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券商股票質押業務大幅縮水

Wind數據顯示,截至4月9日中國證券報記者發稿時,共有24家上市券商披露了2018年報。受2018年二級市場下跌、股票質押業務風險暴露等因素影響,去年券商股票質押業務出現大幅回調,多家頭部券商大幅壓縮業務規模,下降比例超過行業平均水平。分析人士指出,隨著2018年股票質押業務風險的集中釋放,目前來看,股票質押業務的風險整體可控。

多家大券商壓縮比例超四成

據中國證券業協會統計,截至2018年末,全市場股票質押待購回金額為11659.13億元,較2017年末下降25.27%。其中,證券公司自有資金融出規模為6181.07億元,較2017年末下降24.61%,佔比53.01%。

中國證券報記者梳理券商年報發現,幾家頭部券商股票質押業務規模壓縮力度較大,超過行業平均水平。

國泰君安2018年報顯示,截至報告期末,股票質押業務待購回餘額492億元,較上年末下降46%。其中,融出資金餘額398億元,較上年末下降49%。國泰君安股票質押回購融出資金排名行業第四,平均履約保障比例為206%。

華泰證券2018年年報顯示,截至報告期末,公司股票質押融出餘額539億元,同比下降41%,有效控制規模。

招商證券在2018年年報中指出,截至報告期末,公司股票質押待購回餘額388億元,同比下降34%。

中信證券2018年年報顯示,報告期末,股票質押回購融出資金385億元,同比下降51%。

關於行業整體大幅收縮股票質押業務的原因,光大證券認為,2018年,股票質押新規、資管新規等實施,對證券公司開展股票質押業務形成一定的制約。同時,隨著滬深股指持續下跌,股票質押業務風險暴露頻繁,全市場股票質押業務規模持續下降。

不過,也有券商在壓縮股票質押業務規模的同時,其市場份額、收入反而有所提升。光大證券年報顯示,截至2018年末,公司股票質押餘額為357億元,較2017年末下降19%;市場份額3%,較2017年末增長13%。

廣發證券在2018年年報中表示,2018年以來,公司股票質押業務穩中有降。截至2018年末,公司通過自有資金開展場內股票質押式回購業務餘額為223億元,同比下降16%。公司實現回購交易業務利息收入16億元,同比增加36%。

更有券商股票質押業務在去年逆勢增長。申萬宏源年報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末,公司股票質押融資餘額436.83億元,較上年末增長35%。收入方面,2018年股票質押式回購利息收入28.38億元,較2017年10.23億元利息收入大幅增長177.42%。

多舉措防範風險

除了主動壓縮規模以外,券商也在採取多項措施,防範化解股票質押風險。

光大證券表示,2018年,公司緊貼市場、緊貼業務,聚焦上市公司大股東、控股股東,強化逆週期管理,不斷優化股票質押業務結構。嚴把項目入口關、質量關,進一步提升盡職調查、質量控制、貸後管理水平、風險預判和處置能力,努力降低業務風險。截至2018年末,公司股票質押項目的加權平均履約保障比例為182.40%。

招商證券表示,2018年,公司穩妥落實股票質押新規,嚴密跟蹤資金用途,確保業務開展滿足合規要求;同時,針對個股“黑天鵝”頻頻發生的情況,積極做好業務風險防控,提前預警並化解風險。

2018年末,隨著紓困基金等一系列政策推出,進一步推動了股票質押業務風險化解。海通證券是業內首家提出紓困計劃模式的券商,率先發起成立證券行業支持民企發展資產管理計劃。2019年,海通證券將把握“紓困”時間窗口,完善股票質押業務價值鏈。

從年報披露的數據來看,大部分上市券商減值損失計提顯著增加,其中以股票質押為主的買入返售金融資產減值計提增長較多。中信證券和國泰君安買入返售金融資產減值計提規模較大,分別計提16.2億元和6.7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71%和330%。分析人士認為,隨著龍頭券商主動壓縮股票質押業務規模,謹慎計提減值準備,風險釋放已經較為充分。(記者 陳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