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扎堆:想賺錢的,別瞎創業

總有不少30歲左右職場混得比較差的小夥伴諮詢我關於做生意創業的問題,遇到這類問題我也挺難受的,因為國家從今年開始經濟出清,讓一些不靠譜的企業破產,這影響了很多行業的很多人。

不少人對職場產生了悲觀的看法, 所以有些人就此萌生了創業的想法。

正好很久以前逛知乎的時候,看到知乎做VC的老吳總結創業模式的三個歸類,我這裡就借用他的框架說一下關於生意之路的事,當然,我把老吳的框架修改了一下。

我把創業分為三類:謀生型創業,生意型創業,融資型創業。

創業扎堆:想賺錢的,別瞎創業

1

謀生型創業

謀生型創業,就是開個小吃店,開個小超市,加盟個快遞網店。說白了就是個體戶性質的。

知乎和微博的大V說過,如果月薪不到1萬那還不如開個飯館,去做早餐,最近微博上也時不時爆出來大學畢業生開個煎餅果子月入幾萬的新聞。

這種創業就是謀生餬口,這種生意的發展潛力可以說為零,在我看來真是這樣。

別總以為慢慢做可以做大開加盟店,這都是沒做過生意的白領的想法,我把這種生意叫謀生型創業。

這種創業只能說靠自身賺到足夠多的錢去滾動、去發展,但是為啥叫謀生呢,就是這種創業賺不了太多錢,可能比上班強一點,所以才叫謀生。這種生意的基因模式也決定了發展起來很難很難。

什麼人適合謀生型創業呢?就是徹底沒有後路了,個人也沒有其他的能力,也沒資本資金,現在工資實在太低了,家裡實在沒有其他資源了,處於絕境的人可以拼死一搏。

2

生意型創業

生意型創業就是依靠一些個人的才能,行業經驗,社會關係,社會資金資本,很快就能賺到錢的生意。

比如現在的自媒體,電商,遊戲,或者製造加工,或者做項目做工程等等。都是買賣差價,一開始就要以利潤為正的生意。

我以前崇拜的雕爺就是做這種生意型創業的。

這種生意型創業對人的要求比較高,專業度要求高,做大比較難,做大難的原因有:

1.生意的基因就做不大;

2.競爭對手太多做不大;

3.成熟的行業,已經有巨頭了。

我以前就職過的美的、聯想這類公司剛開始也屬於生意型創業。

我們大部分人努力到最後其實就是一個生意型創業的成功而已,身價如果想過億也得運氣很好而卻需要積累個十多年。

這個已經是不錯的結局了。

生意型創業別太指望別人給你融資、投資之類的,因為VC看不上你,說服別的土老闆給你融資也比較難,並且亂引入股東,後期會有很多的糾紛和麻煩。

做自媒體在我看來是不錯的生意型創業,最近我的千聊直播裡講直播賺錢的原理和2019年如何做微博,這兩個專題就是普及這方面的知識。

3

融資型創業

這種生意就是以消費互聯網為典型,做的事情格局非常大,有可能成為壟斷巨頭的。

大的都不說了,比如抖音,比如陌陌,比如拼多多這種創業一開始沒辦法賺錢,並且要通過大量的燒錢完成業務佈局,這整個過程都需要VC的一路燒錢支持。

這種生意就算沒上市,只要被收購也是十個億的美金,創始人幾年的辛苦就可以身價過幾個億。

但是這種創業的門檻特別高,需要有知名互聯網大公司高層的人脈,大家可以看看最近的獨角獸和被收購的幾個案例,天使都是bat裡的高管,並且創始人的眼光格局很遠,做的都是別人一開始看不懂的東西。

融資型創業是最難的,但是也是最吸引人的,如果有生之年能有這麼一次經歷,也算不白活一次,說到這裡我也得積累積累VC和互聯網大公司的高級人脈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