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諾——我站立的地方是中國!這是子弟兵對祖國的莊嚴承諾


軍諾——我站立的地方是中國!這是子弟兵對祖國的莊嚴承諾


△手牽手向上走。牛德龍攝


“我站立的地方是中國”

■嘯谷

西藏山南地區,有一個地方叫隴。從中國地圖上看,隴只是中國西南邊陲一個普普通通的小村落,但卻是鑲嵌在安全屏障上的一個極其重要的點:中國與14個陸地鄰國中的12個劃定了長度達兩萬多公里的邊界線,佔陸地總邊界的9/10,而它所拱衛的部分屬於另外的1/10。

因其險峻的地理位置,隴擁有藏南最危險的一段線路。部隊駐紮多年來,先後有14名官兵犧牲在巡邏途中。然而,艱難險阻從沒能阻擋邊防戰士巡邏的腳步。對於駐守隴的官兵來說,每次巡邏路上最具吸引力的地方莫過於巡邏的終點——他們所說的“展國旗”的場所,也是他們宣示主權的地方。

那是一個特殊的地點,也是一個特殊的時刻:所有巡邏官兵整齊列隊,展開一面國旗,打開攝像機。指揮員在鏡頭前向上級報告:“現在是北京時間×年×月×日×時×分,巡邏分隊經過了×天×夜到達指定地域……”

一次,指揮員無意中喊了一句:“我們站立的地方是——”“中國!”官兵齊聲回答。這個場景後被傳到網上,成為一個令無數人動容的經典畫面,網友點贊無數。

一聲“中國”,把艱難跋涉的疲憊拋到了九霄雲外;一聲“中國”,喊出了邊防官兵誓死守衛祖國疆土的萬丈豪情。

“我站立的地方是中國,我用生命捍衛守候……”剛剛過去的2018年,與之同名的一首歌曲,迅速傳遍整個中國。歌手韓磊厚重大氣的演唱準確地展現了邊防戰士戍邊守土的情懷、無私無畏的勇敢和駐守世界屋脊的激情。

“我站立的地方是中國”,這是邊防軍人對祖國的莊嚴承諾,也是中國軍人對祖國母親的深情吶喊,喊出了官兵肩頭的使命與責任。崗位即戰位,戰位連家國。無論邊關,還是內地,每一個戰位都通向未來戰場的神經中樞,每名官兵都是這個神經中樞上的神經元。從駕駛員到飛行員、從機槍操作手到導彈發射手,每個崗位都是強軍鏈條上的關鍵一環,每個戰位都是強軍征程上的重要支點。在崗位實踐中經風雨、強素質、增本領,才能融入強軍實踐、實現強軍夢想。

“我站立的地方是中國”,鏗鏘誓言道出了新時代軍人拼搏奮鬥的昂揚狀態。崗位或許平凡,拼搏成就一流。我軍90多年曆史中,一大批戰鬥英雄和時代楷模就是在基層崗位成長起來的。雷鋒是一名普通運輸兵,他把每一件事情做到最好,鑄就了一座崇高的精神豐碑;26年從事一個專業的王忠心,在上千次操作訓練中,從沒下錯一個口令、記錯一個數據,演繹了火箭兵的傳奇……只有每名官兵一絲不苟鑽研戰爭、一門心思準備打仗、一腔熱血投身戰場,時刻緊繃打仗這根弦、時刻等待出征這聲令,才能不辱家國使命、不負人民重託。

“我站立的地方是中國”,一曲壯歌褒揚了新時代軍人不怕犧牲的奉獻精神。最忠誠的守候,在最遙遠的天邊;最強大的國防,在每個人的心裡。只有每名軍人都樹立“朝受命、夕飲冰,晝無為、夜難寐”的使命意識,涵養“伏波惟願裹屍還,定遠何須生入關”的豪邁血性,彰顯“策杖只因圖雪恥,橫戈原不為封侯”的雄風銳氣,英雄的人民軍隊就一定能敢打必勝,祖國才能和平安寧,人民才能安居樂業。

新時代、新徵程,無數子弟兵堅守在遼闊大地、萬里海疆、高遠空天,每一個戰位都與祖國息息相關。改革征途沒有旁觀者;強軍事業是場接力賽。紮紮實實站好每一班崗、幹好每一項工作、辦好每一件事情,在自己的戰位上傳承好紅色基因、不負黨和人民重託,就一定能凝聚起強軍興軍的磅礴偉力。


國旗護衛隊升旗手袁晉爽——

只為那抹國旗紅

■秦超 解放軍報記者 錢曉虎

軍諾——我站立的地方是中國!這是子弟兵對祖國的莊嚴承諾


圖為袁晉爽在天安門廣場升國旗。鄭軍偉攝

2019年1月1日凌晨,天安門廣場早已人山人海,來自全國各地的數萬名群眾在廣場屏氣凝神,期盼著與即將升起的五星紅旗共同沐浴新年第一縷陽光。

“向國旗—敬禮!”7點36分,在嘹亮的國歌聲中,升旗手袁晉爽將國旗高高拋起。鮮豔的五星紅旗在太陽躍出地平線的瞬間,冉冉升起。

這是袁晉爽作為升旗手完成的第285場升旗任務。去年3月23日袁晉爽首次擔任升旗手,那個時候,他還是一個不滿21週歲的上等兵。

“他是我們國旗護衛隊歷史上最年輕的升旗手。”談及袁晉爽,指導員鄭軍偉有說不完的褒獎詞:“性格沉穩、踏實心細、吃苦耐勞,天生就是升旗手的好苗子。”

話雖如此,沒有汗水的澆灌,好苗子也難成才。扛旗、展旗、收旗是一名優秀升旗手必須過的“三道關”,袁晉爽也不例外。

練扛旗,從金水橋到國旗基座有103.5米,為了這百米距離,袁晉爽每天都要扛著3.81米長、15公斤重的國旗杆行進上萬米,做到步伐穩健;練展旗,袁晉爽堅持每天拿5公斤重的啞鈴揮臂上千次練“展旗功”;練收旗,他每天在模擬旗杆下練習上千次。

在國旗護衛隊,升旗手被譽為方隊靈魂,不僅因為他們的動作萬眾矚目,更是因為他們代表著國家的形象。“國旗是一個國家的象徵和標誌。我們每天升起的是五星紅旗,展現的是國家和民族的威儀,絕不容許出任何紕漏。”袁晉爽的話擲地有聲。

袁晉爽堅持把每天的升降旗任務當成第一次執行升降旗任務對待,每天晚上認真檢查第二天用的國旗,為確保動作標準不降,每天晚上加練1小時雷打不動。

2018年10月5日下午,袁晉爽和戰友們降旗回來通過天安門城樓時,發現腳下有一面小國旗,當即便彎腰撿了起來。這個視頻被遊客無意間拍下來,傳到了網上,網友紛紛感嘆“被這個彎腰帥到了!”

“國旗無大小,代表著祖國。我只是做了一名軍人應該做的……”袁晉爽說。

陸軍某特戰旅中士楊海軍——

為祖國榮譽而戰

■解放軍報記者 錢曉虎 特約記者 康克 通訊員 俞博

軍諾——我站立的地方是中國!這是子弟兵對祖國的莊嚴承諾


圖為第83集團軍某特戰旅中士楊海軍進行武裝400米障礙訓練。張 亮攝

寒冬臘月,哈氣成霜。陸軍某特戰旅射擊訓練場硝煙瀰漫。

“25中23!優秀!”中士楊海軍利用5種不同姿勢進行手槍、步槍戰鬥射擊,動作乾脆利落,贏得一片叫好。聞聽報靶成績,楊海軍拿出隨身攜帶的小冊子,記錄下射擊過程中的細微感受。

不放過任何一次偏差,源於對榮譽的不懈追求。“榮譽對軍人來說是崇高的,要竭盡全力爭取榮譽。”楊海軍說。

2017年8月,“國際軍事比賽-2017”“修理營”項目比武賽程過半,站在最具挑戰的500米障礙課目起點上,楊海軍額頭上沁出了細密的汗珠,“作為代表中國隊參賽該課目的第一位選手,如果不開個好頭,很有可能影響到接下來隊員們的發揮。”

“嘭—”發令槍一響,蓄勢待發的楊海軍如同矯捷的獵豹,向第一個障礙5米繩梯飛奔而去。只見他手腳並用,迅速攀上繩梯頂點,沒有絲毫的猶豫,從5米高處一躍而下。

這樣的高難度動作,楊海軍練習過數百次。有時訓練結束,走路都會一瘸一拐,晚上睡覺要用手把腳搬上床,但他仍舊咬牙堅持訓練。

翻過高低平衡木、穿過低樁網,楊海軍發力猛衝,由於賽前下雨,壕溝裡變得泥濘無比,一下子阻滯了他急速的步伐。高強度的比賽讓楊海軍呼吸急促,感到胸口好似要炸裂開來。

“中國軍人,加油!”“中國隊,加油!”身處異國他鄉的國際賽場,看到前來加油鼓勁的國人和華僑同胞們揮舞著鮮豔的五星紅旗,那一刻,楊海軍腦子裡唯有一個念頭,拼了!為了祖國榮譽!他怒吼一聲,向著終點發起了衝刺。

“中國隊楊海軍,2分55秒,第一名!”裁判員公佈成績後,比賽現場頓時爆發出震耳欲聾的喝彩聲,“中國隊,好樣的!”當雄壯的國歌聲響起,五星紅旗緩緩在頒獎臺上升起,楊海軍激動得熱淚盈眶。

回國之後楊海軍轉型成為一名特種兵,他第一時間投入到緊張的訓練中。崖壁攀登、牽引橫越等一個個險難課目,他總是衝在最前面,不斷地向著困難發起挑戰。

第83集團軍某空中突擊旅官兵——

為陸軍插上騰飛的翅膀

■解放軍報記者 錢曉虎 特約記者 康克 任帆

軍諾——我站立的地方是中國!這是子弟兵對祖國的莊嚴承諾


圖為武直-10編隊參加9·3閱兵過程中飛過北京上空。曹耀輝攝

偵察警戒、火力突擊、編隊護航……

中原腹地,第83集團軍某空中突擊旅正在開展空地協同訓練。武直-10編隊騰躍自如,摧毀“敵”堅固工事、為地面突擊力量開闢進攻通道、為搭載突擊步兵的運輸直升機進行護航警戒……一系列戰術行動輪番上演。

這次演練,坐鎮指揮的是該旅旅長武自強,從原陸航團團長到空中突擊旅任旅長,他見證了武直-10的訓練升級、戰鬥轉型。作為陸軍由平面作戰向立體攻防轉變的標誌性力量,他們改寫了陸軍航空兵配合地面部隊作戰的歷史,為建設新型陸軍插上了騰飛的翅膀,在一次次空地協同演練、演訓中煥發出陸軍的強勁活力。

千錘百煉方能換羽高飛,其中的艱辛外人很難知曉。2013年年初列裝,2015年參加勝利日大閱兵接受祖國檢閱,時為受閱梯隊長機的武自強清楚地知道肩頭的擔子有多重。

武直-10飛行模式新、操作難度大,在複雜氣象條件下進行大機群編隊飛行,要做到米秒不差、精準配合,非得下一番苦功夫。

為保持好梯隊的隊形,後機動作要和前機動作完全一致,長機若有1米的偏移,備份機就需要調整6米。“類似於步槍瞄準,瞄的時候差1毫米,靶子上就差10釐米。”剛開始操作動作頻繁、幅度大,很難與前機保持一致,飛行員常常是機上練完操作,地面再練協同。從模擬到實訓,一練幾小時,一連好幾天,每次下來都腰疼頸麻、頭暈眼花,飛行服後背的鹽漬一層疊著一層,整個人也瘦了一圈。

接受檢閱無上光榮,克服困難在所不惜。座艙溫度高達56℃,戴著6斤多重的頭盔,武直-10飛行員經常一飛就是一整天。有一次,武直-10梯隊正在進行大機群編隊訓練。突然,一股強氣流形成的獨立雲層侵入梯隊,前面的直升機瞬間消失。“梯隊進入雲層,各機按照入雲預案調整航向間隔。”長機果斷下達編隊調整指令。出雲後,看到梯隊仍然保持著基本隊形,梯隊飛行員才長舒了一口氣。

2015年9月3日,11時35分7秒,9架武直-10米秒不差飛過天安門,光榮地接受檢閱。作為長機的武自強在飛過天安門的那一刻,莊嚴地敬了一個軍禮。

如今,這個旅作為轉型重塑中的一支新質作戰力量,在空地協同、垂直打擊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他們正一步步實現由“精飛”向“善打”、“支援保障”向“主戰主用”的轉變。從太行山腹地到漠北深處,再到塞北邊疆,“來如風、去如電”的武直-10梯隊在一次次演練中顯威沙場,正成長為搏擊空天的尖刀利刃。

第九批赴南蘇丹維和工兵分隊班長郭成成——

用青春擦亮中國名片

■解放軍報記者 錢曉虎 通訊員 曹志國 殷傑

軍諾——我站立的地方是中國!這是子弟兵對祖國的莊嚴承諾


圖為郭成成(中)帶領班員開展營區防衛演練。殷 傑攝

“嘟、嘟、嘟……”1月3日凌晨,一陣緊急的哨聲劃破中國赴南蘇丹維和部隊營區的寧靜。

“應急班,前方出現不明身份武裝人員,按2號方案,執行!”只聽一陣槍響,中國第九批赴南蘇丹維和工兵分隊的防衛演練正式打響。接到任務,郭成成立即帶領本班戰士奔向戰位,快速完成防武裝人員滲透、防汽車炸彈闖卡等多個課目演練。

萬里之遙的非洲紅土地上,一輪明月照在中國士兵身上。此時,郭成成一動不動地趴在掩體內,心跳隨著風聲愈發加快,眼睛死死地緊盯營門。

郭成成是第83集團軍某旅“沙家浜連”的一名班長。68年前,這個班在抗美援朝第二次戰役的一次戰鬥中,奉命堅守1419.2高地,整場戰鬥長達5個小時,最終殺敵48人,除1人倖存外,其餘全部壯烈犧牲,戰後,這個班被表彰為“一等功臣班”。“要把敵人打下去,就要比敵人更頑強”,這句當年的戰鬥誓言一直鐫刻在郭成成和戰友們的心裡。

今年9月,郭成成出國執行維和任務。他特意將寫著“要把敵人打下去,就要比敵人更頑強”字句的筆記本帶在了身上。

在素有“世界火爐”之稱的南蘇丹執行任務,可以說是危險無處不在。郭成成說,越是在異國他鄉,越是在艱難險阻和複雜環境面前,越要凸顯中國軍人的風采,展現中國負責任大國的風範。

在一次維和官兵與友鄰國家維和士兵的軍事課目比拼中,郭成成帶領班員成功越過高牆、攀爬繩索、翻越水坑、搬運傷員,在穿越火力封鎖區時,郭成成採取高姿匍匐戰術,快速通過併成功超越提前4分鐘出發的另一組。在完成牽引橫渡與合力推車後,郭成成憑藉著驚人的體力和耐力,帶領隊員們率先抵達終點獲得第一名。比賽結束後,外軍參賽官兵讚歎:“中國士兵,素質過硬!”

動盪不安的政治局勢以及內戰不斷,導致南蘇丹當地各種物資極其匱乏。郭成成所在班在執行任務的3個月中,與非洲孩子結下深厚友誼,給他們帶來了中國文化,教他們寫中國字、練中國功夫、說中國話。

在非洲紅土地上,郭成成先後帶領班員完成營區給水、道路施工、裝備核查、營區建設等多項任務。“中國士兵非常優秀,他們是中國的亮麗名片,他們幫我們把路修通了,還給我們帶來了中國的美食!”當地群眾詹姆拖興奮地說。

駐守全軍海拔最高哨所的河尾灘邊防連官兵——

邊關有我,請祖國放心

■解放軍報記者 錢曉虎 特約通訊員 黃宗興 牛德龍

軍諾——我站立的地方是中國!這是子弟兵對祖國的莊嚴承諾


圖為巡邏官兵面對國旗宣示主權,為祖國守歲。崔陽陽攝

新年伊始,晨光熹微。新疆軍區某邊防團河尾灘邊防連巡邏分隊同往常一樣,全副武裝登上新式巡邏車,開始新年首次巡邏。

河尾灘邊防連位於喀喇崑崙高原深處,海拔5418米,是全軍海拔最高的哨所,有“生命禁區的禁區”之稱。有測試表明,在海拔5000多米的地方站立,相當於平原負重25公斤,爬坡則更為艱難。

在連隊防區的巡邏路上,有一道無法繞行、又陡又滑的陡坡,陡坡上常年冰川不化,被官兵們稱為“鼻樑直”。官兵們心裡清楚,在高原高寒的地方巡邏,稍有不慎就會打滑摔倒,如果不是身上的揹包繩相互連接著,就可能滑下坡底危及性命。

怒吼的狂風捲起雪花拍打在臉上,如刀割一般生疼。越往上走,官兵越感到胸口憋悶,總覺得吸不夠那一口氣,步伐也越沉重。

走到最難走的河谷處,由於高原反應,上士範小軍開始上氣不接下氣。“兩側山高坡陡,只能沿中間的河道走。”他告訴記者,冬天稍不留神就會掉進不知深淺的冰窟窿。夏天走在水流湍急、冰冷刺骨的河水裡,腿腳容易麻木,一旦失去知覺,很容易被沖走。

困難阻擋不了官兵前行的腳步,在凜冽的寒風中,他們的腳步更加堅定。午飯時分,巡邏官兵到達指定地點,大家疲憊的臉上露出了笑容,展開隨身攜帶的國旗在“崑崙之巔”宣示國家主權。

國家無戰事,軍人有犧牲。身處和平環境的人們想象不到,每一次這樣艱難的巡邏,都鐫刻著為祖國犧牲奉獻的回憶。

2013年8月,中士李棟巡邏途中遇到雪崩,被困16小時後緊急送往醫院搶救,雙腿差點沒保住;2015年6月,忠誠勇敢的軍犬在巡邏途中跌入30多米的深溝,再也沒能爬上來;2016年初,23歲的蒙古族戰士葉爾登巴依爾·紅爾巡邏歸來突發腦水腫和心肌炎,年輕的生命永遠定格在了雪域之巔……

夕陽西下,記者跟隨官兵返回營區。看到整齊乾淨的營房,指導員崔陽陽告訴記者:“戍邊守防條件不斷改善,但我們衛國戍邊、履行神聖使命永遠不會變!”

守衛在祖國海拔最高的哨所,他們用生命踐行著青春誓言:世界最高哨所,不能沒有中國軍人!邊關有我,請祖國放心!


軍諾——我站立的地方是中國!這是子弟兵對祖國的莊嚴承諾


本文刊於1月9日《解放軍報》

“國防視野”專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