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艦利器——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自用反艦導彈小萃

542型岸艦導彈

反艦利器——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自用反艦導彈小萃

全彈重2.7噸,彈長7.9米,彈徑1.2米,翼展4.2米

即從蘇聯引進的C-2型“小火山”岸艦導彈,引進後進行過幾次打靶試驗,擊沉了由“延安”號炮艦改裝而來的“靶艦3993”,但最終沒有投入仿製量產。

SS-N-2“冥河”艦艦導彈

反艦利器——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自用反艦導彈小萃

彈長6.5米,彈徑0.76米,翼展2.4米,全彈質量為2500千克

是前蘇聯20世紀50年代研製的一種近程亞音速飛航式反艦導彈,1960年裝備,主要裝備導彈艇,如“蚊子”級、“黃蜂”級等,適於攻擊大中型水面艦船。中國隨“蚊子”級導彈艇配套引進該型導彈。

SY-1“上游-1”艦艦導彈

反艦利器——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自用反艦導彈小萃

彈長6.55米,直徑0.76米,翼展2.41米,全重2095千克,戰鬥部重510千克,最大射程50千米。

該型導彈是原蘇聯“冥河”(代號:544)反艦導彈的仿製和改進型號,導彈採用與飛機相似的正常式氣動外形、裝有一臺液體火箭發動機和一臺固體火箭助推器,於1961年開始研製,1966年試驗成功並正式定型,1967年批量生產裝備中國海軍多種型號導彈艇、護衛艦和驅逐艦。

SY-1A“上游-1A”艦艦導彈

反艦利器——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自用反艦導彈小萃

上游-1甲反艦導彈(代號:SY-1A)是上游-1的改進型,1974年7月正式下達了的研製任務,1984年3月批准定型。從外形看“上游-1甲”與“上游-1”幾乎完全一樣。主要改進在於換裝了末端制導雷達、無線電高度表、簡化型發動機模擬式計算機控制系統、雷達艙增裝減震器等等。

SY-2“上游-2”艦艦導彈

反艦利器——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自用反艦導彈小萃

上游-2反艦導彈(代號:SY-2),是1975年12月南昌飛機廠根據海軍的要求,開始在“上游-1”的基礎之上研製固體燃料的“上游-2”導彈,為加以區別,通常稱這一型為“上游-2”(固),而更早些的型號則稱“上游-2”(液)。

1984年8月,國防科工委將“上游-2”(固)列入到了“七五”計劃之中,前者在一定程度上繼承了“上游-2”(液)的研製成果,1988年“上游-2”(固)完成遙測彈試製,後由於一些設計問題,定型試驗由既定的1989年6月退後至12月完成,試驗結果為7發6中。 1991年,“上游-2”導彈開始裝備053H1G型護衛艦

HY-1“海鷹-1”岸艦導彈

反艦利器——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自用反艦導彈小萃

海鷹-1反艦導彈(代號:HY-1)是中國面對嚴峻的海防形勢,在上游-1艦艦仿製成功後,國家下達研製岸艦導彈的任務,命名為“海鷹-1”。1965年4月國防部正式提出海鷹-1號岸艦導彈武器系統方案,以上游-1導彈為基礎進行改型設計,增大射程至100公里,為此重新設計巡航自導系統和末制導雷達,增加發射架和運輸裝填車,增加岸基331型導彈火控跟蹤雷達。 1966年12月進行了首次試射,到1970年定型。

HY-1J“海鷹-1J”艦艦導彈

反艦利器——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自用反艦導彈小萃

“海鷹-1J”導彈是在“海鷹-1”岸艦導彈基礎上發展而來的艦載型號,J代表“艦”的意思。主要裝備051型導彈驅逐艦。

HY-2“海鷹-2”岸艦導彈

反艦利器——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自用反艦導彈小萃

彈長7.46米,彈徑0.76米,翼展2.41米,彈重514千克

“海鷹-2”岸艦導彈是基於原蘇聯544導彈進行改型,增加射程、彈上成件與“海鷹-1”通用的原則。於1966年立項,1970年研製成功。為“海鷹-1”型的成熟深度改進型。為加大燃料裝載量,重新設計了導彈彈體中段,採用承力箱結構。這樣能夠在增加燃料容量的同時,加大彈體結構強度。1980年裝備部隊。

HY-2A“海鷹-2甲”岸艦導彈

包括海鷹-2甲Ⅰ/Ⅱ/Ⅲ等型號,均採用國產DH系列銻化銦被動紅外導引頭。海鷹-2甲於1982年定型。

從1985年6月定型的海鷹-2甲Ⅱ型開始,採用第二代紅外導引頭,提高捕獲靈敏度,擴大了有源攻擊目標範圍,具有了全向攻擊能力。平飛高度降低到20米以下,已發展出海鷹-2甲Ⅲ型。

HY-2B“海鷹-2乙”岸艦導彈

反艦利器——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自用反艦導彈小萃

包括海鷹-2乙I/II等,均採用單脈衝主動雷達導引頭,提高抗干擾能力,採用新的高度表降低飛行高度,實行超低空飛行。2乙I上用的是Dm-650型,而1989年試射成功的乙II則採用了具有捷變頻能力的新型雷達導引頭。

HY-3“海鷹-3”岸艦導彈

反艦利器——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自用反艦導彈小萃

總長:一級9.85米、二級9.46米,直徑:0.76米,翼展:2.24米,全重:1850千克

海鷹-3反艦導彈由中國海鷹機電技術研究院研製,具備持續超低空超音速飛行能力,具有很強的突防能力和巨大的威力,適於打擊驅逐艦以上的大中型水面艦艇。1979年試射成功。

HY-4“海鷹-4”岸艦導彈

反艦利器——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自用反艦導彈小萃

海鷹-4(HY-4)岸艦導彈是在HY-2反艦導彈基礎上研製而成的,是HY-2增程改進型。主要用於在複雜氣象條件下摧毀大型水面艦只。彈體採用流線型氣動佈局,動力裝置採用了一臺重量為300千克的輕型發射助推器和一臺渦輪噴氣發動機,同時,在彈體中部安裝了空氣進氣道,以確保渦輪噴氣發動機正常工作。

YJ-1“鷹擊-1”空艦導彈

反艦利器——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自用反艦導彈小萃

彈長:7.5米,彈徑:0.54米,翼展:1.62米,彈重:1,850千克

“鷹擊-1”反艦導彈(代號:YJ-1),是中國研製的機載超音速反艦導彈,它是“鷹擊-3”導彈的縮小型,長度縮小到7.5米,發射重量降低到1500公斤,但是射程也縮小到45公里,原計劃配備在“殲轟-7”戰鬥轟炸機和“水轟-5”水上反潛轟炸機上面,它也是我國第一種機載超音速反艦導彈。

YJ-6“鷹擊-6”空艦導彈

反艦利器——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自用反艦導彈小萃

彈長約7.36米,彈徑約0.76米,翼展約2.4米,彈重約2440千克

鷹擊-6反艦導彈是一種射程遠、命中率高、抗干擾性和突防能力強的優良性的系列反艦導彈,具備西方國家反艦導彈具有的高可靠性、機動、靈活、命中率高等優點,又具備蘇聯導彈威力大、實用性強等優點,特別適用於打擊大中型艦船及編隊目標。1977年開始正式研製,由中國精密機械進出口公司生產,1984年定型,1986年入役,曾出口過巴基斯坦,1990年代中期,鷹擊-8反艦導彈和殲轟-7的組合批量服役後,該導彈逐漸退役。

YJ-61“鷹擊-61”空艦導彈

反艦利器——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自用反艦導彈小萃

為“鷹擊-6”導彈對動力裝置、推進劑、電氣系統和末制導雷達等作些改進與更換,研製出的增程型導彈,射程提高到200千米。

YJ-63“鷹擊-63”空艦導彈

反艦利器——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自用反艦導彈小萃

為“鷹擊-6”空艦導彈的深度改進型,與“轟-6H”型導彈攻擊機搭配使用,它的服役服役標誌著中國空軍在21世紀的最初幾年,終於邁進了中遠程精確打擊的門檻,具備了防區外精確火力投射的能力。

YJ-8“鷹擊-8”多用途反艦導彈

反艦利器——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自用反艦導彈小萃

彈長約5.814米,彈徑約0.36米,翼展約1.22米,彈重約815千克

“鷹擊-8”反艦導彈是中國人民解放軍裝備的一型輕小型亞音速超低空掠海飛行多用途通用反艦導彈,也是中國第二代反艦導彈之一。屬於多用途反艦導彈,可以多聯裝載在各種類型水面艦艇上,也可搭載於飛機、潛艇或進行岸基發射,其重量輕、體積小,具有多種抗干擾性能、超低空飛行、攻擊隱蔽、突防能力強等特點,主要用於攻擊護衛艦、驅逐艦等中型以上水面艦艇,也能打擊快艇一類的小型水面艦艇,一枚命中即可重創或摧毀目標。“鷹擊-8”反艦導彈20世紀70年代中期開始研製,70年代末到80年代進行飛行試驗,1979年首發飛行試驗成功,1985年9月定型,之後正式服役,外貿型號也大量出口。

YJ-8A“鷹擊-8A”多用途反艦導彈

反艦利器——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自用反艦導彈小萃

“鷹擊-8A”型彈體外型同“鷹擊-8”原型相似,加長了彈體,擴大了燃料容積,為減小發射箱的尺寸,彈翼和助推器尾翼可摺疊,主要改進了雙推力固體火箭發動機,在體積重量基本不變的情況下射程增加至70-85千米。此外,鷹擊-8A導彈的發射箱也明顯發生了變化,去掉了加強筋,外形看較老式發射箱簡潔。

YJ-81“鷹擊-81”空艦導彈

反艦利器——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自用反艦導彈小萃

“鷹擊-81”導彈仍採用常規式氣動外形佈局,四片前緣後掠的切梢三角形控制舵面位於彈體尾部,彈翼和舵面呈X形配置,位於同一平面,不可摺疊,彈體下部裝有流線型腹鰭,主要改進是去掉了尾部的固體火箭助推器。導彈發射後,主發動機點火工作,導彈迅速降低高度後轉入掠海平飛,直至攻擊目標。

YJ-82“鷹擊-82”潛艦導彈

反艦利器——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自用反艦導彈小萃

“鷹擊-82”導彈常規式氣動外形佈局不變,也去掉了尾部的固體火箭助推器,四片前緣後掠的切梢三角形大彈翼位於彈體中部可摺疊,主要增加了潛航運載器,並採用了與“魚叉”AGM-84反艦導彈和“飛魚”潛射型SM-39導彈類似的乾式出水發射技術,導彈被包裹在一次性動力運載器中離開潛艇魚雷發射管,通過標準533毫米魚雷管發射,運載器到達水面後導彈再行點火發射。

YJ-83“鷹擊-83”多用途反艦導彈

反艦利器——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自用反艦導彈小萃

彈長約6.39-6.86米,彈徑約0.36米,翼展約1.18-1.22米(展開)、約0.72米(摺疊),彈重約715-850/895千克(全重)

鷹擊-83反艦導彈是中國人民解放軍裝備的一型亞超音速結合的反艦導彈,是一型輕小型遠距通用反艦導彈,也是中國第三代反艦導彈之一。主要裝備使用於海軍,被大多數水面戰艦裝備,也可由空中、陸地和潛艇發射,具有體積小、重量輕、精度高、威力大、抗干擾、能全天候使用的特點,是與西方國家水平差距最小的高技術裝備之一,極大地提升了近程綜合反艦能力。於1993年開始研製,1998年6月試飛成功,1999年中國國慶50週年閱兵式上首次亮相,其不僅廣泛裝備於中國海軍各種打擊平臺,還出口到孟加拉國、巴基斯坦、泰國、印度尼西亞、伊朗等地。

YJ-83K“鷹擊-83K”空艦導彈

反艦利器——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自用反艦導彈小萃

彈長約5.145米,彈徑約0.36米,翼展約1.18-1.22米(展開)、約0.72米(摺疊),彈重約715-850/895千克(全重)

該彈為“鷹擊-83”的空射型號,可由殲-15戰鬥機,FBC-1,FC-1,轟-6,殲轟-7即其改進型等多種發射平臺攜帶 。

3M-80“白蛉”艦艦導彈

反艦利器——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自用反艦導彈小萃

彈長9.385米,彈徑1.3米,翼展2.1米,發射重量3950千克

白蛉反艦導彈,即P-270 是俄羅斯的超音速衝壓噴氣發動機動力的反艦導彈。俄羅斯聯邦國防部導彈與炮兵總局代號3M80,北約代號為SS-N-22“日炙”,該導彈系統是由俄羅斯彩虹機械製造設計局在20世紀70年代設計生產,為SS-N-9“海妖”導彈的後繼型。中國隨四艘現代級驅逐艦引進了該型導彈。

Kh-29TE“小錨”空艦導彈

反艦利器——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自用反艦導彈小萃

全長約 3.9 米,彈徑 0.4米、翼展 1.1 米,重量 680千克

Kh-29反艦導彈又稱AS-14"小錨"導彈,是俄羅斯固體火箭屐機戰術空地導彈系列中的導彈。導彈由“閃電”設計局開發,在M.P.比斯諾瓦特指導下,它於1980年開始服役。中國隨SU-30MKK戰鬥轟炸機配套引進了該型導彈。

Kh-31A“氪”空艦導彈

反艦利器——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自用反艦導彈小萃

彈長:3.75米,彈徑:0.42米,彈重:610千克

該系列導彈是俄羅斯於20世紀90年代研製的採用最新火箭衝發動機的戰術導彈,1991年迪拜航展首次對外展出。目前確定有Kh-31A反艦型和Kh-31P反輻射型兩種型號,另外還有Kh-31U增程型和Kh-31H改進型兩種反輻射型號在研。由於該系列導彈的最高速度高達M3以上,因此頗受西方國家關注。配備有主動雷達導引頭,發射後先採用慣性制導,其制導系統均具備強大的抗干擾能力,可以在複雜的電子戰環境下作戰。中國隨SU-30MKK戰鬥轟炸機配套引進了該型導彈。

Kh-59MK“短笛”空艦導彈

反艦利器——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自用反艦導彈小萃

長5.7米,翼展1.3米,直徑0.38米,重量960千克

KH-59反艦導彈由俄羅斯拉杜加設計局研製。採用固體火箭發動機,制導方式為電視制導,射程可達115千米,攜帶320千克的穿甲戰鬥部或280千克的爆破戰鬥部。該型導彈的引進讓中國空軍和海軍首次獲得了對海上目標的遠程精確打擊能力。

3M-54E“俱樂部”潛艦導彈

反艦利器——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自用反艦導彈小萃

彈長: 8.22米,彈徑: 0.533米,彈重: 2,300千克

該型導彈由俄羅斯Novator設計局研發的射程在220千米以上的巡航反艦導彈,在1999年才在公眾面前出現。首先出現的是潛射型,曾經在出口到中國和印度的基洛級潛艇上搭載。俄方編號3M54,北約代號是 SS-N-27“炙熱”。中國仿製版本稱為“鷹擊-18”

JJTL-10B“鷹擊-9”空艦導彈

反艦利器——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自用反艦導彈小萃

專用於輕型艦載直升機掛載的輕型反艦導彈。

YJ-91“鷹擊-91”空艦導彈

反艦利器——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自用反艦導彈小萃

“鷹擊-91”反艦導彈是中國研製的新型高速反輻射/反艦導彈,為俄羅斯KH-31P導彈仿製型,20世紀90年代中國從俄羅斯購買了數量不詳的KH-31P導彈,並在俄的幫助下仿製KH-31P導彈,2007年仿製成功,導彈編號為鷹擊-91。

YJ-62“鷹擊-62”多用途反艦導彈

反艦利器——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自用反艦導彈小萃

彈長約6.1米+0.9米助推器,彈徑約0.54米,翼展約2.9米,彈重約1240-1350千克

“鷹擊-62”反艦導彈是中國人民解放軍裝備的一型亞音速遠程反艦巡航導彈,也是中國第三代反艦導彈之一。具有射程遠、命中精度高、突防能力強、毀傷威力大、使用靈活、生存能力強等特點,可裝載於陸基機動車輛或海基水面艦船上,用於打擊敵大、中型水面艦艇及編隊,將主要作為岸基反艦導彈使用。由中國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研製,2004年在蘭州號驅逐艦上裝備,2006年珠海航展公開展示了外銷型,外銷巴基斯坦和緬甸,2015年9月3日,該導彈車載方隊亮相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週年閱兵式上 。

YJ-12“鷹擊-12”多用途反艦導彈

反艦利器——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自用反艦導彈小萃

彈長約6-7米,彈徑約0.4-0.5米,翼展約4.2米,彈重約2000-2500千克

“鷹擊-12”反艦導彈是中國人民解放軍裝備的一型超音速反艦導彈,是中國裝備的第一種自主研發的超音速反艦導彈,也是中國第四代反艦導彈之一。主要通過飛機空載發射,也可以裝載到大型水面艦只上,具備高速度、高機動、大射程和低空突防的特點,將作為中國空基反艦導彈的核心力量及反航母利器。由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第四研究院和中國海鷹機電技術研究院聯合研製,2000年珠海航展上模型彈首次亮相,2014年正式公開亮相,2015年開始服役於中國軍隊。

CX-1“超巡-1”反艦巡航導彈

反艦利器——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自用反艦導彈小萃

相關資料顯示,CX-1導彈武器系統採用車載機動發射,能夠打擊敵海面護衛艦、驅逐艦、巡洋艦等各型水面艦艇,同時具備對地打擊能力。CX-1導彈武器系統突防能力強,可採用多種彈道形式,末段採用低空掠海飛行攻擊艦船,命中速度高,對於艦船目標具有極大的殺傷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