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大健康產業新座標:江夏“光谷南”

光谷南大健康產業園聚焦生物醫藥、醫療器械規模製造,承接光谷生物城產業溢出

武漢大健康產業新座標:江夏“光谷南”

圖為:光谷南大健康產業園規劃佈局示意圖。

武漢大健康產業新座標:江夏“光谷南”

武漢大健康產業新座標:江夏“光谷南”

武漢大健康產業新座標:江夏“光谷南”

武漢大健康產業新座標:江夏“光谷南”

圖為:新加坡啟奧和大士大健康產業在區位條件、功能定位等方面與光谷南大健康產業園有諸多相似點,啟奧和大士的協作關係能為光谷南大健康產業園提供借鑑。

武漢大健康產業新座標:江夏“光谷南”

圖為:大健康產業全景圖。

武漢大健康產業新座標:江夏“光谷南”

武漢大健康產業新座標:江夏“光谷南”

圖為:五里界康養特色區美麗鄉村鳥瞰(小朱灣)。

武漢大健康產業新座標:江夏“光谷南”

江夏區是武漢市的南大門,素有“楚天首縣”之美譽。1995年,經國務院批准,撤縣設區,現為武漢市新型城區。

江夏連接東湖高新技術開發區、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等兩大國家級開發區。區內上汽通用等汽車工業和百度、騰訊、阿里巴巴、華為等信息產業增長迅速,是武漢市智能製造、信息產業規模化主戰場之一。2018年11月,江夏區入選全國工業百強區。

4月8日至10日,首屆世界大健康博覽會在武漢舉行。

武漢市委主要負責人表示,“健博會”只有開幕,沒有閉幕。武漢市將以此次大健康博覽會為契機,“引資引智”,聚合全球優質產業要素資源,促進產業鏈上下游深度融合,打造集研發、孵化、生產、物流、生活為一體的大健康全產業鏈,衝刺“世界大健康產業之都”。

繼形成光電子、汽車兩大萬億元產業集群后,武漢將下一個萬億元產業集群瞄準了大健康產業。

4月8日,武漢市發佈《武漢市大健康產業發展規劃(2019-2035年)》和《武漢市關於支持大健康產業發展的若干意見》。《規劃》按照“一城一園三中心”佈局,建設一批特色鮮明、定位清晰、配套完備、綠色生態的高端產業園,構建全方位、全週期的大健康產業鏈條,打造該市第五個國家級產業基地,謀劃世界級萬億大健康產業集群。

根據規劃,“一城”即光谷生物城,主要聚焦大健康產業總部經濟建設、創新藥物、高端醫療器械和生物農業產品研發、創新企業孵化、產業鏈協同出新、技術平臺支撐等,打造成該市大健康產業驅動核。“一園”即光谷南大健康產業園,承接放大光谷生物城產業溢出效應,主要聚焦生物醫藥和醫療器械的規模製造,作為大健康產業實現新一輪快速發展的增長極。

4月7日,江夏區發佈“光谷南大健康產業園規劃”。產業園發展使命:國家戰略,湖北貢獻,市級項目,江夏擔當。產業定位:一園三區、產城融合、藥械聯合、醫養結合。發展目標:爭創武漢市第五個國家級產業基地。光谷南大健康產業園計劃通過10年努力,建成100家大健康類知名企業,實現100億元稅收和1000億元產值,吸納5萬人就業。

空間佈局

“光谷南”產業空間“一園三區”

江夏光谷南大健康產業園確定為“一園三區”空間佈局。規劃總面積98.1平方公里,沿金龍大街呈東西向佈局。

“一園”即光谷南大健康產業園。“三區”即鄭店大健康產業綜合區、廟山醫療器械特色區、五里界健康養老特色區。

鄭店大健康產業綜合區位於鄭店街,規劃面積85平方公里。區域以北是八分山、夜泊山系,南側是龍王-豹子洞山系生態屏障,西至青鄭高速,東至武昌大道。

這塊產業區空間佈局為“一環一心四軸五區”。“一環”即北側八分山系、西側魯湖、南側龍王山-豹子洞山系形成大健康生態環。“一心”即大健康智慧都心,從醫療、教育、康養、居住條件、商業配套多點突破,集聚智力人才,打造區域智谷。“四軸”即107國道、武昌大道、外環高速和京港澳高速。“五區”即產研合作區、生物醫藥製造區、醫療器械製造區、醫藥流通區、發展備用區。

該園區區域交通通達性優勢明顯,8號線、15號線等軌道交通、高速公路路網等綜合交通基礎設施有利於產業要素的導入和集聚。規劃“一橫一縱”兩大產業動脈,帶動產業要素的活躍交流。橫動脈,即滬渝高速,串聯三區,直達光谷生物城。縱動脈,即107國道,縱貫核心研究機構和鄭店街。

產業版塊上,大健康智慧都心是園區的智慧中樞,以江夏首個居住樂活社區形態集聚高端人才、產業工人和社區居民,提供金融、居住、康養、醫療、文教、商業多元配套等城市功能。

產研合作區是產業綜合區的動力引擎,以研發創新提供內生動力,構建完善產業平臺促進產業集聚。重點打造生大健康產業研發中心,兼容成果轉化、公共服務配套、健康數據中心等功能。

生物醫藥製造區以充足的空間發展、完善的硬件配套環境發展生物醫藥規模製造。按照與居住、生態環境的兼容程度和空間需求大小,由西向東依次佈局健康消費品、生物藥和化學制劑的製造。

醫療器械製造區與廟山醫療器械補充區在發展時序上互為配合,支持醫療器械產業長遠發展。

廟山醫療器械特色區南至滬渝高速,北至花山東一路,東至花山六路,規劃面積4.9平方公里。園區毗鄰紙坊主城區和成熟社區廟山一期,產業與城市功能互補。

該園區定位為光谷南大健康產業園潛力產業集群醫療器械的最主要產業承載空間。依託豐富的土地空間,臨近光谷生物城的區位優勢,與五里界康養社區緊密互動。園區劃分為集約產研區、規模製造區、拓展支撐區三塊子區域,重點打造應用導向明確、貼近市場需求的醫療器械產業區。

五里界健康養老特色區西北側為滬渝高速,東側為梁子湖大道,規劃面積8.2平方公里。區域內交通便利,有梁子湖大道、山水大道、花界路等五條主幹道和規劃建設中的地鐵9號線等。

園區充分依託五里界水系交錯和產城融合的區域形態,按照“產業項目西北向東南,康養社區項目西南向東北”的方向推進發展。與鄭店廟山產業互動,滿足個性化、差異化醫養需求,打造模式創新、科技引領的獨特康養社區。

產業未來

“光谷南”10年預測產值遠超千億元

畢馬威企業諮詢(中國)有限公司收集了光谷生物城、張江藥谷等國內6家以生物醫藥、醫療器械為產業方向的園區數據,具體包括光谷生物城、成都生物城、張江藥谷、泰安生物醫藥高新區、餘杭生物醫藥高新區、溫江醫學城等。

這些產業園區設立建設10年後,在可建設用地面積上,每平方公里平均產值為49.4億元。光谷南大健康產業園按同類標準折算可建設用地面積為41平方公里,據此估算10年後產值遠超千億元。

未來3至5年,光谷南大健康產業將聚焦一批優質企業,將形成涵蓋健康養老、產業運營、醫療器械、生物醫藥、醫藥流通等領域的大健康產業集群。

為實現上述產值發展目標,江夏區調研了新加坡啟奧和大士、神戶醫學創新產業集群、餘杭生物醫藥高新區等三個案例,解決光谷南大健康產業園建設核心問題。

如何提高對光谷科研實力的利用與承接,形成良性產業協同?

新加坡啟奧生命科學院和大士生物醫藥產業園,區位條件與功能定位與“光谷南”極為相似。新加坡的辦法是準確定位成果轉化基地和製造中心,合理分工;拓展產業空間、豐富人才供給、提升產業環境。

大士與啟奧直線距離15公里,車程約30分鐘。啟奧以研發為主,大士作為主要的製造中心與成果轉化中心。啟奧研發機構的成果轉化需求促進了大士製造規模的擴大,大士提供的廣闊轉化基地也增強了啟奧對於研發機構的吸引力。

光谷南大健康產業園與光谷生物城的距離在30分鐘交通圈內,光谷生物城在產業功能上重點突出生命健康領域的前沿技術研發和大健康領域獨角獸企業的孵化和培育。“光谷南”可從園區層面直接與光谷生物城建立緊密聯繫,成為光谷生物城內研究機構和孵化企業產業化和規模化製造的“不二之選”。

如何打造內生產業生態,充分促進本地科研院所、醫療服務機構、產業化機構三方的互動?

神戶醫學創新產業集群可做借鑑。該集群打造“雙輪驅動,三方互動”模式,解決內生動力問題。以研發促進產業化,以產業化支持研發,以需求反饋識別研產方向,以服務機構落地產品應用。

神戶產業集群研究機構種類多,研發實力強大,是尖端生命健康技術的重要研發開發基地,涉及多家醫療服務機構,提供預防、治療、康復等多階段健康服務。有大量醫藥品及醫療器械關聯公司,推動神戶生物醫學集群的產業化發展。研究機構、服務機構與產業化公司相互作用,形成了內部生態圈。

光谷南大健康產業園擁有武漢生物製品研究所等實力強大的研發機構,未來“一園三區”中的五里界將重點發展健康養老主題相關的服務業。江夏已有生物藥、化學藥、中藥等方面的製造企業,並且具備產業化所需的空間和基礎條件。神戶醫學創新產業集群模式可啟發江夏如何構建有機互動、內生動力的良好產業生態。

如何加速大健康產業的起步發展,提高產業集聚質量?

餘杭生物醫藥高新區從產業集聚、產業合作、產業配套三方面加速發展,精準定位,產業融合,導入成熟機構,產業合作等,可做借鑑。

餘杭作為杭州打造“一核三園多點”生物經濟產業中的“首園”,重點打造高端醫療器械、創新藥物關鍵技術孵化和產業化基地。該園區從產業集聚、產業合作、產業配套三方面推動生物醫藥產業加速發展。

江夏同為武漢大健康產業格局“一城一園多中心”中的“首園”,支持武漢將生命健康產業作為“三駕馬車”之一,打造萬億產業規模。江夏將以政府為主導,引入專業產業運營商,建設完善配套環境,強化服務平臺和政策支撐。

路徑思考

產業細化發展路徑初繪成圖

生物醫藥發展路徑:從化學制劑等具備一定基礎的產業入手,引入龍頭實現破局,中遠期逐步搭建產業平臺,聚焦國際前沿領域,打造生物醫藥產業標杆。

近期引入龍頭,實現破局。充分發揮江夏區現有生物醫藥產業資源,以生物疫苗、生物血液製品和化學制劑藥為切入點,與光谷形成聯動,在短期內對產業進行佈局。對已具備較大型企業的生物疫苗、生物血液製品等行業,需推動上游科研向下遊成果轉移轉化。對於小型企業集聚的製劑藥,積極引入行業龍頭,幫助現有小企業打通發展關鍵環節,同時推動小企業戰略聯盟。

中期構建平臺,打造集群。中期階段,基於產業發展基礎,在靶向藥、創新中藥等能帶動行業聲譽發展的領域突破。重點引入稀缺CMO、產業檢測等關鍵支持環節,提供產業關鍵要素,降低發展門檻和成本。豐富血液製品、製劑藥的產品種類,縱深挖掘產業前景好的細分領域,吸引上下游企業進駐,打造區域品牌形象。

遠期聚焦前沿,協作轉型。完善區域內部產業生態圈,聚焦國際發展的抗體藥物等尖端領域。依託前期打造的園區品牌形象,拓展中部地區以外的生物製藥企業。組織區域區內企業的交流會議,促成園內企業之間在資金、技術、產能方面的合作,培育內部協作密切、可持續發展的生物醫藥生態圈。

醫療器械發展路徑:從消費型設備和國產替代率高的醫用診療設備切入,做出規模、形成特色,中遠期逐步聚焦創新、前沿領域,打造光谷南醫療器械產業高地。

近期把握機遇,做出規模。充分利用本地在電子信息、精密製造等產業方面的積累,從需求大、技術壁壘相對較低的家用醫療設備和可穿戴設備切入,打造具有“江夏特色”的消費型醫療設備製造基地。江夏從無到有培育醫療器械產業集群,一方面要充分發揮醫用醫療設備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形成集聚;另一方面要與光谷生物城建立緊密聯繫,批量導入退孵企業。

中期聚焦創新,轉型突破。中期推動家用醫療設備、可穿戴設備、體外診斷產業領域的創新升級,向專業化、智能化、集成化、精準化等創新方向升級。探索高值醫用耗材產業,佈局心血管和骨科介入等細分領域。借鑑光谷生物城、蘇州、合肥等醫療器械專業產業園培育產業環境的經驗,完善軟硬件配套,點狀吸引“隱形冠軍”和集聚中小創新企業。

遠期生態塑造,前沿集聚。與光谷南“一園三區”其他版塊形成聯動,藉助鄭店區域導入前沿醫療技術,聯動五里界區域落地精準醫療。基於前期集聚的規模基礎,結合武漢本地強大的科研實力與光谷生物城在前沿研究方面的積累,向醫用醫療設備先進領域、高值耗材前沿方向、消費型醫療設備高端品類拓展,打造前沿領航區。

健康服務發展路徑:率先佈局健康管理、健康養老、體育健康領域,豐富健康服務商業模式和形態;中遠期,聚焦本地需求和前沿領域,提升規模、形成特色。

近期擴展服務,優化體系。充分依託五里界水系交錯和產城融合的區域形態,佈局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託、醫養相結合的多樣化、專業化養老服務領域。優先發展健康管理服務,重點培育與引進國內外知名的健康管理品牌與機構,豐富本地健康管理商業模式和形態。通過完善體育設施建設,發展大眾健身運動,營造全民健身氛圍。

中期把握需求,提升規模。鼓勵社會辦醫,加快形成多元辦醫格局,積極引入高端化、連鎖化、品牌化的特色專科診療和康復機構。依託騰訊、華為等本地落戶互聯網企業,前瞻佈局醫療大數據領域,實現健康數據有效處理運用。培育特色體育賽事品牌,增強互聯網、旅遊、醫養等產業與體育健康的融合,構建多層次、多方式體育健康休閒體系。

遠期聚焦前沿,形成特色。以本地需求為導向,突破發展即時健康監控反饋應用平臺、遠程診療等細分領域,集成“終端+應用+服務”一體化的智慧醫療模式。把握國內醫學檢測巨頭企業全國佈局機會,爭取吸引項目落戶江夏;探索發展精準醫療,適度關注基因測序、產前篩查等領域,形成和光谷生物城進行錯位及互補發展。

健康產業與金融產業的“產融結合”成為大健康領域的新風向標。目前,由於互聯網醫療的探索仍主要集中與醫療和醫藥兩環節的打通,醫療支付環節仍存在需求痛點有待挖掘。

江夏物流企業將向醫藥專業物流領域拓展。已在鄭店、廟山佈局的德邦物流、海吉星、普洛斯、百利威等物流企業逐步向醫藥專業物流領域拓展,根據醫藥物流的需求定製醫藥倉儲和分揀中心,配備適宜特殊藥品需求的恆溫冷庫,為醫藥產品存儲和運輸提供額外供電,加強“互聯網+”信息化建設,提高現代物流技術信息化程度,開發醫藥物流信息系統。“光谷南”醫藥專業物流,可作為武漢打造中部地區最大的醫藥物流網的重要節點之一,為域內醫藥和器械製造企業提供精準高效、輻射全國的醫藥配送流通網絡,降低企業成本、提升產業配套環境。

產業創新

共享成區域創新主抓手

目前,制約光谷南創新發展的因素有三,江夏區已找到解決辦法。

第一個問題是新藥研發週期長、風險大,新藥審批環節多、成本高。江夏當地缺乏高端人才,企業研發投資不足。“光谷南”將依託武漢東湖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生物醫藥行業協會,共建生物醫藥產業創新聯合體,實現生物醫藥企業的資源共享、上下互動、錯位競合。江夏區政府將多方努力,簡化藥物審批流程、加大新藥政策支持。

第二問題是江夏當地沒有生物醫藥專業的重點高等院校,無法實現高等院校對生物醫藥企業的知識溢出和技術轉移。“光谷南”將依託武漢市82所高校,如武漢大學生物學、藥學等專業的高校人才,簽署校企戰略合作協議,組建產學研合作基地、聯合開展生物醫藥研究與技術開發課題,達成大學生就業、實習等合作協議。

第三問題是江夏區當地僅有中科院武漢病毒研究所和武漢生物製品研究所,科研院所數量少。科研院所對市場不夠靈敏,研發成果無法有效轉移到企業,技術難以實現產業化。“光谷南”將借力光谷武漢生物製品研究所、武漢生物技術研究院和江夏區生物製品研究所、武漢病毒研究所等科研院所,與生物醫藥企業共同設立研發試驗合作平臺,實現研發創新的產業化。

目前,江夏區參考成都高新區、武漢光谷生物城等地的先進經驗,結合江夏區大健康產業發展現狀,擬定了江夏區大健康產業扶持政策,即《江夏區突破性發展大健康產業的扶持政策》“黃金十條”,從各個方面對人才和創新進行獎勵和扶持。

江夏區正著力推動監管審批分支機構的落位,並爭取審批權限,以促進“一站式服務”體系的搭建。

推動審批分中心和其他重要部門的分支機構的落地,開通相關行政審批綠色通道,如設立湖北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江夏分局,爭取註冊、審批、檢測、複核、流通等全流程權限。

推動湖北省食品藥品檢驗研究院藥品、化妝品檢測、器械檢測落戶江夏區或設立服務窗口。

設立政務服務中心,建立全方位服務體系,提供“一站式服務”等。

武漢出臺大健康產業新政

4月8日,武漢市發佈《武漢市關於支持大健康產業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出,對企業自主研發並在該市實現產業化的生物醫藥與醫療器械創新產品,將按照臨床試驗批件、藥品註冊申請受理、藥品註冊批件等階段,分步給予獎勵。

如對1類新藥,將給予最低200萬元,最高2000萬元的資金獎勵。對1類新藥以外的創新藥物,在不同階段可享最低10萬元、最高600萬元的資金獎勵。對在武漢市首次註冊的部分醫療器械、新獸藥等創新產品,可享受10萬元至1000萬元的資金獎勵。

為支持醫藥流通企業發展和優化養老服務,武漢將按項目實際投資額給予一定比例支持。如新建全國性藥品物流園和配送中心,將按照實際投資額度的10%給予支持;對在該市設立的市場潛力巨大、具備一定產業規模的醫養結合示範園區、國家級的智慧養老企業以及智慧健康養老示範基地等項目,按照實際投資額度10%給予支持。《意見》提出,擬將仿製藥質量和療效一致性評價的藥品進入醫保目錄、優先將通過仿製藥質量和療效一致性評價藥品納入武漢市藥品帶量採購遴選範圍。對通過仿製藥一致性評價的企業,單一產品獎勵最高達500萬元。

“光谷南”勾劃大健康產業全景

近年來,江夏區與畢馬威企業諮詢(中國)有限公司合作進行了長期深入調研,首次勾勒出光谷南大健康產業園的產業全景圖。

雙方均認為,大健康產業分為五個層級,從外而內,分別為製藥產業、生物醫藥產業、生物產業、生命健康產業和大健康產業。五個產業層級是逐級遞級的包含關係。

產業全景展開門類較多,分別是生物製藥,即抗體藥物、生物疫苗、生物血液製品、細胞治療藥物、重組蛋白等;化學藥,即原料藥、製劑藥、小分子靶向藥等;現代中藥,即中成藥、中藥飲片、中藥保健等。

醫療器械,即醫學影像設備、體外診斷設備、高值耗材、醫用治療設備、生物醫學材料、家用醫療設備、可穿戴醫療設備等。藥品流通,即藥品批發、藥品零售、醫藥物流等。

生物技術服務,即CRO、CMO、CSO、第三方檢測、精準醫療、醫療大數據等。

醫療健康服務,即健康管理、體檢、基因測序、專科診療、輔助生殖、康復護理、健康養老等。

健康金融,即保險、健康消費、信貸、產業投資、產業金融等。體育健康,即運動場館、賽事運營、休閒體育等。健康消費品,即功能食品、功能護膚品、健身產品等。

光谷南大健康產業園將優先啟動以下產業項目:可穿戴醫療設備、家用醫療設備、體外診斷設備,生物血液製品、生物疫苗、製劑藥、現代中藥、健康消費品,健康養老、醫療服務、第三方醫藥物流、體育健康、健康金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