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透銀行股,價值正歸來!


看透銀行股,價值正歸來!


4月2日晚交通銀行發佈公告公司第三大股東社保基金擬在未來6個月內減持該行不超過2%的A股股份,這則新聞瞬間引發了市場大討論:A.市場走得火熱,社保就來減持,真是不厚道!這下牛市又沒了。B.目前交行PB小於1,不會立即減持的,否則那是賤賣國有資產啊,所以銀行股可能就要啟動了,趕緊上車,堅定持股!C.內資眼光太差,銀行股價值完全沒有迴歸……

4月3日上證指數上漲1.24%,一舉突破3200點,交通銀行也從開盤-2.7%成功收紅,上漲有望延續!目前大部分銀行已經公佈了年報,作為權重板塊之一,同時也是市值最大的板塊,不少價值投資者都選擇銀行股作為穩健配置的對象,從公佈的年報來看大部分銀行資產規模、利潤都呈現增長,同時不良率有所下降,但撥備覆蓋率部分銀行仍在提高,銀行板塊市淨率為0.86倍,伴隨著下半年經濟的觸底回升,小挖感覺銀行股的價值春天已在路上!

那麼如何挑選符合你心儀條件的銀行股?在研究銀行股時需要關注哪些重要指標?小挖將帶大家一同探索。


看透銀行股,價值正歸來!

圖1:我國銀行體系

一、銀行的收入、利潤都來自哪裡?

銀行業務大家都不陌生,簡單來說,銀行的利潤來自兩大類,一類是利息收入,通過吸收存款放出貸款來賺取息差;另一類則是非利息收入,最主要部分為中間業務收入(簡稱中收),細化的中間業務主要有:銀行卡、代理、理財、結算清算、託管、投行諮詢、擔保承諾等7項子業務。一直以來利息收入是我國銀行主要收入來源,隨著金融體系的完善、人們收入意識的提高、金融政策的不斷推進,中間業務收入已經從2000年的不足5%增長至目前約25%的水平,增長迅速。

此外非利息收入還包括投資收益和其他業務收入。其中投資收益是銀行的第三塊利潤來源,包括投資損益(一年以上金融資產)、匯兌損益(匯率變化導致銀行外匯價值變動)、公允價值變動。


看透銀行股,價值正歸來!

圖2:銀行主要收入利潤構成

利息收入和中收收入需要格外關注。利息收入是支撐銀行收入的主要來源,生息資產的規模和期限是重點關注的指標。生息資產的規模取決於銀行整體拉存款能力,國有商業銀行、頭部股份制商業銀行由於業務人員較多、規模較大、網點覆蓋多等諸多優勢相對獲取資產能力較強,部分農商行、農信社由於下沉較深,跟當地居民建立起了良好合作關係,在當地具備一定競爭優勢。生息資產中不乏以犧牲息差為前提獲得,四季度一般是銀行年底衝業績時期,季度存款利息會相對上浮。

中收收入體現出了銀行多元化經營的程度。中收收入/營業收入表明了銀行的收入結構,一般而言,中收收入佔比高意味著銀行多元化程度高,另一方面利息收入減弱也可能造成中收收入佔比被動增高。中收業務/總資產(類似ROA概念)指標剔除了資產規模和利息擾動,可以橫向對比中收業務的規模效率。結合中收收入/營業收入及中收收入/總資產兩個指標高低,可以劃分為四個象限(雙高、雙低、一低一高、一高一低)如下圖所示:

第一象限:中收收入/總資產佔比較高,中收收入/營業收入高。此類銀行在中間業務上已經取得了一定成效,享受了規模效應,代表銀行有招商銀行、光大銀行、民生銀行等。

第二象限:中收收入/總資產佔比較低,中收收入/營業收入低。此類銀行對中間業務投入少,中收收入效果一般,以傳統信貸業務為主,代表銀行有北京銀行、交通銀行等。

第三象限:中收收入/總資產佔比較高,中收收入/營業收入低。此類銀行正在不斷進入中間業務,且取得一定成效,仍在不斷進步中,代表銀行有平安銀行、浦發銀行等。

第四象限:中收收入/總資產佔比較低,中收收入/營業收入高。此類銀行中間業務效率目前不高,或者短期雖然加大了中間業務投入,效果不是特別明顯,代表銀行有南京銀行、中國銀行等。


看透銀行股,價值正歸來!

圖3:按中收收入情況劃分的銀行四象限分佈

中收收入類型眾多,其中典型有銀行卡業務(多為信用卡),中間業務收入表現呈現了較強的順週期性,因此,需留意宏觀經濟增速下行對中收的衝擊;同時,中間業務在執行和定價層面也易受政策影響,近年來資管新規、費用透明化、取消部分基礎服務收費等政策對中間收入產生了一定影響,下表集中表現了各中收業務的核心影響因素:


看透銀行股,價值正歸來!

美國銀行業中收收入在1980-2000年間迎來高速增長,之後中收收入佔比維持在35-40%左右,我國銀行2000-2010年情況與之類似,目前總體水平約為20-25%,差距正在逐步收窄,隨著金融政策的逐漸完善,資本市場逐漸開放,未來收入佔比有望繼續提高。

從構成上來看,受《1933年銀行法》(格拉斯-斯蒂格爾法案(Glass-Steagall Act))法案影響,美國銀行投資業務和信貸業務被劃分開來,一部分銀行形成投行諮詢、保險為主的中間業務;另一部分銀行形成信用卡等信貸業務為主的中間業務,以2017年年末數據對比來看,國際銀行投行諮詢、信託理財、銀行卡業務佔比較為平均,而我國銀行投行諮詢業務佔比相對較低,信託理財和銀行卡業務佔比相對較高。


看透銀行股,價值正歸來!

圖4:2017年年末我國銀行與國際同業中收結構對比 資料來源:國泰君安研究所

淨息差、淨利差是銀行年報常見的兩大利潤率衡量指標。淨息差銀行淨利息收入和全部生息資產的比值,淨息差越高,反映出銀行運用生息資產的應用效率越高,截至2018年年末已公佈年報銀行中江陰銀行淨息差最高約2.67%,其次為招商銀行為2.57%。淨利差是銀行平均生息資產利率與平均計息資產利率之差,它代表的是銀行收益成本的控制水平,類似於企業毛利率概念,一般而言淨利差較大的銀行淨息差相對也會較大,淨息差收益的主要來源是利差而非控制生息資產規模,截至2018年年末已公佈年報銀行中招商銀行淨利差最高約2.44%,其次為江陰銀行為2.42%。

二、如何衡量銀行資產好壞?

銀行資產主要來自居民企業存款等,存款類型及結構決定了銀行的貸款類型及結構。定期存款一般從1個月到5年以上不等,期限越長利率越高,且具備較強穩定性,銀行對定期存款利用率高於活期存款。活期存款無需事先通知,存款戶可隨時存取和轉讓,一方面隨著銀行業務的聯網和自動取款機服務的改進,使得活期存款業務有更廣闊的發展前景;另一方面餘額寶、各類貨幣基金的興起使得銀行活期存款規模面臨一定挑戰。

存款結構來看主要觀察銀行對公存款以及零售存款的佔比情況。國有行對公存款佔比較大,可能佔據70%以上,零售存款佔比較小;股份制商業銀行通過業務開拓逐漸加大對零售存款的吸收力度,各類銀行都可以通過犧牲部分利率優勢吸收存款提高整體規模。

貸款結構來看主要也分位對公貸款及零售貸款。實踐中銀行零售貸款規模提高可以相對壓低不良率,但對應的是犧牲了部分對公貸款的比例,對公貸款比例下降時候很難帶來派生存款,因此銀行需要在指標之間作出權衡。從貸款種類上來看銀行內部主要劃分為五大類,分別為:正常、關注、次級、可疑、損失,其中次級、可疑、損失即我們經常說到的不良資產。不良貸款率指的是銀行不良貸款規模佔總貸款餘額的比重,通常這是需要關注的銀行資產質量指標之一,不良貸款率的高低既和宏觀經濟好壞有關,又取決於銀行自身風控能力的強弱。

由於銀行放貸規模較大,為了應對可能的不良貸款逾期帶來的風險損失,銀行需要備足一部分資金抵禦風險,這部分資金稱之為撥備。常見的兩大衡量指標分別為撥貸比、撥備覆蓋率。

撥貸比是指銀行撥備佔總貸款比率。當銀行出現資產虧損、壞賬時候,撥備計提多少決定了銀行抵禦風險的能力,同時撥備計提也是銀行利潤調節的重要手段之一。

撥備覆蓋率是指實際計提的貸款損失準備(包括一般準備、專項準備以及特種準備)對不良貸款的比率。銀行撥備覆蓋率不低於150%是巴塞爾協議重要監管框架之一,很多不可預知的狀況發生使得銀行為了體現穩健的財務政策往往撥備覆蓋率比較高,財務保守穩健的銀行撥備覆蓋率高達300%。銀監會於2019年2月28日印發《關於調整商業銀行貸款損失準備監管要求的通知》(銀監發[2018]7號),下調撥備監管“紅線”,調整的核心內容之一是重新劃定了銀行撥備覆蓋率和貸款撥備率監管新“紅線”,撥備覆蓋率監管要求由150%調整為120%~150%,貸款撥備率監管要求由2.5%調整為1.5%~2.5%。

商業銀行主要面臨四方面的風險:A.市場風險;B.信用風險;C.流動性風險;D.操作風險。其中前兩類風險是銀行的主要風險,針對市場風險、信用風險等又可以將銀行資產、負債劃分為不同類別。

市場風險中利率、匯率指標尤為關鍵。按照銀行資產負債對利率的敏感程度可以劃分為利率敏感性資產負債、非敏感性資產負債(主要為固定資產、無形資產、應付職工薪酬等)。利率敏感性減去利率敏感性負債稱之為風險敞口,銀行通常利用敞口指標監測表內利率風險的大小,按照資產、負債的期限匹配為不同時長的風險敞口(1個月以下、1-3個月、3個月-1年、1-5年、5年以上等)。利率敞口最理想狀態是利率處於上行通道時,敞口增大;利率處於下行通道時,敞口減小,匯率相關敏感度監測以此類推。


看透銀行股,價值正歸來!

圖5:銀行風險敞口及利率影響變化

銀行信用風險的衡量也可以從資產角度出發考慮。信用風險主要來自授信業務(即信貸),資金業務中的信用風險主要包括資產價值減值損失,一般由債券發行人違約、交易對手無法履約造成。信用風險資產一般包括信貸資金、投資資金等,表外項目的承諾及或有負債也值得關注。信貸業務中不良資產率、發放貸款的行業集中度、地域集中度是3個較為明顯的信用風險指標,表外項目的信用敞口應控制在較低水平。

三、嚴監管下的銀行資本指標有哪些?

在國內,銀行主要受央行和銀監會監管,其中央行的監管體系主要是宏觀審慎估計體系(MPA);銀監會監管體系主要有《銀行風險監管核心指標》以及銀行監管評級的“CAMELS“(駱駝體系,從資本、資產質量、管理水平、盈利能力、流動性五大角度出發)。在疊加的監管體系下,銀行業面臨的核心資本指標即銀監口金的資本充足率,主要包括:資本充足率、一級資本充足率、核心資本充足率。

根據《商業銀行資本管理辦法(試行)》的規定,截至2018年年末,系統性重要銀行資本充足率、一級資本充足率和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分別要達到11.5%、9.5%和8.5%;非系統性重要銀行允許下降一個百分點,分別達到10.5%、8.5%和7.5%,從比率上來看均遠遠大於巴塞爾協議III要求的8%、6%和5%。目前國內系統性重要銀行包括五大行和招商銀行,另外中農工建處於國際系統性重要銀行隊伍行列,系統性重要銀行資本指標未來3年內將顯著高於11.5%、9.5%、8.5%要求。


看透銀行股,價值正歸來!


隨著銀行業務的拓展,部分業務日益複雜,覆蓋資產也逐漸從表內轉移到表外,但風險並未完全轉移,資本充足率指標確保銀行合適的利用“槓桿”,讓其能在眾多風險面前保持一定的抵抗能力,目前我國銀行主要補充渠道為增發配股一級髮型債券,其中配股及少數股東股權屬於一級資本,債券等屬於二級資本。資本充足率並非越高越好,一方面較高的資本充足率可以幫助企業應對風險,為未來拓展業務規模奠定基礎,但另一方面長期保持較高比例意味著資金成本相對較高(股權融資成本一般高於債權)。


看透銀行股,價值正歸來!

圖6:銀行表內、表外業務構成 圖片來源:法詢金融


四、銀行科技創新力量有哪些?

隨著科技的進步,計算機、大數據、AI等諸多技術運用到銀行業,提高了銀行的效率,吸引了大量的零售企業客戶,同時拓展了銀行的業務範圍,對銀行未來的話語權至關重要。在金融科技形勢倒逼下,銀行IT角色已經改變。過去IT部門是配角,現在要起引領作用,IT目標已經上升到戰略層面,需要進行頂層設計,全面賦能業務。主要涉及領域有:基礎技術研發與平臺建設、推進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興技術落地;對線下網點升級改造,智能化櫃檯、數字化銀行將不斷出現。“2018中國金融科技創新榜”榜單于去年10月12日正式公佈,最終31個銀行科技創新優秀案例入圍“金融科技創新應用優秀方案,下圖為銀行部分獲獎名單:


看透銀行股,價值正歸來!

圖7:2018中國金融科技創新榜部分獲獎銀行項目 資料來源:中國電子銀行網

研發支出/營業收入比例是最直觀的衡量指標。招商銀行2017年研發支出約為47.41億元,佔營業收入比重2.13%,中國銀行也在2017年業績發佈會上明確,每年對科技創新的投入不少於上年度營收1%,未來3年至5年內集團內科技背景人才佔比將提升到10%。

隨著移動化的趨勢,各大銀行APP推出使用加快了交易頻率和整體規模,其覆蓋人數、使用人數、每天成交規模和筆數在年報中也進行了披露;此外智能櫃檯鋪設進度、數字網點建設等指標也出現了年報中,中國銀行2017年顯示智能櫃檯數量為16235臺,比2016年末的253臺增長6317%,一年投放量增加了63倍,同時ATM機降低了9.19%。

最後科技創新的力量體現在人均產能和人均績效上。由於對科技的力量投入,資本代替人力發揮出了更高的效益,最終具備較強科技創新能力的銀行人均產能會顯著提升,且相關人員增速會有所降低。

五、銀行是如何“隱藏利潤”的?

銀行體量規模較大,且一直處於嚴監管體系,為了應對未來可能的經濟政策挑戰,大部分銀行長期有“隱藏利潤”的嫌疑,其主要手段是通過計提貸款損失撥備實現。

貸款損失撥備初衷是為了覆蓋不良貸款損失風險,理論上來說只需要1:1完全覆蓋即可,實踐中大部分銀行計提遠高於不良貸款規模,在銀行財報中經常看到不良率下降,但撥備覆蓋率提高的“詭異現象”。若相關的計提撥備提多了,但實際發生的損失金額比預計的少,那麼對於沒有使用的那一部分銀行後續可以進行會計上的衝減轉回到利潤上,這便是銀行隱藏當期利潤的主要辦法。查看主要上市銀行公司的2018年年報情況,部分不良率下降,撥貸比提高的銀行彙總如下所示:


看透銀行股,價值正歸來!


除了常用的過多計提貸款撥備方法外,銀行還可以通過延遲收入確認,遞延稅等方法隱藏利潤。

六、主要銀行2018年核心指標一覽

通過以上五大方面核心指標的梳理,我們選取了若干代表性銀行2018年年報的財務指標數據,彙總形成下表,供投資者們參考,大部分銀行股目前來看具備較大投資價值,投資者可以從自己熟悉和了解的銀行入手,橫向、縱向對比,運用相關指標,選出自己心儀的好銀行,好資產!


看透銀行股,價值正歸來!


轉載請聯繫vx客服:jzckf2017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