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特核計劃加速,只是為了核電?

沙特核计划加速,只是为了核电?

當地時間2019年1月14日,沙特國王薩勒曼·本·阿卜杜勒阿齊茲·阿勒沙特會見美國國務卿蓬佩奧。 圖/視覺中國。

據報道,衛星圖片顯示,近日沙特首都利雅得郊區的一個建築工地,正在迅速轉變為沙特的核反應堆,進展超過外界預期。該消息披露以後,引發國際輿論的普遍擔憂。

沙特核計劃或打破“黃金標準”

其實這是沙特雄心勃勃的核能開發計劃的一個縮影。早在2018年3月,沙特政府對外宣佈規劃建設的核電項目投標入圍企業名單,並計劃在未來25年的時間裡上馬總計16個核反應堆建設,總耗資規模接近800億美元。

沙特核能開發計劃,不僅讓外界普遍憂慮,也導致美國白宮與國會間關係愈發緊張,美國華盛頓近東政策研究所甚至將此稱為府院之間的“核戰爭”。

為了履行競選期間關於振興美國核工業的承諾、爭奪沙特核能市場這塊大蛋糕,特朗普政府支持西屋公司領銜的美國企業聯合體與來自俄羅斯、中國、法國、韓國的同業對手展開激烈競爭。美國能源部長裡克•佩裡不僅於2017年12月訪問利雅得做沙特高層工作,還於2018年3月專程飛往倫敦,與當時正在英國訪問的沙特王儲穆罕默德•本•薩勒曼舉行會晤。

近期,多家美國媒體爆料稱,特朗普政府將放鬆對於核不擴散的管控條件為由,向沙特出口核技術“開綠燈”,以提高美企中標的成功率。《野獸日報》則披露,裡克•佩裡早在去年10月即簽署授權文件,放行六家美國公司與沙特政府進行核談判的“鐵橋計劃”。

沙特核计划加速,只是为了核电?

美國能源部長裡克•佩裡。 圖/視覺中國

外界普遍擔憂,美國政府的突破性安排極有可能徹底打破其在2009年與阿聯酋通過簽署《123協定》而確定的“黃金標準”,進而在中東地區打開核技術擴散的“潘多拉魔盒”。

所謂“黃金標準”,指的是美國對外民用核合作伙伴,如需對美方直接提供的核燃料或由美方提供的反應堆產生的核燃料進行進一步濃縮或分離,必須事先徵得美國政府的同意。

根據絕大多數已簽署的《123協定》條款,美國政府不會以國別作為判定標準,而是針對每個具體項目進行個案處理,判斷是否同意合作伙伴進行鈾濃縮活動等。

而事實上,鑑於美方長期以來對核燃料循環技術的嚴格管控,除日本、歐洲原子能共同體、中國和印度以外,其他的《123協定》夥伴方均難以獲准從事核燃料的濃縮或分離。

從阿聯酋的案例來看,“黃金標準”不僅具備法律約束力,還將覆蓋範圍由美方提供或美方反應堆產生的核燃料,擴大到該國自行獲取的核燃料以及通過非美方反應堆所產生的核燃料。

沙特核計劃並沒那麼簡單

沙特作為一個擁有豐富油氣資源的國家,為何執意發展核能?它又會否遵守美國的《123協定》劃定的“黃金標準”呢?

從經濟角度來看,發展核電符合沙特的現實需要。雖然該國坐擁巨大的探明原油儲量,但推動核電項目建設,一是能夠確保不受能源價格波動的影響,以固定成本發電,滿足國內龐大用電需求;二是能夠在油氣資源儲採比不斷下滑的情況下,最大限度地提高油氣出口收入。此外,沙特還是世界上為數不多的擁有豐富鈾儲量的國家之一,具備廣泛利用核能的基本條件。

但從政治和安全角度來看,沙特的核計劃似乎並不僅僅是核電那麼簡單。

該國王室對於美國奧巴馬政府及有關各方與伊朗在2015年達成的《伊核全面協議》始終持激烈批評態度,並曾警告美國政府,該協議中的“日落條款”等同於變相接受和支持伊朗建立起具備“工業規模”的鈾濃縮能力。

因為該協議僅是從條款上和操作技術上阻止伊朗生產武器級高濃縮鈾,亦禁止其在未來15年內,留有可用於分離出武器級鈈的任何反應堆乏燃料,但未永久性地遏止伊朗核計劃。伊朗仍獲准繼續保有發展民用核能的權利,而最終結果是降低了伊朗未來進入核武俱樂部的門檻。

為此,沙特一直通過非正式渠道向美方轉達希望擁有與伊朗在《伊核全面協議》中的同等權利,即獲准自主開展鈾濃縮活動。

在2018年3月訪美期間,沙特王儲穆罕默德•本•薩勒曼接受哥倫比亞電視臺專訪並公開表示,“如伊朗擁核,則沙特也將盡快採取行動”。近期,他對巴基斯坦的高調訪問,以及歷史上兩國在核武技術方面開展合作的傳聞,再次引發外界對其追求核計劃發展真實目的的懷疑與憂慮。

同時,沙特方面的上述表態還意味著該國對遵守美國《123協定》的“黃金標準”持消極態度。

美國或對沙特核計劃採取雙重標準

從歷史上來看,美國國內一直有聲音對沙特核計劃的野心保持高度警惕。沙特領導聯軍在也門戰場上製造大量平民傷亡以及卡舒吉事件等,更是激起了國會兩黨的強烈“反沙”情緒。今年2月19日,美國眾議院稱接獲多名知情人舉報,對白宮擬將敏感核技術轉讓給沙特過程中存在的任人唯親、官員涉嫌貪腐等問題表示嚴重關切。

參眾兩院隨後均要求白宮在向沙特轉讓核技術必須符合《123協定》的“黃金標準”。具體包括:美國將不會向沙特出售濃縮鈾和分離鈈的任何技術及設備,亦將採取措施禁止任何其他國家向沙特提供該技術及設備;沙特必須與國際原子能機構簽署協議,允許聯合國有關方面隨時根據需要對該國的核計劃進行檢查等。3月28日,美國能源部長裡克•佩裡前往國會參加聽證會,接受兩黨議員關於沙特核計劃的質詢。

對沙特核計劃最終用途存疑的不僅僅是美國國會,在特朗普上臺後與沙特不斷走近的以色列亦低調地表達了自己的隱憂。近期,以色列媒體稱,沙特在其境內沙漠地帶擬建造的一家導彈生產廠的佈局,與上世紀90年代巴基斯坦生產可攜帶核彈頭的導彈工廠高度吻合。

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同樣對沙特核計劃缺乏透明性表示了不滿,總幹事天野之彌在本月初就對外表示,沙特限制該機構檢查人員在當地的正常行動,且並無計劃遵守該機構關於國際核能合作的監管規則。在這種情況下,IAEA或不得不採取行動限制包括在建的首個核研究堆進展等。

日前,美國國務卿蓬佩奧表示,“美國政府不會允許沙特擁有核武器……永遠不會賦予沙方用核武器威脅以色列和美國的能力。”但這指的是軍用核能力,不會阻礙民用核能。

從現實來看,特朗普政府極有可能在對待沙特核計劃時採取截然不同的雙重標準,不僅是允許沙特開發民用核能項目,還可能突破《123協定》設立的“黃金標準”,為沙特不需接受美國監管自行獲取核燃料“鬆綁”。

而一旦處理不當,沙特的核計劃或演變為核問題,並進而成為美國在中東地區打開的下一個潘多拉魔盒。

□王誠(北京外國語大學扎耶德阿拉伯語與伊斯蘭研究中心研究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