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鳳還巢:南飛雁還巢 創業報家鄉

一大早王慧就來到了合作的農機公司,熟練地檢查著每一個步驟,伴隨著車間裡短促的轟鳴聲,一批批嶄新的木耳掛架、木耳採摘機等模具正從大型機器裡生產出來。這些造型新穎、實用性強的模具正是王慧團隊新研發的產品,現在已經生產並走向市場,從佳木斯走向全國各地,造福眾多木耳種植戶。

王慧的團隊是2015年成立的佳木斯市潛興農業機械研發有限公司,也是黑龍江省東部地區唯一一家民營的科技型農業機械研發企業,主要是針對農業機械進行技術研發、產品開發、市場開發。

在此之前,王慧在南方從事農機研發工作,而且薪資非常高。在工作中他發現北方的用戶多,尤其家鄉佳木斯還是全國最大的農機消費終端市場,小型農機廠非常多。“針對技術的欠缺,如果成立一家農機研發中心,專門為廠家提供技術外包服務,應該會有很大的發展市場,也能填補農機具研發方面的空缺,可以幫助一些農機企業進行研發和發展。”當時一個大膽的想法就在王慧的心裡萌生。

為了瞭解市場情況,王慧求著朋友帶著他在寒冬臘月裡到中小型農機廠作調查研究,回到家再整理資料,仔細思考。反反覆覆用幾天的時間將農機廠跑個了遍,王慧才最終下定了創業的決心。

“當時正好李克強總理提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我就想盡自己的力量能幫助家鄉,不讓家鄉變故鄉。”2015年3月,王慧辭去浙江省一家現代農業裝備機械設計有限公司技術總監的職務,回到家鄉創業。

“市場有前景、政府有態度,這樣的機會我不能錯過。”有了思想準備,王慧開始著手組建他的設計團隊。前期的調查研究成為王慧最有力的依據,厚厚的創業報告書說服了幾位潛心做設計的技術骨幹辭掉了高薪工作,投身到家鄉的農業機械研發中來。

一個多月以後,王慧創辦的黑龍江省東部地區第一家民營的農業機械研發公司“佳木斯市潛興農業機械研發有限公司”落戶市大學生創業社區。“政府對我的項目非常重視,為我解決了辦公和前期的生產場地問題,不但為我解決了實際困難,也堅定了我創業的信心。”

創業初期,很多企業看到王慧團隊的平均年齡只有二十幾歲,而農機投資又是一個投入很大的項目,企業對他們並不信任。“頭幾個月,白天開著小麵包車一家一家地談合作,晚上就和團隊做技術研發和設計,常常一干就幹到天亮,有的時候連覺都睡不上。”王慧說,這期間,又是政府和相關單位的支持給了他堅持的動力。“聯繫科研單位幫我做技術輔導,找對口公司聯繫市場,還通過媒體為我的公司做宣傳,讓我感受到了家鄉的溫暖,也讓我有了勇往直前的力量。”王慧說。

幾個月後,一張張有改良、有創意的農機設計圖紙擺在了各企業老總的辦公桌上,讓大家對這個戴著眼鏡、斯斯文文的青年刮目相看。佳木斯的新銳設備、建三江金土地等6家農機企業紛紛與研發公司簽訂了項目研發合同。

從2015年回鄉創業至今,王慧的研發中心收穫頗多。這三年多的經歷,凝結著王慧的全部心血。現在公司擁有2個研發基地、1個生產試製車間、1個實驗室,企業員工33人。“我現在的發展與政府的扶持政策是分不開的,不僅在大學生創業社區為我提供了辦公場地,還幫助我們聯繫相關部門和企業,積極地為我們企業宣傳,讓我們能專心搞研發。”王慧說。

目前,王慧的研發公司實際收益已達100萬元,加上技術股份預計過150多萬。在公司發展的這3年多時間裡,成功為十多家農業機械製造企業提供技術支持,幫助企業扭虧為盈,創造產值3700多萬元;今年預計將申報發明專利6項。目前,王慧接的合作單子已經排到了2020年。

“今年與我們達成合作意向的企業就有十多家了,這證明我回到家鄉的選擇沒有錯。在未來,我們會盡最大的力量逐步帶動佳木斯市及周邊中小型農業機械製造企業向前發展,通過技術共享、生產共享、銷售共享,將農機廠家聯合起來,發揮各自優勢,讓我們家鄉的農機具走出去,也為家鄉農機發展盡一份力。”王慧說。

在王慧看來,創新和堅持是一個創業者必須具有的素質。“有家鄉政府的支持,我才能有現在的成績。我們願做努力的追夢人,同時企業正在研究更多適用於三江平原、東北、全國的新型農機產品。我希望通過我們團隊的努力,為佳木斯、為黑龍江、為全國的農業機械化發展貢獻力量。爭取走出國門,做全世界農機行業的風向標!”

(來源:佳木斯日報 記者 商松林 潘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