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造字如畫畫,“龍、虎、豬、狗、牛、羊”六個屬相漢字的由來

古人造字如畫畫,“龍、虎、豬、狗、牛、羊”六個屬相漢字的由來

十二生肖,又叫屬相,是中國與十二地支相配以人出生年份的十二種動物,即子(鼠)、醜(牛)、寅(虎)、卯(兔)、辰(龍)、巳(蛇)、午(馬)、未(羊)、申(猴)、酉(雞)、戌(狗)、亥(豬)。十二生肖的起源與動物崇拜有關。據湖北雲夢睡虎地和甘肅天水放馬灘出土的秦簡可知,先秦時期即有比較完整的生肖系統存在。最早記載與現代相同的十二生肖的傳世文獻是東漢王充的《論衡》。

隨著歷史的發展逐漸融合到相生相剋的民間信仰觀念,表現在婚姻、人生、年運等,每一種生肖都有豐富的傳說,並以此形成一種觀念闡釋系統,成為民間文化中的形象哲學,如婚配上的屬相、廟會祈禱、本命年等。現代更多人把生肖作為春節的吉祥物,成為娛樂文化活動的象徵。

你知道這十二個字的來歷嗎,它們大多是象形字,充分展現了造字先人們天馬行空的形象思維和高度的概括提煉能力,由此也啟發了日後國畫的形成。本文先講講“龍、虎、豬、狗、牛、羊”的來由。

古人造字如畫畫,“龍、虎、豬、狗、牛、羊”六個屬相漢字的由來

“龍”為完美神獸

龍為象形字。甲骨文和金文龍字像大口長身的一種怪獸。字形1甲骨文中上半部與甲骨文鳳的首略同;下半部像巨大長身的形狀,“左邊是吻,右邊是身。龍為先民想象中的神物,乃綜合數種動物的形狀,並以想象增飾而成。金文中張口演變為似肉形,戰國文張口已訛變為肉形,蜷體與張口脫離。《說文》小篆中,左旁是龍口與頭角訛變,右旁原為龍身翻轉上騰的樣子,並定型化。漢隸字形在秦篆基礎上將字形方塊化,成為繁體的“龍”字。隋代以後的俗字把“龍”寫作“尨”,據原字右邊偏旁改造而成。三撇也可寫作兩撇。《簡化字總表》進一步省為一撇,簡作龍。

古人造字如畫畫,“龍、虎、豬、狗、牛、羊”六個屬相漢字的由來

商朝晚期的商夔龍紋觚上的“龍”字

古人造字如畫畫,“龍、虎、豬、狗、牛、羊”六個屬相漢字的由來

,典型地表現了遠古先民的集合祥瑞想象:字形由“辛”(甲骨文“辛”的弱化)、“口”(甲骨文“口”的弱化)、魚尾(像倒立在海面的鯊或鯨的大尾)、魚鰭(對稱的雙鰭)、巨爪、騰飛的蛇身、捲雲等諸多部分構成,表示能飛天、能行地、能潛淵的完美神獸。

古人造字如畫畫,“龍、虎、豬、狗、牛、羊”六個屬相漢字的由來

甲骨卜辭中可用作人名。甲骨文中龍還可用作地名,方國名,神只名,寵佑之寵等。古代把龍看成一種威力巨大的神異之物,身長,有鱗爪,能興雲降雨。《禮記·禮運》:“麟、鳳、龍、龜,謂之四靈。”後來,龍成為皇帝的象徵。《史記·項羽本紀》:“吾令人望其氣,皆為龍虎,成五彩,此天子氣也。”由此指代與皇帝有關的一些事物,如龍床、龍輿、龍袞(帝王朝服)、龍飛(皇帝興起或繼位)。還比喻非凡的人物,如人中之龍。古生物學指古代一些巨大的爬行動物。如恐龍。現代還可指長形像龍的,如:火龍、車水馬龍等。

《說文解字》:龍,鱗蟲之長。能幽,能明,能細,能巨,能短,能長;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潛淵。從肉,飛之形,童省聲。意思是龍,鱗甲動物之王。能變暗,能變亮,能變細,能變大,能變短,能變長;春分時刻而登天,秋分時刻而潛淵。字形採用“肉”作偏旁,一副飛騰造型,以有所省略的“童”作聲旁。

古人造字如畫畫,“龍、虎、豬、狗、牛、羊”六個屬相漢字的由來

“虎”會襲擊人類的山中獸王

虎,甲骨文是象形字,字形像有大口獠牙、長足利爪、瘦長身軀和尾巴的猛獸。簡體甲骨文將瘦長身軀和尾巴寫成線條。將金文字形中的兩個“爪”簡寫成一個“爪”。有的篆文誤將“爪”寫成“巾”形的。有的篆文則誤將“爪”寫成“人”,表示猛獸襲人。造字本義:名詞,會襲擊人類的山中獸王。將篆文字形中的“人”寫成“幾”。俗體楷書將篆文字形中的“爪”寫成“巾”。

古人造字如畫畫,“龍、虎、豬、狗、牛、羊”六個屬相漢字的由來

《說文解字》:虎,山獸之君。從虍,虎足象人足。象形。凡虎之屬皆從虎。虝,古文虎。意思是:虎,山林的獸中之王。字形採用“虍”作邊旁,虎足象人足。象形。所有與虎相關的字,都採用“虎”作邊旁。虝,是古文寫法的“虎”。

古人造字如畫畫,“龍、虎、豬、狗、牛、羊”六個屬相漢字的由來

先人指代“豬”的字有多個

“豬”是“豬”的異體字。者,既是聲旁也是形旁,是“煮”的本字。豬,篆文(豕,短尾肥豚)+(者,即“煮”,烹飪),表示烹煮必須的肥豚的油脂。古人發現豬肉較其他獸肉肥嫩,不僅容易提取油脂,而且用豬油煮菜,菜餚濃香可口。俗體隸書“豬”用“犬”旁(捕獵)代替“豕”(豚),表示獵獲後加以馴養的肥胖動物。造字本義:名詞,作為古代食物油重要來源的肥豚,一種家畜,短尾短足,鼻子短凹平直,耳大下垂,好睡多肉,其肉多脂。古籍多以“豬”代替“豬”。

古人造字如畫畫,“龍、虎、豬、狗、牛、羊”六個屬相漢字的由來

《說文解字》:豬,豕而三毛叢居者。意思是:豬,體毛稀疏、群居的豬。

說起豬,很多人會想到“豕”(shǐ)和“豚”(tun)字。豕,甲骨文像豬。當“豕”的“”本義消失後,甲骨文再加“夕”(肉),另造“豚”,造字本義:名詞,肉墩墩的小豬。金文加“又”(抓),表示用全豬祭祀。篆文將金文字形中的“夕”(肉)寫成了明確的“肉”形。隸書豚誤將篆文字形中的“肉”寫成“月”。

古人造字如畫畫,“龍、虎、豬、狗、牛、羊”六個屬相漢字的由來

古人造字如畫畫,“龍、虎、豬、狗、牛、羊”六個屬相漢字的由來

《說文解字》:豚,小豕也。從彖省,象形。從又持肉,以給祠祀。凡豚之屬皆從豚。豚,篆文從肉豕。意思是:豚,小豬。字形採用省略了“口”的“彖”作 偏旁,象形。採用“又”作 偏旁,像一手持肉,以便祭祀。所有與豚相關的字,都採用

“豚”作邊旁。豚,篆文字形採用“肉、豕”會意。

古代指代“豬”的還有:彘為後蹄強勁的豬、豢為養豬、豪為箭豬也稱豪豬等。

古人造字如畫畫,“龍、虎、豬、狗、牛、羊”六個屬相漢字的由來

“狗”為繫上繩子的“犬”

狗,金文(犬)+(勾,即“句”,鉤連),表示兩犬相勾連,即兩犬交配,也有人理解為上了繩子的犬。有的金文將“勾”寫成“句”。造字本義:名詞,交配時公母勾連的犬,形體似狼的肉食動物。隸書將篆文字形中的“犬”寫成“反犬旁”。

古人造字如畫畫,“龍、虎、豬、狗、牛、羊”六個屬相漢字的由來

《說文解字》:狗,孔子曰:“狗,叩也。叩氣吠以守。意思是:狗,孔子說:“狗,叩叫。叩氣吠叫為主人守門。

犬,甲骨文像腹瘦尾長的動物,是狗的線描。有的甲骨文字形與“豕”相近,但突出彎圈的長尾。造字本義:名詞,狗,古人護家、狩獵的得力助手。金文承續甲骨文字形。有的金文畫成狗的剪影。篆文變形較大,狗的形象消失。隸化後楷書犬變成“大”字加一點。甲骨文中“犬”(狗)與“豕”(豬)字形相似,細微區別在於尾的長短:長尾的為“犬”,短尾的為“豕” 。

古人造字如畫畫,“龍、虎、豬、狗、牛、羊”六個屬相漢字的由來

《說文解字》:犬 ,狗之有縣蹏者也。象形。孔子曰:“視犬之字如畫狗也。”意思是:犬 ,是懸蹄騰撲的狗。象形。孔子說:“看‘犬’這個字,字形就像是在畫狗。”

古人造字如畫畫,“龍、虎、豬、狗、牛、羊”六個屬相漢字的由來

“牛”字的演化

牛,甲骨文是象形字,字形像動物頭部的線描,突出了鼻孔在鼻尖上形成“V”字形狀,以及向兩側弧形伸出的一對尖角。有的甲骨文淡化了牛鼻的形象。金文承續甲骨文字形。篆文加強了中間的豎筆,徹底抹去牛鼻的形象,同時也淡化了牛角的形象。造字本義:名詞,哺乳動物,體型粗壯,角中空,力大,能耕田、拉車。隸書承續篆文字形。俗體隸書將一對尖角的形狀簡寫,使整體字形完全失去動物形象。在中國古代傳說中,地上的一切都是神牛下凡造成的,所以用“牛”指代“物”,用“牛”指代一切。由於牛體龐力大,助益農耕,且天性仁慈,古人對牛特別厚愛。公牛為“牡”;母牛為“牝”;專門用於祭祀犧牲的小公牛為“特” 。殺牛為“物”,解牛為“半” 。

古人造字如畫畫,“龍、虎、豬、狗、牛、羊”六個屬相漢字的由來

《說文解字》:牛,大牲也。牛,件也;件,事理也。象角頭三、封尾之形。意思是:牛,大型牲口。牛,也有“件”的意思;件,表示事理分析。像角頭三、封尾的形狀。

古人造字如畫畫,“龍、虎、豬、狗、牛、羊”六個屬相漢字的由來

“羊”是“祥”的本字

“羊”是“祥”的本字。羊,甲骨文像兩角彎曲、兩鼻孔在鼻尖上形成“V”形的動物。有的甲骨文在彎角與鼻尖之間加一短橫。金文承續甲骨文字形。有的金文突出彎曲的尖角。。造字本義:名詞,兩角彎曲、性情溫順的食草動物。隸書“羊”則將篆文字形中類似“草頭”的羊角形狀寫成了標準的“草頭”,至此,羊角、羊嘴的形象消失殆盡。作為溫順的食草動物,羊比一般的山獸更肥美,也更容易獵捕,所以羊成為遠古祖先重要的肉食來源;也因此羊常被用於祭祀,並引申出吉利、吉祥的含義。當“羊”的“

吉利”的引申義消失後,再加“示”(祭祀)另造“祥”代替。

古人造字如畫畫,“龍、虎、豬、狗、牛、羊”六個屬相漢字的由來

《說文解字》:羊,祥也。象頭角足尾之形。孔子曰:“牛羊之字以形舉也。”意思是:羊,吉祥。字形採用“

古人造字如畫畫,“龍、虎、豬、狗、牛、羊”六個屬相漢字的由來

”作邊旁,像羊的頭、角、足、尾的形狀。孔子說:“牛羊等字,根據動物外形概括。

附:“羊”的“親緣字”本義比較

羊(祥)水為 ……洋,就是安祥、太平的大海;常引申為充盈無限,如“喜氣洋洋”。

羊(祥)火為 ……烊,就是熄火為安,打烊,指關門熄燈,引申為商店晚上關門停止營業。

羊(祥)氣為 ……氧,就是空氣中令人呼吸順暢安寧的氣體。

羊(祥)屋為 ……庠,相當於古代國都的敬老中心,就是禮官養老的安寧所在,後來演變為古代訓誨學子的學校。

羊(祥)病為 ……癢,就是良性的病症,身體雖有不舒服,但平安而無礙。

羊(祥)心為 ……恙,就是內心之癢,即輕愁淺慮,隱隱擔憂。

羊(祥)語為 ……詳,就是在祭祀時讚美神蹟。

羊(祥)行為 ……徉,就是步態安祥(徜,就是步態大方高雅),徜徉,就是神情從容自若,步態高雅安祥。

羊(祥)飛為 ……翔,就是展翼長空,沒有振翅搏殺的激烈,只有順風滑行之悠揚,徐緩不疾,安祥靜美。

羊(祥)我為 ……我,武器,代指戰爭;所以,義(義),就是在戰前祭祀占卜時,預兆吉祥,表示動武合理,公正順天。

古人造字如畫畫,“龍、虎、豬、狗、牛、羊”六個屬相漢字的由來

鏈接:十二生肖的由來

生肖的數量不是11個,也不是13個,而是12個,這並不是偶然的,它是源於中國古代的干支紀年法。古人以天干、地支紀年,天干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即子醜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戌亥。十天干與二地支相配,成為一個甲子,一甲子為60年。又以12年為一個週期,用地支來表示。

關於十二生肖為什麼會是這樣的排列順序,民間流傳著各種各樣的傳說。一種說法是軒轅黃帝要選12個動物擔任宮廷侍衛,貓託老鼠給它報名,最後,老鼠竟然把這件事情給忘記了,結果可想而知,貓與十二生肖的選舉擦肩而過、沒被選上,從此對老鼠恨之入骨。大象也報了名,結果老鼠鑽進它的鼻子,它疼痛難耐,就跑掉了。剩下的動物中,原本牛居十二生肖的首位,老鼠躥到了牛背上,豬跟著起鬨,老鼠就這樣得了首位,豬排在老末。有山中之王和海中之王之稱的虎和龍當然對排在鼠和牛的後面不服氣。兔子也覺得不服氣,硬要和龍賽跑,結果排在了龍的前面。狗見到這種情況,不平起來,一氣之下咬了兔子,為此被罰在了倒數第二。蛇、馬、羊、猴、雞也經過一番較量,一一排定了位置,最後形成了鼠、牛、虎、兔、龍、蛇、馬、羊、猴、雞、狗、豬的順序。

另一種說法是,十二生肖的選用與排列,是根據每天動物活動的時間先後順序確定的。我國從漢代起,便採用十二地支記錄一天的十二個時辰,每個時辰相當於今天的兩小時。夜晚11時到凌晨1時,是子時,此時老鼠最為活躍。凌晨1時至3時,為丑時,牛正在反芻。3時至5時是寅時,老虎到處遊蕩,此時最為兇猛。5時至7時,為卯時,這時太陽尚未升起,月亮還掛在天上,玉兔搗藥正忙。上午7時至9時,為辰時,這正是神龍行雨的好時光。9時至11時,為已時,蛇開始活躍起來。上午11時至下午1時,陽氣最盛,為午時,正是天馬行空的時候。下午1時至3時,是未時,據說羊在這時吃草,會長得更壯。下午3時至5時,為申時,這時猴子活躍起來。下午5時至7時為酉時,夜幕降臨,雞開始歸籠。晚上7時至9時,為戌時,狗開始守夜。晚上9時至11時,為亥時,萬籟俱寂,豬正在酣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