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孟津改革開放四十年滄桑鉅變——孟津人民真精神!


90年代初小浪底大壩壩底原貌

小浪底水利樞紐工程開工第一聲禮炮,攝於1994年9月12日

黃河故道,攝於1997年6月





永恆的記憶,攝於1997年10月28日

如今小浪底

90年代初平樂正骨醫院

1989年白鶴鎮雷灣村幹部在村部辦公

氣壯黃河 1983年底,小寨村邙山隧洞竣工。工程位於村南,正對村北黃河,歷時3年,投資24萬元,打通了該村南上邙山的出村通道。



1983年10月,中共孟津縣委書記於樹信、朝陽公社黨委書記吉炳軒陪同武漢軍區首長參觀閆凹軍民共建文明村。

1983年3月,全國老模常學農、老紅軍楊國秀在孟津縣五屆人大三次會議投票選舉出席河南省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1982年,中共孟津縣委書記於樹信和白鶴鎮鶴南村老紅軍孔海鵬親切交談

1983年7月16日,孟津縣政協首屆一次會議開幕大會,宣告孟津政協正式成立。

1983年7月,孟津縣長肖鳴皋轉任首屆政協主席。圖為縣政協首屆一次會議上,肖鳴皋和縣政協委員、曾任民國陝西興平縣長卞晉卿交談。

1983年3月,平樂鎮代表團在孟津縣五屆人大三次會議審議大會報告

1989年2月,孟津縣委書記段松茂等領導和知名人士合影。前排左起:教育家陸依波、曾任民國陝西興平縣長卞晉卿、書法家吳長欽、中醫婦科世家秦震、平樂正骨名醫郭宗正、教育家周樟。

1979年,人民解放軍駐孟津高炮部隊參加自衛反擊戰凱旋。圖為師團首長在漢陵

2011年5月31 日,衛乃如向人們講述往事。衛乃如,1919年3月26日生於濟源坡頭鎮龍潭溝村,16歲考取縣立完小,18歲考入工讀中學,半年後“七•七事變”爆發,參加八路軍游擊隊。他出生入死打鬼子,支援陳謝大軍強渡黃河,35歲任孟津縣委書記,將年年被洪水圍困的縣城搬遷到縣域中心,1958年11月12日在鄭州受到毛澤東主席接見。2016年3月31日辭世,享年98歲。





1978年夏,雷河村邊的趕車人;1983年夏,孟津縣政府門前的街道,人們趕著毛驢、拉著孩子的手走過

1981冬,城關鎮孫家溝村接駕溝,自來水工程竣工通水,結束了靠轆轤絞水的歷史

1983年10月,孟津縣朝陽公社閆凹村閆玉和家,鄰居圍在一起觀看彩色電視

1982夏,日本著名書法家村上三島訪問王鐸故居。村上三島長期擔任日本書法展覽會顧問、日本書藝院理事長、日本書法教育會副會長,致力於中日書法交流。他從王鐸書法中獲尋獨特見解,確立了用假名裝飾的書法風格,被譽為“開闢了日本書法的新境界”

2009年4月26日,以韓國國會議員、法務部原部長千正培為團長的韓國千氏中央宗親會尋根參訪團一行30餘人到平樂鎮上古村拜祖。族史記載,千姓源於東漢,三國魏時起姓於蜀地,後遷洛陽,定居上古郵和下古郵,明代分遷武陟、登封、潁陽等地。萬曆年間,明王朝應朝鮮國王宣祖李昖請求,派大將千萬裡率軍援朝抗倭。千萬裡戰功顯著,被朝鮮王朝封地為官。400餘年來,韓國千姓已達20餘萬人。


2012年7月2日,靳慧玲和孟津教育家孫順通先生在“臺胞靳天鎖先生紀念館”。靳天鎖生於孟津會盟鎮,1948年到臺灣,1987年首次回故鄉,之後16年間捐贈500餘萬元,支持故鄉教育事業。2004年,77歲的靳天鎖先生在臺灣南投辭世,女兒靳慧玲每年都捐款資助貧困孩子。受助學子寫信感謝兩代人接力助學,言語催人淚下









改革開放初期,戲劇是孟津農村的主要文藝樣式。許多鄉村都有劇團,農閒時節排戲演戲。能看一場縣劇團的戲是巨大藝術享受,名演員更是人人崇拜的明星。圖為孟津曲劇團著名演員馬寶貞、董延生、許素雲、沈建堂、韓大才演出《冬梅映雪》劇照。

1978年元宵節,朱寨村民在孟津體育場進行傳統體育項目表演。圖為朱玉恆、朱開民表演“鳳凰單展翅”。

1982年6月,河南省第五屆運動會少年排球賽再次孟津舉行,孟津男排、女排分獲素質總分第一名。圖為孟津女隊和新鄉地區女隊比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