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寫忠誠 帶領鄉親奔小康

“老周不是俺們村的主要負責人,他只是一位退伍回鄉的老軍人、老黨員,但村裡許多戶三代人都跟他學過農業技術,老周幫助村裡做過很多實事,是鄉親們眼中的‘土專家’”!昨日,固始縣草廟集鄉仟佛村村民們說起該村農業技術員周忠誠時,讚美之詞溢於言表。

1982年,復員後的周忠誠,回到家鄉仟佛村,當看到臉朝黃土背朝天的父老鄉親,用著年年相同的種子,用著代代相傳的傳統技術,辛辛苦苦勞作一年,依然收入微薄,年輕的他,帶著幫助父老鄉親吃飽飯的夢想,開始了農業技術的探尋之路,這一干,就是37年。

剛開始,鄉親們對新品種雜交水稻懷疑,周忠誠沒有過多的勸解,而是帶頭種雜交水稻,當年喜獲豐收,用實際行動展示了新品種的巨大優勢,也一舉轉變了鄉親們的陳舊觀念。

前些年,村裡的年輕人漸漸走出村莊,村裡養活祖祖輩輩的田地被撂荒,他心頭非常沉重,都不生產糧食了,單靠買能行嗎?他賣掉給兒子買的新房,承包了自家3個兄弟的40多畝田地,購置了旋耕機、插秧機等設備,開始了規模化機械化種植。再後來,他用3年時間,先後動員村裡6位農民,成立了4個水稻種植合作社,流轉了近2000畝水田,全部由他給予義務技術指導,全村再沒有一塊撂荒田,年年大豐收,鄉親們高興極了。

2014年,他背井離鄉一年整,到湖北學成稻蝦共作技術。2015幫助12戶貧困戶進行稻蝦共作。改田資金、蝦苗費用等都由他先墊付,全程免費技術指導,成蝦全部代購。當年,小龍蝦養殖成功,每畝增收近1500元;水稻都是高品質的有機稻穀,每畝增收近800元,12戶貧困戶當年就甩掉了窮帽子。在他指導下,村裡群眾分散種養與規模種養有機結合的方式推廣,截至目前,全村總計近千畝稻蝦共作田,已經幫助28戶貧困戶實現脫貧致富。

2016年,他積極奔走協調,引進了一家高品質蔬菜種植企業,在南寨村民組流轉了1000多畝土地,成立了青青河畔蔬菜種植基地,實行現代化種植,產出高品質蔬菜全部供應香港市場,土地收益率非常高。村民所得承包費每畝近千元,還帶動周圍村民組50多名群眾常年在基地就業,幫助41戶貧困戶走上致富路。

2017年,網上一則食品原料藕條價格較高、供不應求的消息,引起了他的興趣,他敏感地意識到仟佛村地處平原,土地肥沃,水量豐足,非常適宜種植藕條。他立即動員表弟、村裡的成功人士嶽忠誠一起到湖北現場參觀,回來就承包了包括周邊村在內的1萬多畝土地,成立薈豐隆種植合作社,進行立體種養殖,土裡種藕條,水下養魚,藕條每畝增收近2000元,養魚每畝增收近1600元,土地的收益大幅度提升,幫助53戶貧困戶擺脫了困境。

如今的仟佛村,南邊是千畝青青河畔蔬菜種植基地,北邊是萬畝薈豐隆蓮藕種植合作社,中間是大大小小、星羅棋佈的稻蝦共作田。春天,四野秧苗青青;夏天,到處綠意盎然;秋天,遍地稻浪翻滾,處處都是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鄉親們脫貧奔小康的勁頭更足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