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彈技術趨勢:軍備控制問題

導彈技術趨勢:軍備控制問題

2019年3月11日,英國國際戰略研究所(IISS)發佈道格拉斯·巴里的博客文章,評述了導彈技術領域的發展,涉及導彈的軍備控制、速度、準確性和擴散等幾個方面。其中有關導彈軍控的內容如下:

戰略武器控制的發展往往反映了有關國家更廣泛的政治關係。20世紀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蘇聯和美國關係的改善導致出現了戰略武器限制談判(SALT I)和反彈道導彈條約。由於蘇聯對阿富汗的軍事幹預,未能達成後續的SALT II。戰略武器削減條約I(START I)於1991年簽署,START II於1993年簽署。戰略進攻性削減條約(SORT)於2002年達成一致,隨後新START於2010年開始實施。新START條約將於2021年到期。

20世紀70年代初的SALT I對洲際彈道導彈(ICBM)發射井和潛艇彈道導彈發射艙設置了上限。沒有解決彈頭控制問題。到SORT協議時,已經解決了彈頭問題,對俄羅斯和美國設置了17000-2200枚彈頭的限額,並且後來的新START包括戰略核彈頭和ICBM以及潛射彈道導彈(SLBM)和“戰略”轟炸機。彈頭數量上限為1550,運載系統數量為700。

彈道導彈而非巡航導彈對於戰略武器限制努力至關重要。然而,美-蘇1987年中導(INF)條約以及防止導彈技術擴散的多邊導彈技術控制制度(MTCR,一種不具約束力的共識協議)更多地覆蓋了巡航導彈技術。INF於1987年12月簽署,於1988年8月生效,是冷戰軍控的頂峰。它去除了一整類陸基彈道導彈和巡航導彈,其射程介於500-5500公里。MTCR旨在減少能夠投送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彈道導彈和巡航導彈的擴散。門檻涵蓋了將500千克有效載荷投送300公里以上的能力。

在軍控背景下,巡航導彈在某種意義上至少比洲際彈道導彈提出了一個更大的挑戰,因為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它們具有雙重能力。從某種角度看,洲際彈道導彈ICBM和SLBM更易於管理,因為到目前為止,它們只是核投擲系統。如今,若探測到了ICBM或SLBM發射,則在其有效載荷種類的認定上不會有歧義。美國AGM-86和BGM-109最初都是作為核投擲系統,但是制導改進提高了其精確度,因而在配裝常規彈頭時具備了作戰實用性。一旦莫斯科在使用遠程常規巡航導彈時能夠達到所需的準確度,那麼它也會走這條路。空射的Kh-101/102(AS-23A/B“科迪亞克熊”)使用相同的導彈設計來同時滿足常規和核打擊任務需求。同樣,海軍的3M14(SS-N30A)巡航導彈具備固有的雙重能力。這是華盛頓及其北約盟國聲稱俄羅斯違反INF條約而部署的該武器的一種型別,導致美國在2019年2月初暫停該協議。在對美國暫停協議做出回應時,莫斯科堅持認為該導彈不違反INF,並表示將在2019年基於海軍的3M14發展陸基巡航導彈(GLCM)。

在應對巡航導彈有效載荷潛在模糊性時,其速度大小成為一個複雜因素,並且它們一旦投入使用,就有可能成為滑翔式高速導彈。從進攻角度看,減少抵達目標所需的時間是一個優勢,這樣可以縮短防禦者迎擊導彈的響應時間或其機動(如果是機動式的話)的時間。但是,如果在系統攜帶的有效載荷類型上存在歧義,那麼傾向於出現最壞情況的分析判斷可能會佔上風。若雙方都具備核打擊能力,就會因此而破壞穩定局勢,如果對敵方反應方式做出誤判,就會面臨無意中使危機升級的風險。在危機中面對雙重能力導彈威脅,由於對策選擇時間縮短,以及需要判斷是核彈頭還常規彈頭,軍隊和潛在的政治決策鏈將面臨壓力。

陷入困境的INF和MTCR,都沒有直接解決雙重能力高速巡航導彈或滑翔導彈的問題。除此之外,考慮到已經使用這種系統的國家數量之多,試圖就使用雙重能力超聲速巡航導彈制定任何形式的協議或條約可能會很困難。然而,考慮到相關風險,是否有可能對高超聲速巡航和滑翔導彈提出管理措施值得探索。通過將此類系統限制為常規或核角色來消除其有效載荷的模糊性,將為局勢帶來固有的穩定性。採用這種方法需要對協議簽署方進行實地核查,並且因為對這類武器感興趣的國家數量眾多,很可能必須簽署多邊協議而不是雙邊協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