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縣勵志楷模的她是賢妻良母、孝媳善鄰 禍從天降仍不屈不撓

佳縣勵志楷模的她是賢妻良母、孝媳善鄰 禍從天降仍不屈不撓

高永愛,女,1969年1月生,榆林市佳縣佳蘆鎮小會坪村村民。

1989年,高永愛嫁入佳蘆鎮小會坪村的一戶莊戶人家。在這30年的時間裡,她用長相依、共患難詮釋了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的愛情真諦;用生你必養你的堅守承擔起有媽就有家的重大責任;用晨昏定省的行為體現著百善孝為先的相處之道;用自己堅強的意志和勤勞的雙手扛起家庭生活的重擔,精心照顧癱瘓丈夫二十四載,撫育孩子們完成學業,成為自強勵志家庭的典範。

禍從天降,不屈不撓志更堅

結婚7年,高永愛的3個女兒相繼出生。孩子可愛懂事,丈夫勤勞能幹,一家人相親相愛,日子過得紅紅火火。可天有不測風雲,1995年冬,時年29歲的丈夫駕駛三輪車去拉紅棗,經過一處30多米高的懸崖時被電纜勾住掉入崖底。經過長時間的搶救,丈夫終於甦醒,雖然保住了性命,但因脊髓受損高位截癱,再也站不起來了,生活瞬間跌入谷底,災難從此接踵而至。

親朋好友都勸她:“你還年輕,趁早離了,還能找個好婆家。”丈夫也不忍拖累她,多次對她說:“你帶孩子走吧!”年僅25歲的高永愛曾經也絕望過、猶豫過。但面對嗷嗷待哺的孩子、痛不欲生的公婆和生活不能自理的丈夫,她痛定思痛,最終選擇了面對和堅守。

她對丈夫說:“我當初既然選擇了你、選擇了這個家,家就是我的歸宿,哪怕你癱上一輩子,我也會守護你一輩子。只要你活著,這個家就是完整的。”她還鼓勵丈夫:“不要灰心,只要有我在,家裡的人一個也不能少!”24年來,她每天為丈夫餵飯喂藥、按摩翻身、清理屎尿,還要縫洗衣服、輔導兒女、做飯種地,20多年用辛苦賺來的錢還清了醫療債務。

她怕丈夫不好消化,每頓飯都要熬爛煮軟,讓丈夫吃著營養健康。丈夫身體潰爛時,她想方設法找來偏方,熬成藥敷到創口上直到長好。在她的精心護理下,丈夫的身體雖有不便但再沒潰爛。平時,她擔心丈夫心情孤獨,總會講一些在外面聽到、看到的事情給他聽。天氣好時,她經常把丈夫抱到輪椅上,推出門曬曬太陽。

高永愛知道“沒有文化的孩子不會有出息”,為了給孩子們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2002年,在親朋好友的幫助下,她舉家搬遷,在學校附近租了間門市,售賣小百貨、學習用品,結束了“白天下地幹活,晚上料理家務”後,她就坐下來教育孩子們遇到困難要迎難而上。

十幾年下來,她不但還清了債務,還讓孩子們都順利完成了學業。每每提及此事,高永愛都忍不住淚流滿面,“孩子們還算爭氣,這是對我最大的回報。”

睦鄰友好,一舉一動傳溫情

高永愛總說“我自己沒文化,也沒啥本事,鄰居間能互相照應、和睦相處是福分。”鄰居們說,永愛嘴少人勤快,淳樸善良待人真誠,樂於助人又厚道,她的淳樸真誠贏得許多人的好評。

人常說做一天好媳婦容易,做一輩子好媳婦難,但是高永愛默默無聞陪著癱瘓丈夫堅守了24年。面對大家的稱讚,她只說:“那是我的家,我做了我應該做的!”

高永愛從不因為自己苦而嘮叨怨恨。生活中和公婆弟妹和睦相處,家喻戶曉,堪稱村中孝順媳婦的典型,早年就被佳縣婦聯評為“好媳婦”。她說:“在我們最困難的時候,是公婆幫我們渡過了難關,現在孩子們都大了,也該孝敬他們了。”

心懷感恩,樂善好施傳愛心

2013年,女兒考上西安醫科大學籌不夠學費,經媒體報道後,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西安銀行的劉玉榮先生承諾每學年資助女兒5000元,幫她完成學業,這給予了高永愛莫大的安慰。

2016年,高永愛參加了陝北愛心志願者聯盟、佳縣任鳳祥志願服務隊等多個志願服務組織,40餘次深入陝北的貧困村開展志願服務,給學校的孩子們帶去學習用品、文體器材、生活用品和學費;為老人們打掃衛生、拆洗被褥,給老人包餃子、包粽子,陪老人一起過生日,給老人們帶去棉衣、棉鞋、棉被和米麵油等生活用品。

為貧困戶帶去志願者籌措的幫扶資金,幫助貧困戶脫貧致富;累計幫扶留守兒童、空巢老人、殘疾人、貧困戶3000多人次,義務深入貧困村開展勵志宣講20多場次,激發群眾內生動力。面對有些群眾的不解,高永愛說,“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過去我們困難的時候是靠大家的幫扶才渡過了難關,現在情況好了理應回報他們,心裡才踏實。”

高永愛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獲得了賢妻、良母、孝媳、善鄰、女強人等美名,她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典範,是自強勵志的楷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