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發展的新動力——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

經濟發展的新動力——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

人力資源服務業是近年來比較新的詞,是生產性服務業和現代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推動經濟發展、促進就業創業和優化人才配置具有重要作用。自從2014年人社部發布《關於加快發展人力資源服務業的意見》以來,中國的人力資源服務業開始以一種獨立的產業姿態,出現在經濟發展的歷史中來。《人力資源服務業發展行動計劃》提出,到2020年,人力資源服務產業規模達到2萬億元。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作為中國特色的以空間集聚、資源共享為特徵的人力資源服務配置市場化的重要形式,可以通過發揮產業園區培育、孵化、交易等功能,有效地促進人力資源服務行業聚集發展和產業鏈延伸。

本文通過對人力資源產業園的現狀和未來趨勢進行分析,讓大家更加全面地瞭解中國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的發展現狀,促進對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這一特殊行業聚集模式的基本瞭解。

我國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現狀

截止到2018年底,據不完全統計,中國國家級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12家。這些產業園區在探索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區建設模式、運行機制、產業聚集等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也在創造規模經濟效益、促進人才聚集、優化人力資源配置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有力推動了人力資源集聚和產業鏈條優化。

經濟發展的新動力——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

從地區分佈來看,12家國家級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來自12個不同的省市區,在分佈上較為平均,沒有一省獨大的現象。但是從空間位置來看,產業園多分佈在沿海發達地區,內陸地區較少。

(一)各園區提高的產品和服務內容同質化

產業園區的核心競爭力是該園區提供的產品和服務,這是產業園區生存、發展的保障。同時這也反映了園區的發展水平和層次。我國大多數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區在市場上提供的服務相似,包括但不限於招聘、培訓、管理諮詢、人力資源外包、勞務派遣、人事代理、福利外包、境外就業等傳統的人力資源服務項目。當然,在主營業務方面,不同的園區側重不一樣。有些園區專注於構建單一的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區,有些園區著手構建包括其他行業在內的全產業鏈園區,有些園區側重於提供某一類或某幾類產品或服務。如杭州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區將金融服務也納入產業園區。

(二)管理體制存在一定程度上行政化

管理體制體現了產業園的治理結構,反映出產業園建設和運營中政府和市場的關係,影響著產業園未來的發展方向和模式。從目前情況看,多數產業園區的管理體制採取了“決策機制+執行機構”模式,且由於多數產業園區是政府主導建設的,在管理體制中政府部門扮演了重要的、甚至決定性的角色。不同之處在於,上海產業園實行聯席會議制,能夠更加有效動員政府各部門,獲得他們的支持;杭州產業園的管理交給經合社;寧波產業園主要由人社部門下設的人力資源服務管理中心運營管理。這樣過度的依賴政府,也會導致產業園運營管理自主性不強,市場化程度低。

(三)各個園區都有自己的產業基礎做支撐

目前,我國各地在經濟發展過程中,逐漸形成基礎產業與加工產業並舉、傳統產業與新興產業並舉的局面。一定程度上,支柱產業表明一地的經濟發展基礎和未來走向,包括支柱產業在內的各行各業對人力資源的數量和結構等提出需求,即對人力資源服務業的發展提出需求。深圳作為一個一線城市,其互聯網技術在全國乃至全世界都名列前茅,互聯網技術已經是支持深圳的發展的基礎產業,加上良好的市場體系和市場環境,人才集聚效應明顯、人力資源豐富,產業配套體系完善,這些深圳的競爭優勢,讓深圳打造出“一園多區”產業園這一重要平臺,即一個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區橫跨深圳幾個市轄區。深圳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區大多以互聯網為基礎,提供專業化和信息化程度較高的高端人力資源服務和產品,引入互聯網、大數據和雲計算行業的領先企業,為企業招聘許多高技術人才。

我國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未來發展

(一)發揮區位優勢,因地制宜形成多樣化發展格局

從園區空間佈局來看,部分園區結合當地經濟發展、產業結構及其對人力資源服務的實際需求等情況,進行多樣化發展。像杭州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區,該園區按照“一園多點、名企引領、錯位發展”的思路,從杭州的現有資源條件和產業基礎出發,因地制宜,合理佈局,發揮比較優勢,突出區域特色,構建集聚發展高地,形成“一園多點、錯位發展、優勢互補、合作共贏”的發展格局。從園區地理位置看,多數園區均設在城區中心。要充分發揮便利的交通為產業園區帶來充沛的人力資源,提高便民服務工作水平,為園區發展樓宇經濟提供區位優勢。

(二)培育創新服務,擴大服務範圍

創新管理模式,通過政策優勢搭建起行業集聚的發展平臺,由專業化的運營公司負責園區運營管理,以市場及企業為主體的運作方式引入競爭機制。同時引進社會資本參與園區建設發展,通過多種融資方式、資金渠道、股權形式籌措資金,支持園區的建設、開發、運營。服務範圍創新。將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區概念範圍拓展,與人力資源相關服務均涵蓋在園區經營業務範圍內。既包括傳統的人力資源服務如招聘、獵頭、代理,新型的人力資源服務如人才測評、管理諮詢等業務,還包括人力資源服務相關的其他業態,如創業孵化、技能培訓、人力資源業務研發等功能均納入到園區內。將有形的物理空間和無形的人力資源服務網絡相結合,即通過信息互聯網技術搭建各園區溝通交流服務平臺,構建智慧化園區。建設統一的人力資源服務信息網絡體系,提高社會化服務能力,促進人力資源服務創新發展。

(三)優化配套服務設施,助力產業發展

進一步優化落實園區發展基礎配套設施,助力產業持續發展。一是優化項目審批程序,完善重大項目審批“綠色通道”,進一步提升公共服務機構的辦事效率。二是加強財政資金支持,設立人力資源服務業發展基金,統籌地方各類財政支持和扶持資金,加大財政支持力度,多方面支持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及入園企業發展。三是加大園區投融資支持力度,促進金融機構與園區內人力資源服務項目的對接,支持人力資源服務企業利用資本市場進行直接融資,提高融資能力,多渠道籌措發展資金。四是落實高層次人才政策,經人社部門核准並備案,各類高層次人才享受相關政策待遇。五是完善園區基礎設施,打造一流人力資源服務生態環境,加快金融中心、商務中心、人才公寓、藝術中心等基礎設施建設。

中商產業研究院是一家“產業大數據+研究+規劃+招商+基金”的一體化產業諮詢服務機構,致力於為企業、地方政府、城市新區、園區管委會、開發商提供產業規劃、產業空間、產業平臺、產城運營、產業金融、產業申報及產業升級轉型領域的諮詢與解決方案。核心業務包括:產業規劃、園區規劃、產業招商規劃、產業項目包裝策劃、產業園區升級轉型規劃、產業地產拿地策劃、特色小鎮申報及規劃、田園綜合體申報及規劃、鄉村振興戰略規劃;以及商業計劃書、可行性研究報告撰寫編制、行業研究報告及定製化調研報告、產業白皮書等。

經濟發展的新動力——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