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六點讓你理解《多寶塔》

顏真卿《多寶塔碑》全稱《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寶塔感應碑》,唐天寶十一年(752)立。原在唐長安安定坊千福寺,宋代移到西安碑林,據考為顏真卿44歲時的作品。是顏書碑刻中較小之字,為顏真卿早期楷書代表作品。


教你六點讓你理解《多寶塔》



字體略顯稚嫩,結構偏緊而中心偏上、用筆較側斜單薄,沒有後期那種綿裡藏鐵、看似平直、粗肥而實勁挺的風味,明顯透出有學習虞世南、歐陽詢、褚遂良、薛稷的痕跡。如果要想學到顏真卿晚年獨特的顏體風格,此碑並不適宜;但此碑也有它習氣不重、筆力強健、結構嚴謹的優點,單從學習筆力與結構來說也不失為一個好碑。

顏真卿《多寶塔碑》臨習要點:

一、《多寶塔碑》的筆法:

《多寶塔碑》的筆法瘦勁、多骨少肉而不豐腴,這是與顏真卿晚年碑帖最主要的差異,但橫細豎粗的寫法此碑已經有了。

1、橫:短橫有左尖橫、右尖橫,也有中間略細如長橫的處理方法,短橫一般到末尾下垂都不分。


教你六點讓你理解《多寶塔》



而長橫多是末端細而強烈頓挫向下寫如點狀,那種中間略細而左右略粗的長橫較少(如“千”)。


教你六點讓你理解《多寶塔》



2、豎:懸針豎沒有後期顏字那種肥厚如綿裡針的感覺,只覺骨力勁挺,這和陏、初唐寫法近似。

垂露豎約有直豎(“下”、“門”的左豎)和往左(“師”)或向右(“階”)的弧度變化。


教你六點讓你理解《多寶塔》


教你六點讓你理解《多寶塔》


教你六點讓你理解《多寶塔》



3、撇:短撇較粗壯而直,要力送至尖。長直撇直而自始至終都較細,要緩緩控制直到提出至尖。彎撇是在直線的基礎上略加弧度。


教你六點讓你理解《多寶塔》


教你六點讓你理解《多寶塔》



4、捺:通篇中只有少數幾個有缺口的出現,配合同樣寫法的勾來看,說明顏真卿早期未有意識強調逆收再勾(撇)出的寫法。大部分捺行至後面直接捺出。另捺寫到後上揚的較多,也證明顏真卿早年並不追求深沉雄厚,而表現為活潑有餘。


教你六點讓你理解《多寶塔》



5、勾:和捺一樣,亦有有缺口的勾,但不多見。豎勾無右邊的外漲感,即豎兩邊都為直線。很多還向左微凹以追求勁挺。勾向左上勾出,顯示出青壯年的顏真卿尚不夠沉著或不追求老氣。

豎彎勾:中部或下部向左略彎出再勾,有弧度感。


教你六點讓你理解《多寶塔》



豎彎勾上勾時略偏上左,也有不出勾的如“流”。


教你六點讓你理解《多寶塔》



橫折勾:用的是隸書的筆法,下部有圓弧狀,與初唐歐陽詢寫法同,這在以後的顏真卿碑帖中基本不見。


教你六點讓你理解《多寶塔》



臥勾:也沒有缺口了。戈勾也是如此。


教你六點讓你理解《多寶塔》



6、點:豎點寫法是從隸書而來。

顧盼點後一個點再出鋒向回鉤出,在後期顏字中亦少見。

挑點多用在三點水上,一般從中間或偏上挑出。


教你六點讓你理解《多寶塔》


教你六點讓你理解《多寶塔》



二、《多寶塔碑》的結構

1、橫勢偏緊不開張,有稚嫩之感。

2、上部上部較緊而下松,即重心偏上,不下沉,不夠沉穩。

3 、橫上斜度較大,少有晚年那種橫平的老氣。

4、 沒有晚期碑帖橫向結體的外漲感,也是《多寶塔碑》結構不如晚期顏真卿幾個碑帖大氣、雄偉的重要原因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