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創板IPO進入“加速度”:私募老總一天要看3份招股書無暇休息

金證券記者 張賀

“日常雙休我在看科創板招股書,清明小長假我在看科創板招股書,之後的五一小長假我必定還是在看科創板招股書。”滬上一私募基金負責人對《金證券》記者感嘆,自3月22日科創板首批受理企業公佈以來,自己的業餘時間甚至睡眠時間都用來讀招股書了,一天至少3份,“沒有幾十年積累的經驗,根本來不及看。”

平均每天3家預披露

4月9日,上交所公佈了第十批科創板上市申請受理名單,總共有5家。

《金證券》記者注意到,自3月22日以來,19天裡已經有57家企業提交科創板上市申請,平均每天有3家企業公佈招股書進行預披露。與此同時,有15家受理的科創板申請企業目前進入“已問詢”階段。

據悉,申報獲受理意味著企業拿到了科創板上市的“准考證”,但這僅僅是上市的第一步,企業後續還需闖過審核問詢、上市審議、證監會註冊、發行上市四道關卡。

上述私募負責人解釋,自己以前看招股書尤其是新三板企業的招股書都很快,因為通常只有幾十頁,駕輕就熟。但科創板申請企業的招股書動輒幾百頁,又屬於新興產業,要查閱不少資料,讀起來自然費時間。

不止私募,多位公募基金和券商人士都對《金證券》記者表示,由於科創板受理企業數量超乎預期,所在公司已經增派人手,即便如此,工作量也很驚人。

配售和打新是主流

為什麼非要加班加點仔細閱讀招股書?答案是要發科創板產品。

《金證券》記者獲悉,科創板向機構投資者傾斜意圖明顯。目前多家大型公募基金都構建了科創板基金產品矩陣,安排專門的投資團隊管理科創板系列基金。截至上週末,已有64只科創板方向基金提交申請材料,有的基金公司已上報了5只科創板方向基金。

記者瞭解到,除了可以直接參與科創板的戰略配售基金外,公募主推的基金產品主要是有2-3年封閉期的靈活配置混合型基金以及科技主題類偏股型基金。除了主動管理基金,後續基金公司還將推出被動型的指數型基金。“我們將配售和打新作為科創板基金的主要戰略,二級市場買賣作為輔助戰略。”深圳一家公募基金人士透露,這也是目前遞交申請的大多數公募產品的定位。

私募機構參與科創板多為網下申購。“我們正在成立的是科創板網下打新產品,其中打新專戶產品100萬元起,打新定製產品1000萬元起。”上述滬上私募負責人對《金證券》記者表示,全面採用市場化的詢價定價方式,將使科創板打新不再是無風險套利而是非常有技術含量的活兒。至於是否要再成立一個二級市場投資產品,目前團隊內部爭議比較大,“科創板企業上市後表現不好說,加上前5個交易日不設漲跌幅,第6個交易日起漲跌幅限制放寬至20%,操作的複雜性遠遠高於主板市場,產品能否取得不錯的投資業績實在沒有把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