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行業競爭中化身“挑戰者”,海信家電能否逆襲突圍?


在行業競爭中化身“挑戰者”,海信家電能否逆襲突圍?


港股解碼,香港財華社原創王牌專欄,金融名家齊聚。看完記得訂閱、評論、點贊哦。

從1992年改制成為“廣東科龍電器股份有限公司”,到1996年H股成功登陸港交所上市,再到2007年更名“海信科龍”,及至2018年末又更名為“海信家電”——這是國內從傳統家電行業走來的海信家電(00921-HK)(000921-CN)的更名史,也是其從單一的冰箱生產製造商到主導產品涵蓋冰箱、家用空調、洗衣機等多個領域的國內大型白色家電製造企業的發展史。

今年3月28日,海信家電公佈了其是次更名後的第一份年報,即集團截至2018年12月31日止年度業績。2018年國內家電行業市場複雜嚴峻,經營環境多變,行業企業其實面臨著不小的挑戰,儘管如此海信家電仍然交出了一張還算不錯的成績單。

從嚴峻市場中跑出,海信去年規模效益穩步提升

業績公告顯示,2018年海信家電實現營業總收入360.2億元(人民幣,下同),按年同比增長7.56%,當中來自主營業務(即家電製造業)的收入為327.9億元,按年同比增長7.76%,佔集團總營業收入比重為91.04%,較上年略提升0.17個百分點。

2018年海信家電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3.77億元,按年同比下跌31.75%,跌幅較為明顯。但若扣除非經營性損益,海信家電去年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扣非淨利潤)為11.61億元,按年實現增長12.36%,增速仍然可觀。

在行業競爭中化身“挑戰者”,海信家電能否逆襲突圍?


儘管從數據來看,海信家電去年的業績表現似乎略顯平淡,但回顧過去一年國內家電市場的整體發展態勢,海信這份成績單其實已經不錯。

2018年,海信家電主營業務所覆蓋的細分領域市場(冰箱、家用空調及中央空調)都出現不同程度的放緩,當中冰箱行業累計零售量同比下降6.2%,累計零售額同比僅增長0.7%,冰箱市場寒冬依舊;2018年國內家用空調也先漲後跌,受去年下半年房地產負面衝擊、宏觀經濟下行等因素影響,2018年下半年家用空調各級線下市場均從上半年的增長變臉為超過10%的下滑。另據艾肯空調製冷網的統計,2018年度國內中央空調市場總體容量接近1000億,增速較2017年度的接近20%相比,2018年中央空調市場增幅低於10%。

在這樣的行業背景之下,海信能夠在去年實現營收及歸母扣非淨利潤的穩步增長就表明其在行業競爭中還是具有相當實力的。何況從過去三年海信的綜合業績表現而言,其近年的成長態勢都非常不錯,2016年及2017年海信的營收及利潤增長亮眼。

鞏固冰洗最大業績貢獻分部地位,利潤率持續提升

近年來海信家電約9成以上的收入及利潤來源於其家電製造業務,當中又以冰洗及空調為兩大最重要的業績貢獻分部。過去海信的冰洗及空調業務營收貢獻比重相差不大,常輪番成為集團最大的收入來源,而去年其冰洗業務則力壓空調業務佔據營收貢獻榜首,大有鞏固內部“老大哥”地位的趨勢。

如下圖所示,去年海信家電逾360億元總營業收入中,來自冰洗業務的收入佔44.62%(佔主營業務收入49.02%),為160.73億元,按年增長13.9%;空調業務以41.34%的收入佔比緊隨其後(佔主營業務收入45.41%),為148.9億元,增幅僅為2.08%明顯低於冰洗業務。其他業務貢獻18.27億元收入,同比增長5.49%,營收佔比5.08%。

在行業競爭中化身“挑戰者”,海信家電能否逆襲突圍?


值得說明的是,儘管由於去年原材料成本及直接費用的增加,海信家電主營業務毛利率輕微下跌0.55個百分點至20.45%,但其內部收入結構的調整還是具有一定的助益,那就是毛利率水平較高的冰洗業務收入佔比在提升,同時該分部的毛利率也還在提升,這令海信在未來持續調整收入結構的基礎上有望進一步拓展盈利空間。

在行業競爭中化身“挑戰者”,海信家電能否逆襲突圍?


海信家電在2018年業績報告中也表示,其冰洗業務依託高端產品銷售的大幅增長帶動了整體結構與規模的提升。據中怡康數據,海信家電旗下“容聲”品牌線上零售額同比增長26.4%,大幅超過行業線上零售額增長水平15.5%;同時其該領域細分市場份額也穩步提升,中怡康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海信家電的冰箱產品累計零售量市場佔有率同比提升1.29個百分點。

化身“挑戰者”,海信家電爆發力可期

放眼目前國內的家電行業市場,儘管海信家電從營收、利潤及市值等規模水平來看,體量均不及走在行業前列的海爾(01169-HK)、美的(000333-CN)及格力(000651-CN)等龍頭企業(當前青島海爾A股總市值約1155億元,海爾電器H股總市值約650億港元;美的集團A股總市值約3607億元;格力電器A股總市值約3436億元;而海信家電的A股總市值約200億、H股總市值約162億),但以“挑戰者”的姿態,海信家電在未來競爭中的爆發力仍然值得期待。

自2006年海信與科龍重組並在2010年將海信集團白電資產注入上市公司之後,海信家電便擁有“海信”、“容聲”及“科龍”三個“中國馳名商標”,依託旗下三個品牌良好的品牌美譽度和市場基礎,海信家電的產品多年來在市場也是廣受歡迎。

憶往昔崢嶸歲月,海信家電的“海信”牌變頻空調市場佔有率曾連續十三年位居全國第一、“容聲”牌冰箱市場佔有率也曾十一年獲得全國第一,在過往堅實的發展基礎之上,海信家電向前突進的可能性不容忽視。

在行業競爭中化身“挑戰者”,海信家電能否逆襲突圍?


從資本市場的反應而言,海信家電近期的表現也擔得起看客的期望。上圖所見,今年以來海信家電H股股價走勢低位反彈,一季度已從年初約6港元以下水平躥升至本月初最高12港元以上水平,三個月漲幅翻倍,走勢驚豔。其A股走勢大致相若,截至4月10日收盤海信家電A股報14.77元,H股報11.88港元。

港股百強

自2012年度【港股100強】評選活動開始舉辦以來,各大港股上市公司在港股百強名單中的競爭也很是激烈,這兩年海信家電的綜合表現亦屬勇猛,雖然體量不是最大,但在中小型企業間的比拼中還是有相當機會的。

隨著海信家電上年業績出爐,加之市場表現討喜,時值新一年港股百強評選活動火熱進行中,今年海信家電能否闖入【港股100強】為自身發展之路再添榮譽?期待將於2019年5月24日(星期五)在深圳中洲萬豪酒店舉行的【港股100強】頒獎典禮為我們揭曉答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