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已過,不如一起回味廣東人的清明美食?

清明節已過去多日,對故人的思念應該暫時放下,更好的投入未來的生活!


清明節已過,不如一起回味廣東人的清明美食?


唐代詩人杜牧詩《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這是對清明的另類寫照。

即使雨紛紛,也擋不住粵港澳和海外華僑回鄉祭祖的心。

對於廣東人來說,一年中最重要的節日就是春節和清明瞭,而清明更是在春節之上。

廣東有一個說法:寧可過年不回家,也要回鄉掃墓。每逢清明節,很多廣東人不管身在海外、港澳臺,還是離家鄉不遠,都會趕回老家,同父老鄉親一起去祭拜先人。

廣東人為什麼把掃墓稱為“拜山”


清明節已過,不如一起回味廣東人的清明美食?


廣東人的清明除了拜山外,還有那些傳統小吃。

01

潮汕:籽粿

每到清明節前後,潮汕的粿品店便會上架一抹翠綠,那就是樸籽粿 。


清明節已過,不如一起回味廣東人的清明美食?


潮汕有句食諺:“清明食葉”,這個葉指的就是用樸籽葉做出的樸籽粿。對潮汕人來說,吃過它才算到了春天。

02

清遠:艾餈

在清遠,艾餈是清明節必不可少的食物。淺綠色的小糰子,蒸出來後變成墨綠色,剛蒸好的艾餈軟糯甜香,口感略微粘牙,艾草清香濃郁,咬一口唇齒留香。


清明節已過,不如一起回味廣東人的清明美食?



03

湛江: 吃艾餅、發糕

清明前後吃艾餅,一年四季不生病。這是湛江民間的俚語。每到清明節,做艾餅已成為湛江人的傳統風俗習慣。


清明節已過,不如一起回味廣東人的清明美食?


還有湛江發糕,一般有白色和土黃色兩種。經過發酵和蒸煮,成品孔細似針、聞之鮮香撲鼻、食之甜而不膩、糯而不粘。在湛江祭祖文化中也是不可或缺的食品。


清明節已過,不如一起回味廣東人的清明美食?


04

廣州:吃蕎菜

蕎菜是廣東人清明節餐桌上不可缺少的時令蔬菜,因與“轎”同音,寓意先人坐轎歸去,免受乍暖還寒之苦。


清明節已過,不如一起回味廣東人的清明美食?



廣州人祭祀完了後,分了豬肉,並不算完成了拜祭形式,家人會將豬肉帶回家後,配上清明時節的菜蔬“清明蕎菜”去炒著吃,還有不嫌麻煩的人家另外用這個“清明蕎菜”配一些雞蛋絲燒肉絲炸一些春捲吃,吃完了這些菜肉,這一年的“行清”任務才算完成。

“太公分豬肉——人人有份”

廣東人清明節最後的最後,當然少不了太公分豬肉了


清明節已過,不如一起回味廣東人的清明美食?


古時鄉村每年的清明節節謂春秋二祭)於祠堂舉行祭祖儀式,要殺至少一頭豬的,儀式後由村內德高望重之人(一般尊稱為太公)將豬肉分給村裡的男性村民。後來延伸出來平均分配某樣事物大家都有份的意思,如“今次加薪真系太公分豬肉—人人有份”。


清明節已過,不如一起回味廣東人的清明美食?



廣東人十分重視清明節

其實全國各地也是如此

只是廣東過得更加隆重、更堅持傳統

廣府、客家、潮汕三大民系

無一例外地重視宗族歸屬、落葉歸根

清明是緬懷先人的日子

也是宗族團聚的節日

這就是廣東人的清明

喜歡美食的小夥伴別忘了點擊關注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