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耀眼的清華學霸,四位溝渠的暗夜潛行者:生命奮行,並行不悖

“即使身陷溝渠,也要仰望星空”。這句話道盡人生對理想不懈追求的勇氣,也透露著些許的不甘和倔強。星空的星辰引人神往,溝渠的潛行令人歎服。每一位堅持行走在追索理想道路上的讀書人,背後滿是鮮為人知的艱難與不易。

一、耀眼的清華學霸

一位耀眼的清華學霸,四位溝渠的暗夜潛行者:生命奮行,並行不悖

清華大學是學霸的搖籃,彷彿每搖一次就會出一位學霸。每一位學霸身後都掩藏著一段令人神往的記錄,彷彿一顆顆耀眼的星掛在天邊,“天賦,勤奮,腳踏實地”,格外璀璨奪目。

2014年,在象徵清華大學最高榮譽的本科生特等獎學金答辯會上,大四學生韓衍雋展示的成績單贏得一片譁然和嘆息:20門課程,1門98分、4門99分,其他學科都是滿分。這位目前在美國斯坦福大學讀博士的特等獎學金獲得者,被同學評價是“具有超群的智商和極強的自我管理能力”。

被導師認為是“天才加勤奮型的”的韓衍雋,成功的將高智商轉化為超高的學習效率,大一時候,讀了一百多本圖書,一半是與“晦澀難懂”數學有關,另一半則是對理論與哲學的探索,比如康德的《純粹理性批判》。

韓衍雋對自己要求非常嚴格,“當我回首的時候,自己做出的決定都不是盲目的,都是經過深思熟慮的,這一點對我來說就夠了。”這種近乎苛責的嚴格,使得他在學習過程中節約下來的時間,又投回到學習中,用於全面提升自己的實力,昇華感興趣的數學理論,深化未曾接觸的知識領域。從局部調整到達全局最優,包括修讀經濟學雙學位。

斯坦福大學的Weissman教授曾經這樣評價:“韓衍雋已經超過了至今為止我對斯坦福大學最優秀的高年級博士生的預期。”現在的韓衍雋在“安安靜靜地做科研”實現自己的追求,他不寬厚的身軀,註定會在未來的某一時刻,迸發出巨大的能量。

二、暗夜的潛行者

縱使在暗夜潛行,依舊在黑夜裡尋找光明。即使星空的光芒不足以照亮前方的路,也無法阻擋他們前行的腳步和躍動的心。

1、袁英慧

一位耀眼的清華學霸,四位溝渠的暗夜潛行者:生命奮行,並行不悖

青島一位44歲的拾荒大姐,20多年痴心英語,流浪拾荒賣血,一切的一切都為學習英語。積年累月堅持不懈的學習英語,讓袁英慧的英語能力遠超常人,雖然偏執的熱愛雖然沒有帶來財富,但卻豐富了她的內心世界:用七個月的時間,翻譯完英國作家羅伯特·克蕾的作品《追蹤者》。

或許,她還在依靠拾破爛維持生計,還在與孤獨和苦難的相伴,但人活世上,總要有所追求,無論身處何地,無論孤單與否,縱然在崎嶇的溝渠裡爬行,總有一天也會找到屬於自己的道路。

2、雷海為

一位耀眼的清華學霸,四位溝渠的暗夜潛行者:生命奮行,並行不悖

獲得《中國詩詞大會》第三季總冠軍的外賣騎行小哥,“十年外賣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其中的甘苦只有自己知道。成名後的雷海為選擇在成都一家機構從事語文教育培訓工作的教研老師,將自己多年背詩領悟到的心得和真諦傳達給更多的人,做詩詞文化虔誠的守護者和無私的傳播者。

用雷海為的話講:“得意也好,失意也罷,這都只是一段經歷而已。”但是這段經歷改變了他的人生軌跡。“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只要不捨追求,昔日裡溝渠裡無心插柳,換來今天的綠柳成蔭。

3、馬慧娟

一位耀眼的清華學霸,四位溝渠的暗夜潛行者:生命奮行,並行不悖

寧夏的黑土地沒有讓這位僅有初中文化的普通中年婦女失去追索的勇氣,反而更加豐富了她的人生閱歷,錘鍊出靈感的火花,在別人不解的眼神和語言中,利用種地打工的空餘時間默默地實現自己的夢想。

從2010年開始,她利用業餘時間從事文學創作,在手機裡摁下40多萬字的散文隨筆,編輯出版散文集《溪風絮語》、《希望長在泥土裡》等書籍,從農民轉變為紅寺堡鎮文化站站長,直到在2018年1月當選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拇指作家”馬慧娟一步步走來,至今筆耕不輟,不僅僅塑造出一個典型的勵志形象,用自己的努力熬製出一碗心靈的雞湯,溫暖著溝渠裡每一個積極向上攀登、追求改變的疲憊靈魂。終會有一天,他們也會成為星空裡耀眼的群星。

4、甘相偉

一位耀眼的清華學霸,四位溝渠的暗夜潛行者:生命奮行,並行不悖

典型的保安小哥逆襲故事。在北京大學做保安期間,頂著世俗的目光刻苦學習,於2008年參加成人高考,考上北大中文系,評為中國教育2011年度十大影響人物,現在是武漢傳媒學院2016級學生輔導員。縱使事隔多年,但他的經歷一直激勵眾多有志學業的青年,從普通的崗位完成夢想,走向更高的人生追求。

成功的花/人們只驚慕它現時的明豔/然而當初她的芽兒/浸透了奮鬥的淚泉/灑遍了犧牲的血雨。很多時候,仰望星空是對成功的無盡渴求,也代表著對星空的無限熱愛,用熱愛的溫度來溫暖人生,未嘗不是另一種意義上的成功。

命運沒有給暗夜潛行者太多的眷顧,艱難的前行或許會耗盡生命的溫度,但生命本身的意義,在於享受它存在的意義。即使身在溝渠,誰也無法阻擋仰望星空、追求光明的權利。(謝謝您的本次閱讀,敬請繼續關注作者“觀海松說教育”。如果您有更好建議,敬請評論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