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德紀檢監察機關“一線監督” 抓早抓小助推脫貧攻堅

“跳出‘包圍圈’,撤掉‘過濾網’,脫去‘外包裝’,移開‘攝像頭’,與群眾零距離接觸,面對面聽取群眾的真實訴求……”這些年來,“四下基層”工作制度已成為福建寧德當地各級黨員幹部的普遍共識和行動自覺。寧德市各級紀檢監察機關更是傳承發揚好傳統,將定位向監督聚焦,責任向監督壓實,力量向監督傾斜,持續推行“一線監督”工作實踐,助推脫貧攻堅。

拓展入戶訪查,矛盾在一線化解

如何延伸一線監督觸角、方便群眾隨時隨地反映問題?

寧德市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堅持“把心貼近人民”,紮實開展“全員接訪、點名接訪、帶信下訪、入戶走訪”,用心用情用力查實情、解民憂,如福安、霞浦、福鼎等地實行群眾點名接訪的工作制度,採取調查處理和疏導解釋相結合的工作方法,妥善處置群眾來訪,形成群眾點名“掛號”,團隊“出診”工作機制;柘榮縣將每月10日定為鄉鎮紀委書記接待日,將接訪攤子鋪到群眾家門口,不斷打通幹群之間的隔離牆,結合專項治理、日常監督、巡視巡察和社會監督,織密監督網。

“真的太感謝你們了!我女兒的殘疾證和補貼終於補回來了……”

拿到重新補發的1990元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古田縣水口鎮嵩溪村殘疾人小鄭的母親感激地緊握住鄉鎮紀委幹部的手。

這是古田縣鄉鎮紀檢監察干部深入一線走訪發現問題線索並查實的一個案例。

如今,在寧德各地,紀檢監察干部走出辦公室,通過入戶訪查、實地瞭解情況,聚焦群眾身邊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將執紀監督觸角延伸到基層一線已成為常態。

“要真正深入基層,把監督職責履行到位,確保黨內監督和國家監察不留死角、沒有空白。要堅持問題導向,以人民為中心,依靠群眾發現問題,而不只是被動地受理信訪舉報、處理問題線索。”寧德市紀委監委信訪室相關負責人說道。

近年來,寧德市紀委監委全面推行“開門接訪”,要求領導幹部、機關和派駐機構幹部“全員接訪”,用實際行動深入實踐“四下基層”,紮實開展“帶信下訪”“入戶走訪”,傾聽群眾呼聲,瞭解社情民意,做到舉報在一線受理、監督在一線跟進、線索在一線發現。同時,建設開放的接訪窗口,營造開放的監督氛圍,讓群眾“進得了門、說得上話”,暢通黨群幹群“連心橋”。

發揮尖兵力量,重心向一線傾斜

“涉淺灘者得魚蝦,入深水者得蛟龍。”許多真實有用的情況、深層次的問題往往被浮在表面的現象所掩蓋,只有“扎”下去,才能“撈”上來。

“大家覺得很奇怪,蔣某輝明明有入股寧德班船,怎麼可以享受貼息貸款?”

“現在明白了!原來是他的妻妹(捕撈隊書記)偏心,這個處分讓大夥兒的心一下就亮堂了……”不久前,霞浦縣海島鄉紀委的一紙處分決定書解開了村民們的“心結”。

此前,海島鄉紀委幹部與往常一樣對貧困戶挨家挨戶地開展監督檢查,發現蔣某輝的戶籍登記表中,蔣某輝的妻子和捕撈隊書記林賽珍名字僅一字之差,難道他們之間有親屬關係?

為此,當地紀委幹部不動聲色,暗中仔細調查。通過多方走訪核查,最終證實了林賽珍與蔣某輝確有親屬關係,把蔣某輝列入精準扶貧對象也與林賽珍有關。林賽珍因此受到黨內警告處分。

如霞浦縣海島鄉群眾一樣,寧德各地群眾都為當地的鄉鎮紀委執紀監督能力紛紛“點贊”。

鄉鎮紀委執紀監督能力獲好評,源於當地紀委加強鄉鎮紀檢組織建設,積極發揮基層紀檢組織“前哨”、“探頭”、“尖兵”的作用,讓群眾深切感受到紀檢監察就在身邊、正風反腐就在身邊。

寧縣下黨鄉紀委便是“尖兵”。2018年,寧德壽寧縣下黨鄉被評為全國脫貧攻堅“組織創新獎”,能否更好地發揮一線“尖兵”作用,為脫貧攻堅提供堅強的紀律保障成為下黨鄉紀委書記陳序培最關心的問題。

“我們將繼續紮實開展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監督工作,加強對扶貧工作的督查力度,加大對扶貧資金的監管,堅決查處扶貧領域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陳序培表示,下一階段,將組織鄉紀委幹部通過查閱賬冊、接待群眾來訪、與幹部談心談話等方式收集扶貧領域問題線索,堅持抓早抓小,以精準監督助推精準扶貧、精準脫貧。

數據顯示,2018年以來,寧德市加強鄉鎮紀檢組織規範化、標準化建設,配齊配強一線紀檢監察隊伍力量,持續深化“三個100%”要求,有效整合力量,解決本領恐慌、監督乏力等問題,提升鄉鎮紀委自辦案件能力,充分發揮監督“尖兵”作用。去年以來,寧德全市鄉鎮紀委立案605件,實現100%都有自辦案件。2019年年初,寧德市還完成了向全市125個鄉鎮(街道)和3個特殊區域派出監察機構,推動監察工作向基層延伸,實現國家監察全覆蓋。

重在抓早抓小,監督向一線拓展

近年來,周寧縣全面整合發改、住建、水利、交通、林業、國土等主管部門資源,將政府投資在20萬元至400萬元的小規模建設工程全部納入網絡“陽光平臺”,從源頭上消除滋生腐敗的條件。

“通過積極構建公開透明、雙向良性互動氛圍,把法紀的標尺樹起來,堅決剷除腐敗滋生的土壤。”周寧縣監委委員黃建波表示,該縣紀委監委將加大監督力度,規範政商交往行為,強化監督執紀問責,嚴懲違紀違法問題,積極構建既“親”又“清”的新型政商關係,切實維護良好政治生態。

據周寧縣紀委有關人士介紹:“‘陽光平臺’上繼續保留必有的環節,如設計、財審、驗收、審計等,我們紀委則依託平臺實時在線監督、隨時查看項目內容及辦理情況,並在項目完成之後組織財政、審計等進行抽檢。”。

“陽光平臺”正式運營以來,截至今年4月1日,共受理政府投資小規模項目341個,涉及資金2.71億元,其中村級項目(含社區)180個,涉及金額1.09億元,沒有出現一例違規操作和信訪舉報問題。

屏南縣推行村財鄉管,實行分村建賬、鄉管村用、報賬結算,讓財務不混亂、“糊塗賬”不再有;蕉城區啟動“互聯網+村務”村級權力運行監督平臺,方便群眾實時參與監督,給村幹部行使職權劃定“紅線”,增加村級權力透明度。

2018年9月起,周寧縣政府投資小規模建設工程“陽光平臺”、屏南縣“村賬鄉管”、蕉城區“互聯網+村務”這三項試點區工作已在寧德市9個縣(市、區)全面推開,進一步杜絕百姓身邊的“蠅貪”“蟻貪”,遏制微權力濫用問題。

此外,“一線監督”還重在抓早抓小,紮紮實實在實踐“第一種形態”上下功夫,通過運用談話函詢等方式加強對黨員幹部的日常監督和管理。

去年以來,寧德市紀委監委及時出臺關於進一步加強和規範廉政談話函詢工作及關於明確談話函詢有關事項等通知,根據“三個可以談”“三個不能談”“三個優先談”的原則,明確談話函詢相關事項,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帶頭開展談話,督促各級紀委監委注重抓早抓小、動輒則咎,加強對黨員幹部的日常管理監督;完善內控機制,注重發揮機關黨委和幹部監督機構作用,實現紀檢監察干部廉政家訪、個人有關事項報告、廉政檔案建設全覆蓋,切實抓早抓小,防止小錯釀成大禍。

“我們推行一線監督,堅決打好整治群眾身邊腐敗和作風問題的攻堅戰,聚焦民生領域,嚴肅查處侵害群眾利益的問題,讓群眾能夠感受到身邊的事有人管,利益有人維護。”寧德市委常委、市紀委書記、監委主任陳力達強調。(吳偉 寧紀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