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改委全面放寬中型城市落戶條件,各城市爭奪最後一波人口紅利

發改委全面放寬中型城市落戶條件,各城市爭奪最後一波人口紅利

■ 文 | 鴻評論

今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2019年新型城鎮化建設重點任務》(以下簡稱《重點任務》),全面取消常住人口100萬—300萬的城市的落戶限制,全面放開放寬常住人口300萬—500萬的城市的落戶條件,調整完善超大特大城市積分落戶政策。


發改委全面放寬中型城市落戶條件,各城市爭奪最後一波人口紅利

《重點任務》的出臺意味著國家對城市發展思路的重大調整,為什麼國家選擇在此時進行調整呢?我認為最主要的原因是要在人口紅利迅速萎縮的背景下,抓住時機讓“最後一波人口紅利”發揮最大的價值。

中國人口出生率快速下降、老齡化快速加劇、勞動年齡人口持續下降,將會是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內難以改變的趨勢。人口既代表了消費潛力,又是產業發展的基礎,而中國不僅當下需要“穩增長”,還同時肩負經濟結構轉型的壓力。

時間不等人,在人口結構還有“餘量”的現在,選擇“晴天修屋頂”,調整城市發展思路,利用好最後一波人口紅利,為老齡化社會的中國奠定發展的基礎,是一個迫在眉睫的任務。


發改委全面放寬中型城市落戶條件,各城市爭奪最後一波人口紅利

那麼這次調整會帶來哪些影響呢?我們首先需要看一下《重點任務》還有哪些其他重要內容:

  • 推動1億非戶籍人口在城市落戶,允許租賃房屋的常住人口在城市公共戶口落戶;
  • 全面落實城鎮建設用地增加規模與吸納農業轉移人口落戶數量掛鉤政策;
  • 在隨遷子女較多城市加大教育資源供給,公辦學校普遍向隨遷子女開放,完善隨遷子女在流入地參加高考的政策;
  • 全面推進建立統一的城鄉居民醫保制度,支持大城市知名三級醫院在中小城市設立分支機構;
  • 按照國家統一部署,允許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允許就地入市或異地調整入市。

這種變化將帶來重大且深遠的影響:重新分配整個中國的經濟資源。經濟資源與行政級別掛鉤,是長期以來限制中國生產率進一步提高的重要原因之一。部分有市場、活力強的地區,因得不到土地指標、基建規模受限、人口落戶受限,使得經濟潛力沒能充分發揮;相反的,另一部分地區經濟活力不足,但得到了很多傾斜性的資源支持,客觀上造成了浪費。未來如能減少對人口自由流動的限制,並依據人口流動調整經濟資源的分配,將明顯提高資源利用效率,進而加速生產率的提高。


發改委全面放寬中型城市落戶條件,各城市爭奪最後一波人口紅利

△ 2019春節前10天全國人口流動情況

可以預見,更加“市場化”的經濟資源分配方式,將重塑中國城市格局。

特大城市現已面臨經濟資源與生產力彼此矛盾的巨大瓶頸。大城市的機會眾多,但在特大城市生活也要面臨很多“負外部性”:房價高、生活成本高、交通狀況惡劣、環境汙染嚴重等等。而限制人口流入,一方面使得規模效應難以進一步提升,另一方面還會使人工成本快速上漲。

流入限制更少、配套愈加完善的中等城市,將有實力與特大城市爭奪人口。如果中型城市不僅在落戶政策上有優勢,還能同步完善配套的基礎設施、發展符合當地比較優勢的特色產業,那麼就有可能獲得更大的對人口的吸引力。


發改委全面放寬中型城市落戶條件,各城市爭奪最後一波人口紅利

這是一種新形態的“搶人大戰”,隨著人口的轉移流動,財富、機會,都可能隨之從大型、特大型城市向中型城市重新分配。

《重點任務》的出臺意味著國家對城市發展思路的重大調整,那麼長期以來困擾中國的經濟資源過度集中、中小型城市資源不足的問題,是否能徹底扭轉呢?答案是肯定的,但這也有前提條件,即中型城市需要切實提出真正有吸引力的配套政策,並能同步提高基礎設施的配套水平。

- EN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