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邑縣子龍街小學教師丁莉:走過來時路 化作光明燭

學生們口中的丁老師,入校8年來,不斷創新教學方式,成為同事眼中有情懷的“才女”。入行10餘載,不斷嘗試去接近教育本真——育人,成為學生心中的老朋友“丁老大”。學生時代,她從大邑走出去接受大學教育,學業有成後又選擇返回故鄉,成為“美麗而又溫度”的鄉村教育的一線建設者。

大邑县子龙街小学教师丁莉:走过来时路 化作光明烛

丁莉正在給一年級的學生上課

8年前丁莉剛來到子龍街小學任語文老師時,同事蔡培科這樣評價她“是一個對大班教學有些慌亂但書香味十足的小姑娘”。一時對大班教學無從下手的丁莉和已有多年教學經驗的蔡培科結成師徒對子,經過多次的賽課、評課,丁莉終於適應了大班教學並生成一套獨特的教學方式。

入校2年後,她便成為了班主任,帶了第一屆學生。丁莉為她的班級取名為汀蘭,名字出自范仲淹《岳陽樓記》中的“岸芷汀蘭,郁郁青青”,並且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蘭有君子一般的品格,這也是丁莉對學生的期待,“希望孩子們能像君子一般“有容乃大,謙遜有禮”。

而在這些學生眼裡,丁莉並不是老師,是和他們朝夕相處6年的老朋友,在私下他們多稱呼丁莉為“丁老大”。六年相處師生之間結下了深

厚情誼,於是在中學開學不久,這群“小大人”便商量,他們要找個時間回去看看老朋友,給她一個驚喜。

9月的一天下午放學,丁莉在帶隊一年級出校門時看到了熟悉的面孔。看著老朋友正忙,小大人們懂事地在旁安靜的等待。等著一年級學生全部被家長接走後,他們才把丁莉團團圍住,你一句我一句嘰嘰喳喳地表達對老師的想念。

“老大,你帶我們去你現在的班級教室去看看吧,咱去看新一屆的‘汀蘭’”,其中一個孩子說道。到了教室,丁莉職業角色上身,在黑板上寫上了“回家”。看到丁莉在黑板上題寫關鍵詞,小大人們相覷一笑,“老大幾句不離老本行,這不又讓我們上臺即興演講呢。”丁莉寫完後對著小大人做了邀請的動作,他們便一個接著一個上臺演說。

即興演講是在學生六年級時被丁莉搬上課堂的。在丁莉看來小學階段的語言輸入和語言輸出對學生很重要,即興演講是她鍛鍊學生語言輸出能力的一個方法。在學生一二年級識字不多且閱讀能力尚淺時,她會在課上給學生念兒童讀物和簡版中外名著。

“我不會把故事讀完,而是像講書先生一樣讀到精彩處就停下來,吸引他們課後去讀”,丁莉說,這種“欲知後事如何,且看下回分曉”的方式可以激發孩子的閱讀興趣,在潛移默化中讓閱讀習慣得以培養,完成語言輸入。等到學生語言有一定積累後,丁莉開始鼓勵學生的勇敢邁出語言輸出的第一步——寫作。

大邑县子龙街小学教师丁莉:走过来时路 化作光明烛

課後丁莉輔導學生作業

三年級,丁莉推行班級小報“汀蘭小報”,她把學生的平常習作排成報紙在班內發行。“作品變成鉛字被打印在A4紙上被人傳閱觀看,孩子們也就多了一份創作動力。”除了讓學生的作品見報進行小範圍的傳播,丁莉還將它們傳上班級博客,為學生的作品插上翅膀,在互聯網上進行更廣的傳播。

刊載在汀蘭小報的作品中,丁莉印象最深刻的是一篇關於“打怪獸”的魔幻故事,故事取材於作者的一個“美夢”。三年級的一天晨讀後,班上一個學生眉飛色舞地告訴丁莉,他昨晚做了一個美夢,夢裡面他和鳳凰一起打怪獸,這個小男生還手腳並用地講述了打鬥怪獸的經過。丁莉看到他越講越賣力,連忙抓住機會讓他寫下來。第二天,學生把故事寫好拿給丁莉時,丁莉發現這個平常不喜愛寫作的學生竟然寫了大作業本的滿滿一篇。“我想當時他是體會到了寫作的樂趣。”

大邑县子龙街小学教师丁莉:走过来时路 化作光明烛

情景再現 小男孩講故事

加強學生語言輸出、輸入能力的方法,丁莉在教學實踐中還總結了很多。但在丁莉看來,花樣的教學方法最後都要皈依育人這一目的。這也是她從事教育行業一直以來秉持的教育理念。

“讀書有三重境界,教育也有三重境界,學習教育、專注教育和忘記教育”,丁莉認為她現在追求的正是教育的第三重境界,忘記教育本身從關注人出發,“從關注孩子身心出發,從孩子的需要出發”。也許正是這樣的教育理念,才讓丁莉和學生關係才如此密切,讓她成為學生口中的老朋友“丁老大”。

子龍街小學近90%的學生都來自鄉村,丁莉說,“這些孩子最需要的是善於表達自己的觀點”。而丁莉理想中的鄉村教育,就是學生在接受教育中成為自信、健康、活潑和大方從容的人。

班上曾經有一個性格特別內向又愛哭的學生,因為不善於表達,同學都不知道他哭的原因。但丁莉注意到了這個總是一個人默默哭泣的學生,為了瞭解他哭的原因,起初丁莉嘗試過和他直接聊天但效果不顯著。

後來,丁莉通過寫信的方式與他交流。“還是家庭氛圍的原因,監護人教育他的方法簡單粗暴,讓這個孩子越來越內向。”學生成長的外在環境條件一時丁莉改變不了,她決定還是從內在著手先樹立孩子信心。“課堂上,我會鼓勵他積極回答問題。私下我會幫他理一理讓他哭的事情,然後告訴他這些事沒什麼大不了的”。現在升入初中的他,在同學眼中已經變得開朗,對生活積極了許多。

雖然現在的工作頗有成效,但是當初選擇回到大邑鄉村教學的時候,丁莉的心中也是有著許多顧慮的。她是大邑縣本地人,離開大邑到四川師範大學求學。學成後,同學們都紛紛選擇留在城市,而她在經歷了許多個輾轉反側的夜晚後,默默地收拾了行囊回到家鄉。“城市的物質條件很吸引人,但我覺得家鄉的孩子更需要我”,她爽朗地笑著說。

不想讓孩子的夢跌落,大邑的女兒執意要回到家鄉。堅守在田野、丘陵之間,把知識一點點注入一個個鄉村。她用一顆心,脈動一群人的心,用一點光,點亮山間更多的燈火。

指導老師 :江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