,還有十數家同屬新造車勢力的競爭對手。

結語:“老會計”能否成為戰略家

十年前,陸正耀創立神州租車。一路走來,陸正耀不僅將其打造為亞洲最大租車公司,還向產業鏈縱橫發展,拉扯起了各種業務,陸正耀以神州優車為母公司,下設神州專車、神州買買車、車閃貸三大業務,還控股了神州租車,並向小鵬汽車投資,明確了打造汽車產業生態閉環的構思。

去年,有媒體在採訪後,將陸正耀稱為“老會計”,稱其對專車盈利模型有精準計算。如今,陸正耀佈下的出行大局輪廓逐漸清晰,“會計”這一身份顯然已經不再適合形容陸正耀。從陸正耀的野心來看,如今的他更像是一個戰略家。但成王敗寇的商海只會記得笑到最後的贏家,陸正耀能否擔當得起“戰略家”這一名號,仍需經歷時間考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