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絨花到梅花,75歲的她依然如花綻放

《卜算子·詠梅》

南宋·陸游

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

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

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从绒花到梅花,75岁的她依然如花绽放

當李谷一身著一襲映滿梅花的長裙

站上舞臺

款款唱頌起陸游的

《卜算子·詠梅》時

臺下的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75歲高齡的李谷一

婉轉清亮的嗓音一開口便驚豔全場

“美!”

這僅一字的慨嘆

成為了在場人最直觀的感受

从绒花到梅花,75岁的她依然如花绽放

這一首詠梅詩

在李谷一的演繹下

帶著“彷彿一個姑娘一樣”的

朝氣與魅力

將她藝術之路的點滴娓娓道來

其專注與深情,也昭示著

那一顆藝術家不老的赤子之心

从绒花到梅花,75岁的她依然如花绽放

今年75歲的李谷一

從藝已近60年

在這近60年間

她一共演唱了800多首歌曲

這些作品跨越了

時間與空間成為經典

傳遞著一代又一代人的情感

从绒花到梅花,75岁的她依然如花绽放

去年

一曲《絨花》再度

傳唱街頭巷尾

強烈的追憶感將

無數人拉回青蔥歲月

而這首歌曲的原唱者就是李谷一

《絨花》出自於在

上世紀70年代的電影《小花》

影片中

女游擊隊長和養父

抬著身負重傷的戰士轉移搶救

女游擊隊長抬著擔架

跪爬黃山石階

留下一路瀝瀝鮮血

配唱時

李谷一一邊看著影片錄製

流著熱淚連唱了三遍

影片上映後轟動一時

很多人

甚至

數十次走進影院看《小花》

就是為了聽

李谷一所演唱的《絨花》

“世上有朵英雄的花,那是青春放光華

花載親人上高山,頂天立地迎彩霞”

——《絨花》

每每聽罷

熾熱的往事總是撲面而來

只留一雙淚眼

《絨花》這首極具生命力的歌曲

在李谷一清澈的嗓音中流淌而出

因她的真摯

唱出的已不止是一支

簡單的電影配樂

而是載滿一代人的青蔥歲月

和對美好生活、美好愛情的嚮往

从绒花到梅花,75岁的她依然如花绽放

“我和我的祖國 一刻也不能分割

無論我走到哪裡 都流出一首讚歌”

——《我和我的祖國》

如果說有一首歌能讓

每一箇中國人的心瞬間澎湃

那一定是李谷一原唱的

另一支作品

《我和我的祖國》

時至今日

它的每一次唱響

都會讓每一箇中國人眼含熱淚

《我和我的祖國》是

李谷一最喜歡的歌曲

也是她公開演唱最多的歌曲之一

當她第一次見到這首歌的時候

就被它的飽含的

赤誠炙熱情感所打動了

“感覺自己和祖國的命運息息相關,

像母親和孩子一樣”

“祖國有我,我有祖國”

這份無限的眷戀

和對祖國的無限深情

讓她在每次演唱時都深埋心中

也讓她在每一次談及這首歌的時候

都動情不已

時光變遷,青春不再

但李谷一但對祖國的深情

卻從未減弱

今年75歲的李谷一

時至今日談起《我和我的祖國》

都充滿著對祖國的殷殷深情

从绒花到梅花,75岁的她依然如花绽放

時光再倒回1983年

這一年的

中央電視臺春節聯歡晚會

首創直播形式

在後臺

接線員忙碌地接聽著

來自全國各地觀眾的致電

熱線不斷

觀眾們紛紛要求聽

李谷一演唱《鄉戀》

盛情之下

主持人將李谷一留在臺上

音樂響起

一曲《鄉戀》

成為了改革開放後

第一首流行歌曲

更是成為了內地流行音樂

開啟的標誌

明天就要來臨

卻難得和你相逢

只有風兒

送去我的深情

——《鄉戀》

然而此前

李谷一卻因這一曲《鄉戀》

而受到了長達幾年的爭議

“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

處於輿論中心的李谷一

在新舊文藝思想的

大討論中備受煎熬

最終

人民對新文藝的呼喚

使得以《鄉戀》

為代表的一批文藝作品

迎來了春天

打開了我國

文藝發展的新局面

从绒花到梅花,75岁的她依然如花绽放

第二年

李谷一在強烈的呼聲中

再登央視春晚的舞臺

《難忘今宵》的旋律也從那一年起

成為了保留至今的

“春晚符號”

“無論天涯與海角,

神州萬里同懷抱”

“青山在人未老,

共祝願祖國好”

——《難忘今宵》

“每一年我唱《難忘今宵》

所期盼的都不一樣”

當問到為何永葆歌唱激情時

李谷一這樣說道

她還記得

在她第一次演唱《難忘今宵》時

內心對祖國富強

百姓生活更好的期盼

隨著國家的發展,李谷一

“看到的是國家的驚人變化,

心中感到無比的激動與自豪”

在演唱時

“深感榮幸”的使命感

與自豪感之下

《難忘今宵》的歌聲

傳遞著我們每一箇中國人

對未來的憧憬

和對祖國共同的期盼

从绒花到梅花,75岁的她依然如花绽放

而今

在《經典詠流傳》的舞臺上

75歲高齡的李谷一再唱新作

她站在高處

彷彿一朵傲梅綻放枝頭

讓我們聽到了

“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的

矢志不渝

也聽到了

“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的

無私胸襟

這首詠梅之作

隨她清亮的嗓音輕輕訴說

帶著一場驚濤駭浪之後

回憶講述時的那種平靜與淡然

將她自己唱給所有人聽

从绒花到梅花,75岁的她依然如花绽放

作為現代中國文藝發展的

見證者、親歷者

在不久前的

“改革開放四十週年紀念大會”上

李谷一被授予了

“改革開放先鋒”榮譽稱號

誠如著名詞作家喬羽所言:

“李谷一用歌聲覆蓋了一個時期,

她是新民歌的代表人物,

是一個歷史時期的代表”

从绒花到梅花,75岁的她依然如花绽放

從絨花到梅花

一代人的青春

在李谷一的歌聲中老去

但李谷一卻始終站在舞臺之上

縱使高齡,熱情卻從未褪去

她站在時代的浪潮之上

用她滿含深情的歌聲

鑄造著一首又一首經典

歷久彌新

我們乘著她的歌聲一路走來

也將乘著這不老的歌聲

去迎接屬於新時代的春天!

— THE END —

☀本文選自CCTV經典詠流傳。

MORE

灼見熱文

◐◑假如有部電話可以打到「天堂」

◐◑一篇非常有見地的演講文章:深度分析國有企業!

◐◑為什麼清明要祭祖?這是我想到的最好答案

◐◑中國最近為什麼多火災?

◐◑最近看不到你發朋友圈了

从绒花到梅花,75岁的她依然如花绽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