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源與無源電路的區別

所謂有源電路和無源電路,在電路中是按照是否包含電源來劃分的,有源電路就是包含電源的電路;無源電路就是不包含電源的電路。

有源與無源電路的區別

在工程技術上的有源和無源其意思與電路中的含義差不多,不過此時的“電源”則是廣義的,即指是否含有“電動勢”的電路。比如,在線路上,除了供電電源以外,是否包含有電動機、線圈、電容器等儲能元件。由於電動機、線圈、電容器等在供電電源斷開後,還存在著一定的電動勢,能夠為其它電路元件提供電能,因此包含有電動機、線圈、電容器等儲能元件的電路就稱為有源,若不包含則稱為無源。

簡單的講凡包含有電子器件(如電子管、晶體管、集成電路等)的電路就是有源電路,而不包含這些器件只是由RCL等基礎元件組成的電路就屬於無源電路。例如只是由RC組成的微分或積分電路就屬於無源電路,如果通過運算放大器組成的微分或積分電路就屬於有源電路,雖然其中也包含RC但是這裡的微分或積分變化就不僅僅是由RC來完成還有運算放大器這塊集成電路參加其中,是在提供電源的條件下才能完成此項功能的。

有些地方還是值得商榷的,比如電容那裡,“電容器在電路中阻止直流通過,而允許交流通過,交流的頻率越高,通過的能力越強。因此,電容在電路中常用耦合,旁路濾波、反饋、定時及振盪等作用。”和“容抗與電容量和信號的頻率反比。”只針對理想電容,對實際電容是完全錯誤的。

電容的通俗觀點是通交流阻直流,但是不是交流的頻率越高,通過的能力就越強,理想的電容器確實是有這樣的效果的,但是沒有電容器是理想的,實際電容的模型可以認為是個串聯的LC諧振迴路,存在諧振頻率f,當信號的頻率低於諧振頻率時,電容的容抗是隨著頻率的上升而下降,對信號阻礙能力弱,相頻響應是負值,電壓滯後電流,呈容性,當信號的頻率高於諧振頻率時,電容的容抗是隨著頻率的上升而上升,對信號阻礙能力變強,相頻響應是正值,電壓超前電流,呈感性,這個時候你已經不可以拿來濾波了,因為這已經是個電感了,舉個簡單的例子,0.1uF的電容是常用的濾波電容,但是你如果用它來濾除20M甚至更高的噪聲的時候,你會發現不止濾不掉,噪聲還會被放大,甚至起振,形成穩定幅度的波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