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大育兒雷區 ,好媽媽不要踩!


七大育兒雷區 ,好媽媽不要踩!

在育兒的過程中,很多媽媽總是緊張兮兮的。

擔心自己的寶寶身高會落後於別的小夥伴。

擔心總是感冒發燒是免疫力低下的原因。

擔心出牙晚是缺鈣,擔心果蔬中的激素對身體不好..

其實,在育兒路上,擁有從容淡定的心態才是最為關鍵的。


謠言:輔食要越爛越好

很多孩子到1歲半還在吃粥、面片湯這種過於細軟的食物。不願意去嚼一些有韌性的食物,以至於吃硬一點的飯都有困難。

這種行為會影響孩子的口部肌肉發育,導致寶寶發音不標準、甚至還有可能口吃。

乍一聽,吃飯跟說話是八竿子打不著的,可因為輔食過軟過細

造成寶寶語言發育緩慢的實例不在少數。


七大育兒雷區 ,好媽媽不要踩!

真相是:輔食過於精細,會影響寶寶的咀嚼能力,影響口腔肌肉發育,甚至會耽誤寶寶的說話。

建議寶媽們,到了可以咀嚼韌性食物時,可以多鍛鍊一下寶寶的口部肌肉。

謠言:寶寶走路晚,發育有問題?

聽我姐說,我的小侄子11個月就會走了。可如今有些寶媽抱怨說孩子都快1歲了,還沒有學會走路。

尤其是一看別家寶寶才11個月都會走了,曬照片了,自己的寶寶還不會走,就急得不行。

有這種想法的父母通常好勝心比較強,其實,只要寶寶在其他動作發育上沒有出現異常:比如可以坐得很穩,而且爬得也很好,那就不必擔心在走路上會出現什麼問題的。


七大育兒雷區 ,好媽媽不要踩!


學走路也有早晚,只要寶寶在16個月左右學會了走路,其實都屬於正常的。

不過要提醒各位爸爸媽媽注意的是,如果寶寶18個月齡了還沒能邁出一步,最好去醫院檢查。

謠言:抗生素副作用太大,千萬別用


閨蜜家的孩子剛滿2歲最近老感冒,還被支氣管炎糾纏。去醫院看後,醫生讓口服頭孢類抗生素,還要輸液好幾天。閨蜜害怕了,她說抗生素副作用強,不想給寶寶隨便用。這該怎麼辦?

是藥三分毒,大人都知道的道理,給寶寶濫用抗生素藥物當然更不好了。不過,抗生素也並非像大人們所想的那般恐怖

任何藥物都有一定的副作用,但如果沒有更好的辦法來治療細菌感染,就必須按醫囑使用。

抗生素的用量和療程要依照寶寶病情的輕重程度來決定,父母切記不要頻繁換藥或擅自停藥。一種藥物起效是需要一定時間的,隨意換藥會使細菌產生耐藥性,延誤治療。


七大育兒雷區 ,好媽媽不要踩!


另外,如果看到寶寶病情有好轉就自行停藥,實際上細菌還沒有完全被殺死,“殘餘部隊”就會讓自己變得更強大,增強了對抗抗生素的能力,耐藥的細菌都是這樣培養出來的。

使用抗生素一定要

遵醫囑。反覆、過於積極地使用抗生素,不但讓身體的免疫力得不到鍛鍊,還會殺死或抑制體內存在的正常細菌,導致機體的抵抗力下降。

謠言:吃核桃可以補腦


老話都說,“吃核桃補腦”要想寶寶聰明,懷孕時就該多吃核桃。

可真相是:核桃根本不能補腦,大腦發育所需要的是多種營養元素,並不是單種食物或營養元素就能促使大腦發育的。



七大育兒雷區 ,好媽媽不要踩!


雖然核桃中富含許多亞麻酸,但並不能直接被大腦利用。只能說核桃跟其他食物一樣,為大腦發育提供的所需營養

所以,並不是多吃就會聰明,不吃就不聰明呦。

謠言:長牙很晚,說明缺鈣?


都說寶寶6個月開始長牙,可有些寶寶都快8個月了,小牙卻沒有任何動靜。網絡上說出牙晚等於缺鈣,可能鈣補足了,可愛的小牙就能冒出來了。

寶寶乳牙萌出是有一定的順序的,先是下頜兩顆門牙、上頜兩顆門牙萌出,隨後依次是側切牙、乳磨牙、乳尖牙,最後長出第二乳磨牙,大約在兩歲半前寶寶基本能出齊20顆乳牙

。另外,寶寶乳牙萌出時間也有差異,但出牙晚跟缺鈣無關。胎兒期牙胚即已形成,出生後再不斷生長、萌出、成熟,整個過程都非常個體化。有統計資料顯示:出生後5個月前開始長牙的佔10%、7個月前長牙的佔50%、10個月前長牙的佔90%。出生後10個月還未長出牙的嬰兒,約佔10%。

七大育兒雷區 ,好媽媽不要踩!


如果寶寶發育、發展正常,沒有特別的疾病,即使開始長牙多少晚些也不必擔心,方便的時候可以體檢。

寶寶經常感冒,是免疫力低?


2~3歲的寶寶自身免疫系統還沒有完全建立就會常常生病。一般來說,嬰幼兒一年發生6次上呼吸道感染是常見的現象,隨著年齡增長,感染會逐漸減少。

等寶寶上了小學之後,抵抗力會逐漸增強,生病機會減少。因此,寶寶經常感冒並非免疫力低下的結果。家長最忌諱的做法就是,一旦寶寶患了呼吸道感染,就選擇抗生素+抗病毒藥物+免疫增強劑,這樣非常不利於免疫系統的成長,反而會帶來損傷。


七大育兒雷區 ,好媽媽不要踩!

不妨讓寶寶的免疫系統多見見世面,比如,多到外面曬太陽,呼吸新鮮空氣,接觸冷水,即人們常說的“三浴”鍛鍊,寶寶的免疫力會在外界環境的刺激下不斷“成長”起來。

另外,要給寶寶足夠的營養,少用抑菌或者消毒產品,經常使用這類產品,只會讓寶寶的抵抗力變得更弱。

謠言:寶寶平日多動,就是多動症?


寶寶活潑好動,就懷疑多動症,有點小題大作。因為3歲的孩子是正處於“動作敏感期”的,這個階段的寶寶對動作十分感興趣,喜歡不斷地操作某一物品或重複某些動作。

而多動症的診斷主要根據老師及家長提供的病史,並結合臨床評定結果,包括體格檢查、神經系統檢查和精神檢查等,才能得到最後的診斷結果。也就是說,動作敏感期是每個寶寶必經的階段,多動症是部分寶寶的特殊表現。動作敏感期的寶寶在操作物品或重複動作過程中,情緒穩定、注意力集中,這也是多動症寶寶所不具備的特徵。


如果懷疑寶寶有多動症的表現,建議帶寶寶去專業的兒童精神科,請醫生來排除多動症的可能性。


七大育兒雷區 ,好媽媽不要踩!

小時候的尊嚴,也該受到尊重。

要讓孩子從小明辨是非,識別美醜,

具備榮辱心和善惡感。

讓孩子從有自我意識的第一天起,

就獲得認可和尊重。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