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故宮這些年,“掌門人”單霽翔做了7件“前無古人”的事

東方網·縱相新聞記者 王玲

“要讓這些文物真正活起來,活在當下,活在人們生活中。只有我們把保護文物真正看作是公眾的事業,而不是自己的事業,文物才更安全。”——單霽翔

“入宮”7年的故宮博物院第六任院長單霽翔,昨天退休了,這一消息立刻登上了微博熱搜。

這位自稱“看門人”的院長,自2012年上任以來,通過多項改革措施,讓故宮“走下神壇”變得“活起來”,同時通過大量話題性極強的文創產品、互動活動,將故宮打造成了一個超級IP,自己也“無心插柳”地成為自帶流量的“網紅”院長。

他到底是怎麼做到的?

在故宮這些年,“掌門人”單霽翔做了7件“前無古人”的事

1.重視文物修復和展示

故宮文物收藏眾多,浩如煙海。故宮博物院文物藏品1807558件(套),帝后璽印50060枚,慈寧宮花園裡有106棵大樹……這一龐大數字中的93.2%都是國家頂級的珍貴文物。

而這麼多的“寶貝”,大多數是不為大眾所知的。

故宮收藏的10200件各個時期不同材質的雕塑,曾經很多年一直在庫房“沉睡”。那些高大的雕塑,甚至連庫房都沒有。

單霽翔印象深刻的是兩尊三米多高的北齊菩薩像,在故宮南城牆的牆根底下“站”了幾十年。

“每當走到這,我都說,你瞧,菩薩臉色不好。今天菩薩們臉色好了,表情也好了。這就告訴我們,文物得到保護和展示,就會光彩照人。”單霽翔說。

在故宮這些年,“掌門人”單霽翔做了7件“前無古人”的事

為了修復文物,故宮設立了文物醫院,有約200位文物醫生,一半人看病診斷,提出方案,一半是能工巧匠,動手修復。

然而,就在幾年前,大眾對這一職業還知之甚少,直到2017年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播出。

紀錄片中,他們用畢生的精力讓沉睡千年的文物重新煥發光彩,並通過這些文物與歷史進行跨時空的對話。一時間引得上萬年輕人都要來修文物。

2.擴大故宮開放區域,首次開放夜遊

單霽翔說,自己剛到故宮當院長的時候,辦公室給了他一份故宮博物院的介紹,其中寫了故宮諸多的“世界之最”。但單霽翔覺得,這些“世界之最”和遊人存在著不小的距離。

“你說館舍宏大,但70%的區域都立一個牌子——非開放區域,觀眾止步;你說藏品多,但99%的藏品沉睡在庫房裡;你說你的觀眾多,但80%的觀眾進故宮後目不斜視地往前走,先去看皇帝坐在哪,再去看皇帝躺在哪……到此一遊(就出去了)。”

這些“世界之最”有意義嗎?“我認為沒有意義。”在單霽翔看來,故宮不能沉睡在這些“世界之最”裡。

在故宮這些年,“掌門人”單霽翔做了7件“前無古人”的事

過去,故宮的開放空間僅有30%,但2014年達到了52%,2015年達到65%,2016年已達76%……

在單霽翔的推動下,故宮很多從未開放的場地開始向公眾開放。隨著嶄新園區的開放,人們也得以一窺故宮裡的那些神秘真容。

同時今年2月19日、20日,故宮博物院建院94年來首次舉辦元宵節“燈會”,紫禁城古建築群首次在晚間被較大規模點亮,五光十色的彩燈照亮故宮夜空,這一活動受到大眾熱捧。

在故宮這些年,“掌門人”單霽翔做了7件“前無古人”的事

3.故宮文創和周邊產品“火了”

由於接待能力有限,故宮每天限流8萬。但這顯然是無法滿足公眾需求的。

2013年8月,故宮第一次面向公眾徵集文化產品創意,舉辦以“把故宮文化帶回家”為主題的文創設計大賽。此後,“奉旨旅行”行李牌、“朕就是這樣漢子”摺扇等各路萌系路線產品問世。

板著臉的故宮也開始變得“萌”起來。

在故宮這些年,“掌門人”單霽翔做了7件“前無古人”的事

2014年,故宮文創相繼推出“朝珠耳機”、“奉旨旅行”腰牌卡、“朕就是這樣的漢子”摺扇等一系列產品。“朝珠耳機”還獲得“2014年中國最具人氣的十大文創產品”第一名。

在故宮這些年,“掌門人”單霽翔做了7件“前無古人”的事

近幾年,故宮博物院的文創產品擴展到了更多領域。從最初的膠帶到睡衣,從漫畫、歌曲到手機遊戲,從口紅面膜到互動遊戲書……

今年年初新推的故宮火鍋,此前故宮淘寶的原創系列彩妝,都頗受年輕人追捧。

可以說,沾上“故宮”兩個字,幾乎做什麼火什麼。

4.運用互聯網+讓文物重獲生機

單霽翔表示,一座博物館要想向普通觀眾,尤其是年輕人喜愛,需要使用新形勢、新的高科技手段呈現,這樣古老的文物才獲得新的生機。

去年5月18日“國際博物館日”,故宮推出了高科技互動技術展演《清明上河圖3.0》。

通過巨幅互動長卷、孫羊店沉浸劇場、虹橋球幕影院3個展廳,融合了多種高科技互動藝術,構築出真人與虛擬交織、人在畫中的沉浸體驗。

在故宮這些年,“掌門人”單霽翔做了7件“前無古人”的事

此外,故宮博物院還做了以下努力:憑藉三個高清攝像,在網上展示全景故宮,讓群眾在家就能看故宮;

改版故宮微信微博,白天講建築,晚上講故事,今年的初雪微博閱讀量達到5000萬;

7年前開始做故宮的APP,如《每日故宮》、《故宮展覽》,《故宮社區》等,使文物活起來,讓觀眾參與其中;拍攝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故宮新事》等……

5.做好服務、改革售票方式

打開門把遊客迎進來了,服務也要跟上。單霽翔認為,故宮博物院不僅要關注文化遺產保護,更應關注觀眾的需求,注重公益性和人性化的細節設計,讓觀眾有尊嚴。

6年前,故宮裡專供遊客休息的座椅不足,只能坐在石頭上、屋簷下、御花園的欄杆上。單霽翔一看急了,決定增設休息座椅:要結實,要坐著舒服,要跟周圍環境協調……

最後做成的實木座椅一把要3500塊錢,單霽翔在端門廣場火速安置了200把椅子、56組樹凳。

以前女士在故宮上洗手間經常要排很長的隊。為此,故宮對洗手間進行了調整,甚至將一個職工食堂也改造成了洗手間,排長隊自此成了歷史。

2015年9月,“石渠寶笈”特展開幕,隊伍排了幾百米長。晚上八點,單霽翔去看望還在排隊的觀眾,聽到遊客說渴了、餓了的需求後,他趕緊聯繫工作人員,給大家發了2500杯茶、800盒方便麵。

後來,他自豪地說:“故宮是全世界唯一一家發方便麵的博物館。”

把面向公眾的服務工作做到如此之細,在他這個院長之前也是罕見的。

而對於故宮買票排長隊這個問題,單霽翔則藉助互聯網進行改革。

2015年6月13日,故宮博物院試行限流8萬人次和實名制售票,之後幾年,網絡售票佔比逐漸攀升,2017年10月2日,首次實現全部網上售票。

在故宮這些年,“掌門人”單霽翔做了7件“前無古人”的事

網絡售票一出,觀眾進院省時省力,提升了舒適度,同時黃牛、不法商販也無跡可尋了。

6.全面禁菸

幾前年大熱的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中有這樣一個鏡頭——故宮博物院裡的文物修復師騎著小車“出宮”去完成一個特殊的任務:抽菸。

故宮博物院內禁菸,正是從單霽翔任院長後開始的。2013年5月18日,國際博物館日當天,上任5個月的單霽翔宣佈禁菸。

在故宮這些年,“掌門人”單霽翔做了7件“前無古人”的事

但當時有人質疑,且不說觀眾,“宮裡”裡還有不少菸民,如何禁菸?後來有媒體披露,故宮實行了“一個人吸菸,全部門扣獎金”的制度。從此,菸灰缸被故宮人放進了抽屜裡。

磚石縫裡的菸頭,這位院長也親自去撿。光2013年一年,他親手撿起的菸頭就有1000多個。

7.對所有機動車說“不”

“英國的白金漢宮、法國的凡爾賽宮、日本的皇宮,都不允許車輛穿行,這是一個文化尊嚴的問題!”

2013年,故宮博物院開始對機動車說“不”,規定所有機動車一律不能再穿行開放區,包括故宮的員工,也包括貴賓。

第一個撞上這條規定的貴賓是時任法國總統的奧朗德。2013年4月,他來到故宮。在單霽翔的堅持下,奧朗德在午門前下車,步行參觀。

在故宮這些年,“掌門人”單霽翔做了7件“前無古人”的事

同年10月,81歲的印度總理辛格參觀故宮,有關部門提出能不能破例,讓腿腳不好的辛格坐汽車遊覽。單霽翔堅持,但鑑於辛格腿腳不好,故宮從釣魚臺國賓館借了輛電瓶車,讓辛格總理一路乘坐參觀。

自此以後,所有貴賓,無論中外,再無例外。

單霽翔曾說,“博物館應該建成受民眾喜愛的博物院。”他希望人們在休閒的時候,不是在博物院就是在去博物院的路上。

期待他的這個願望在繼任者的手中得到進一步實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