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個城市你選哪個?全面放開放寬落戶

8日晚上,很多人的朋友圈都因為一份政府文件炸鍋了:“北上廣要放開戶口限制了?”“我們家這兒房價會不會又暴漲啊?”“放開戶口,我家熊孩子上好學要更難了吧?”

這份瞬間刷爆朋友圈的文件,叫《2019年新型城鎮化建設重點任務》,是4月8號國家發改委對外發布的。

文件明確,繼續加大戶籍制度改革力度,在此前城區常住人口100萬以下的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已陸續取消落戶限制的基礎上,城區常住人口100萬—300萬的Ⅱ型大城市要全面取消落戶限制;城區常住人口300萬—500萬的Ⅰ型大城市要全面放開放寬落戶條件,並全面取消重點群體落戶限制。

請注意,全面放開放寬落戶條件的是大城市,不包括北上廣這些特大、超大城市。

今年,城區常住人口100萬—300萬的大城市要全面取消落戶限制;城區常住人口300萬—500萬的大城市要全面放開放寬落戶條件,並全面取消重點群體落戶限制。那麼哪些城市在列?

根據住建部的城鄉建設統計年鑑,2017年底,人口在100萬至500萬的有68個城市,其中大連、瀋陽、哈爾濱、長春、西安、鄭州、濟南、青島、杭州、昆明等10個城市的人口超過了300萬,屬於全面放開放寬落戶條件的城市。全面取消落戶限制的城市則包括長沙、洛陽、蘇州、無錫、揚州、合肥、寧波、福州、廈門、南寧等城市。

這68個城市,不少都是省會城市和計劃單列市,經濟發展和基本公共服務都是相當不錯的。一步跨進省會,這個吸引力確實不小。

大城市放開落戶限制,政策釋放了哪些利好?網友們擔心的事情會出現嗎?小編給您抽絲剝繭,逐一解讀。

一問:放開落戶限制,會助推樓市上漲嗎?

對比《2018年新型城鎮化建設重點任務》就可以發現,戶籍制度改革的力度加大了,已在城鎮就業的農業轉移人口落戶條件更寬了。今年,Ⅱ型大城市,即城區常住人口100萬—300萬的大城市,已經不需要什麼社保年限了,全面取消落戶限制。

而在去年,政策還要求“大城市對參加城鎮社保年限的要求不得超過5年,其中Ⅱ型大城市不得實行積分落戶,有條件城市要進一步降低社保年限要求;Ⅰ型大城市中實行積分落戶的要大幅提高社保和居住年限的權重,鼓勵取消年度落戶數量限制。”

從降低社保年限要求,到全面取消落戶限制,表明新型城鎮化的步伐在加快。

實際上,早在國家政策出臺前,一些城市就已經悄然放鬆了落戶限制。比如今年3月,石家莊就出臺政策,全面放開城區落戶限制,申請者只需拿著身份證、戶口簿就可以向落戶地派出所申請落戶,配偶、子女、父母戶口也可一併隨遷。

4月初,杭州也出臺《關於貫徹落實穩企業穩增長促進實體經濟發展政策舉措的通知》,將杭州落戶要求降低了。此前,杭州的落戶條件是:45週歲以下本科人才及35週歲以下專科人才,在杭州居住滿一年及以上並連續繳納一年以上社保;現在則降為“全日制大學專科及以上人才在杭州工作並繳納社保的,可直接落戶”。

“在這些城市落戶口容易了,但在城市紮下根來並不容易,房子就是個大問題。”如何融入大城市,不少人心裡感到沒底。

那麼,大城市落戶限制取消了,房價會不會跟著出現大漲?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分析,今年以來全國發布各種人才引進與落戶政策的城市,已經超過了50個。除了京滬兩地,大部分城市落戶難度已經不大。大城市放開放寬落戶政策,有利於已經在城市生活的轉移人口平等獲得公共資源,對房地產市場也有了穩定的市場需求。

“人才政策確實變相降低了限購門檻,會帶來房價上漲的預期,也會吸引炒房客藉助人才政策購房。”張大偉分析,過去兩年部分二線城市房價上漲與人才政策力度空前有較大關係,“從長遠發展看,人才對城市的核心作用是推動產業,而不是房產,因此人才政策不應成為房地產調控的窗口。”

對此,此次政策也提出,“健全都市圈商品房供應體系,強化城市間房地產市場調控政策協同。”可見,“房住不炒”的原則是不會改變的,調控原則依然是因城施策。

二問:放開落戶政策後,城市公共服務咋享受?

《重點任務》提出,按照尊重意願、自主選擇原則,以農業轉移人口為重點,兼顧高校和職業院校(技工院校)畢業生、城市間轉移就業人員,推動未落戶城鎮的常住人口平等享有基本公共服務。今年確保有意願的未落戶常住人口全部持有居住證,鼓勵各地區逐步擴大居住證附加的公共服務和便利項目。

看教育:到2019年底,所有義務教育學校要達到基本辦學條件“20條底線”要求,在隨遷子女較多城市加大教育資源供給,實現公辦學校普遍向隨遷子女開放,完善隨遷子女在流入地參加高考的政策。

看社保,今年全面推進建立統一的城鄉居民醫保制度,提高跨省異地就醫住院費用線上結算率,推進遠程醫療和社區醫院高質量發展。推進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參保擴面,指導各地區全面建立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待遇確定和基礎養老金正常調整機制。

看住房,今年要持續深化利用集體建設用地建設租賃住房試點,擴大公租房和住房公積金制度向常住人口覆蓋範圍。

看就業,一方面,今年要強化全方位公共就業服務,推進農民工職業技能培訓擴面提質。城市政府要向已在城鎮穩定就業生活但未落戶的農村貧困人口,優先提供職業技能培訓等基本公共服務,並加大與農村貧困人口較多地區的勞務對接力度。

根據《重點任務》,今年還將深化“人地錢掛鉤”等配套政策。在安排中央和省級財政轉移支付時更多考慮農業轉移人口落戶數量,2019年繼續安排中央財政獎勵資金支持落戶較多地區。在安排各地區城鎮新增建設用地規模時,進一步增加上年度農業轉移人口落戶數量的權重,探索落戶城鎮的農村貧困人口在原籍宅基地復墾騰退的建設用地指標由輸入地使用。完善財政性建設資金對吸納貧困人口較多城市基礎設施投資的補助機制。

推動1億非戶籍人口在城市落戶,就得培育發展現代化都市圈。那麼這些現代化都市圈誰來建?《重點任務》指出,鼓勵社會資本參與都市圈建設與運營。在符合土地用途管制前提下,允許都市圈內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節餘指標跨地區調劑。

三問:大城市更吸引人了,中小城市和農村怎麼辦?

大城市落戶限制調整了,如何預防和治療“大城市病”?《重點任務》明確指出,要推動大中小城市協調發展。

超特大城市不能再繼續“攤大餅”。超大特大城市要立足城市功能定位、防止無序蔓延,合理疏解中心城區非核心功能,推動產業和人口向一小時交通圈地區擴散。

大城市重在提高精細化管理水平,增強要素集聚、高端服務和科技創新能力,發揮規模效應和輻射帶動作用。

中小城市發展要分類施策:潛力型中小城市要提高產業支撐能力、公共服務品質,促進人口就地就近城鎮化;收縮型中小城市要瘦身強體,嚴控增量、盤活存量,引導人口和公共資源向城區集中;穩步增設一批中小城市,落實非縣級政府駐地特大鎮設市。同時,調整優化教育醫療資源佈局,新設立和搬遷轉移職業院校原則上優先佈局在中小城市,將更多三級醫院佈局在中小城市,支持大城市知名三級醫院在中小城市設立分支機構,支持大城市知名中小學對中小城市學校進行對口幫扶支教。

小城鎮則要繼續強化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補短板,提高服務鎮區居民和周邊農村的能力。硬件方面,包括統籌佈局道路、供水、供電、信息、物流、防洪和垃圾汙水處理等設施,2019年完成新改建農村公路20萬公里。軟件方面,鼓勵省級政府建立統籌規劃、統一選拔的鄉村教師補充機制,通過穩步提高待遇等措施,增強鄉村教師崗位吸引力,增加基層醫務人員崗位吸引力。同時,鼓勵縣醫院與鄉鎮衛生院建立縣域醫共體,鼓勵城市大醫院與縣醫院建立對口幫扶、巡迴醫療和遠程醫療機制。

來源:人民日報中央廚房·麻辣財經工作室 記者:陸婭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