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徐坤缺席“青你”,個人利益大於限定團,假紅已到夢醒時分

鋒芒智庫丨沐漁

一季度不溫不火的偶像選秀終於在這個週末迎來了小高潮,《青春有你》收官遇上《創造營2019》首秀,兩檔節目對微博熱搜形成屠榜之勢,圍繞節目選手、排名、導師的話題外延至各個角落。

蔡徐坤缺席“青你”,個人利益大於限定團,假紅已到夢醒時分

而在兩檔節目之外,出道一週年的NINE PERCENT(簡稱NPC)男團也成為了大家關注的焦點,9名成員中僅蔡徐坤缺席了本次活動,令不少ikun及NPC糰粉悵然若失。在一週年這樣的重要節日裡,限定團體NPC沒能實現熒屏合體,無疑讓粉絲們對該團體的發展進一步失去了信心。

蔡徐坤缺席“青你”,個人利益大於限定團,假紅已到夢醒時分

合體罕見、作品難產,個人資源遠勝團體成常態

為了解決選秀偶像“出道即巔峰”的發展窘境,結合韓國限定團體的運營模式,《偶像練習生》誕生的NPC、《創造101》誕生的火箭少女101以及剛剛從《以團之名》誕生的新風暴、《青春有你》誕生的UNINE均採用了平臺與經紀公司合作的共享經紀約模式運營。

NPC出道一週年之際,共享經紀約的偶像團體運營模式在中國這片土壤上究竟結出了怎樣的果實,已到了檢驗成果的時刻,從NPC、火箭少女101過去發展的大事件中或可窺見一斑。

蔡徐坤缺席“青你”,個人利益大於限定團,假紅已到夢醒時分

NPC在《青春有你》總決賽現場

合體罕見、名存實亡,個人資源遠勝團體成常態。早在《青春有你》總決賽前,NPC粉絲便因經紀公司在一週年之際沒有相應的紀念活動表示不滿,而成員蔡徐坤缺席本次《青春有你》總決賽現場,更令原本希望藉此次合體慰藉遺憾的粉絲們失落不已,上一次9人合體出現在公眾視野已是3個月前的1月13日。

在NPC粉絲早前發佈的聯合訴求中,便曾因無團綜、無作品、無活動而被調侃為“三無男團”。綜藝方面,此前承諾的團綜《百分九少年》遙遙無期,而《青春的花路》《完美的餐廳》等節目也始終不能集齊全員;作品方面,見面會、巡演中演唱曲目僅為幾首比賽期間歌曲,姍姍來遲的首張專輯《To The Nines》只有7首歌;活動方面,受“樂華七子”兩團並行、成員各自為營等多重因素的影響,成員行程協調問題難上加難。

蔡徐坤缺席“青你”,個人利益大於限定團,假紅已到夢醒時分

而在“三無團體”名存實亡的同時,成員的個人資源確則呈現出一片大好之勢。蔡徐坤、陳立農、範丞丞、朱正廷等人氣偶像正在綜藝、影視、音樂、代言等領域呈現出多點開花之勢。綜藝方面,在早前筆者對Q1綜藝的統計中,僅一季度在播綜藝裡,NPC與火箭少女101成員便牢牢佔據了10餘檔綜藝裡的常駐MC;

蔡徐坤缺席“青你”,個人利益大於限定團,假紅已到夢醒時分

在作品方面,影視上,孟美岐《誅仙》、吳宣儀《斗羅大陸》、楊超越《長安諾》、陳立農《軒轅劍》、範丞丞《靈域》,大IP紛紛向他們拋來了橄欖枝;音樂上,蔡徐坤發佈單曲《Wait Wait Wait》、樂華七子發佈專輯《THE FIRST》《NEXT TO YOU》,且本次蔡徐坤缺席“青你”總決賽的原因正是因為該行程與其海外巡演的衝突;

在商業方面,除了屈指可數的團體代言,單獨出席商業活動、站臺活動已成常態,成員獨立擔任代言人、品牌摯友、推廣大使的數量甚至遠超團體代言。其中據筆者不完全統計,楊超越、蔡徐坤、陳立農、朱正廷等人都有不下10家品牌的不同title。

蔡徐坤缺席“青你”,個人利益大於限定團,假紅已到夢醒時分

個人資源突出,團體退居二線,過去一年限定團體在國內的發展並不如意。

資源先行、虛火當道,中國式共享經紀待摸索

對比去年《偶像練習生》《創造101》收官後,接踵而來的資源,今年的資源來的要更早些,《以團之名》收官後不久,#以團之名出道資源#便引發大眾關注,優酷官方發佈了“以團出道禮”,包含:全國巡演、2張重磅打造的音樂EP、10部優秀影視作品主演擔當、7部熱門綜藝節目嘉賓、5部整團參與的頂級綜藝以及多家精選品牌商務代言。

蔡徐坤缺席“青你”,個人利益大於限定團,假紅已到夢醒時分

且不論這樣隆重的“出道禮”後續是否能夠如約兌現,當“琳琅滿目”的重磅資源砸向剛出道的新人們時,就已經在這個行業裡上演了一出拔苗助長的戲碼。國產練習生們在選秀綜藝的大工棚裡被快速催熟、採摘、上市,為了保鮮,工場還為其附上了大量的“保鮮劑”。

資源先行,成為了市場為新人“保鮮”的必要步驟,也成為了平臺回饋粉絲付出的重要組成,而這個流水線上孵化出的偶像真能經得住市場的考驗嗎? 與傳統藝人注重市場積累再獲得資源青睞不同,偶像新生們在“一夜成名”的光環之下,資源撲面而來,並試圖以資源推動個人的市場積累,最終呈現出泡沫大於實際的繁榮假象。

蔡徐坤缺席“青你”,個人利益大於限定團,假紅已到夢醒時分

短短三個月的時間迅速躥紅粉絲圈層,資源哄抬之下營造出一種“假紅”表象,從而吸引更多的資源投入其中,卻如同海市蜃樓般極易破碎。如因粉絲數據造假,遭遇央視點名批評的蔡徐坤,以及在此基礎上以吳京流量為單位檢測出來的500京偶像群體。

當“虛火”的泡沫不斷膨脹,也許應該詰問的不僅是那些製造虛高數據的粉絲們,還有那些義無反顧砸上真金白銀的資源供給者們。他們或是出於平臺利益考量,成為構築泡沫高樓的幫兇,或是本就寄希望於渾水摸魚,收割粉絲經濟紅利。

資源先行、虛火當道,國產偶像的流量泡沫從最初的粉絲為愛發電,發展為平臺方、資源方的集體自欺欺人從中漁利。然而,黃粱一夢總有夢醒時分,遇到成名最好時代的蔡徐坤以及楊超越們,十年後會是跑龍套的張含韻,還是唱主角的李宇春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