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起褲腿下地,擼起袖子上學!金鄉搭建鄉村振興“人才蓄水池”

山東省濟寧市金鄉縣把培育新型職業農民作為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舉措,依託縣農廣校聘請省、市專家授課,培養帶領農民致富的新型職業農民,為推進鄉村振興搭建了重要的“人才蓄水池”。

在金鄉街道劉莊村劉永亮的火龍果大棚裡,劉永亮正在給前來“取經”的果農講解種植方法。如今劉永亮是周邊小有名氣的“火龍果專家”,但在2013年開始種火龍果時,他可是摔了不少跟頭:“剛開始種植,什麼都不懂,別說口感、產量了,這根本談不上,再加上投資也比較大,火龍果栽上以後看著它長勢不夠好,心裡壓力很大。”

挽起褲腿下地,擼起袖子上學!金鄉搭建鄉村振興“人才蓄水池”

得知劉永亮的情況後,金鄉縣農廣校的老師主動上門,邀請他參加農業局組織的新型職業農民培訓班。自知自身種植技術方面存在很大缺陷,劉永亮毅然放下鋤頭,拿起筆頭。

金鄉縣農廣校副校長李桂民介紹,學校每年從合作社、農場、種植大戶,以及轉業軍人還有返鄉創業的大學生中,選擇200—300人進行培訓,把他們真正培養成愛農業、會管理、懂經營的農村發展帶頭人。培訓班從技術指導、項目資金等方面扶持學員創業,併為他們提供跟蹤服務。

同時,還充分利用農村遠程教育網絡、農技推廣App等平臺,提供諮詢服務。“學校聘請專家團,分成兩大塊為他們進行培訓,第一階段是田間課堂培訓,直接拉到大田裡,根據作物的生長季節、病蟲害管理進行技能培訓;第二個階段是專門針對經營管理進行集訓,開拓學員們的經營理念、品牌建設,解決規模發展問題。”李桂民說。

挽起褲腿下地,擼起袖子上學!金鄉搭建鄉村振興“人才蓄水池”

經過培訓,劉永亮學會了如何施肥、控溫等,很多技術難題一下子解決了。連續參加了幾期培訓,劉永亮成了火龍果種植的“土專家”,今年還被評為山東省新型職業農民鄉村振興示範站站長。他說:“通過學習,自己信心也比較充足了,下一步再計劃投資200多萬元,建一個生態旅遊觀光休閒一體的南方水果種植園。”

挽起褲腿下地,擼起袖子上學!金鄉搭建鄉村振興“人才蓄水池”

和劉永亮一樣,返鄉創業種植稻米的大學生程東亞也被列入了重點培訓名單。在培訓班專家的指導下,程東亞聯合周邊農戶成立了專業合作社,以“農場+合作社+公司”的經營模式,統一種植、統一管理、統一加工、統一購銷,生產效益大幅增長。2018年,程東亞被評為“山東省優秀現代農場主”和“農村實用人才帶頭人”。

挽起褲腿下地,擼起袖子上學!金鄉搭建鄉村振興“人才蓄水池”

2014年至今,金鄉縣共培育新型職業農民1400多人,為697人頒發了認定證書,使他們成為農民身邊看得見、問得著、留得住的“土專家”,在他們的引領帶動下,一大批農民在家門口走上致富路。

(王浩奇 姜國樂 王偉 刊登於2019年4月2日《大眾日報》15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