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處處受限,印尼電商市場不行了?

接下來你將讀到:

1. 印尼電商市場解讀

2. 印尼電商市場機遇與挑戰並存


印尼電商市場解讀

印尼是東南亞人口最多的國家(2.65億),人口結構也相當有朝氣,其中15-54歲的人口占比為59.4%。根據ASEAN Briefing做的一項市場調查顯示,最受印尼人歡迎的在網購品類是時尚服裝,如配飾、包、鞋、個人護理用品和化妝品,銷售額達30.5億美元,佔比長期徘徊在30%左右。2018年印尼電商的營收約為95億美元,預計到2022年,電商市場總量將達到400多億美元。


發展處處受限,印尼電商市場不行了?


印尼電商市場上的“玩家們”

目前的印尼市場,B2C、C2C電商和作為底層支撐的支付和物流行業都已經有許多玩家,同時近80%的電商用戶都集中在了印尼首都雅加達所在的爪哇島,因此競爭已經非常激烈。


發展處處受限,印尼電商市場不行了?

印尼2018年第四季度電商排名


根據2018年第四季度的月訪問進行排名,前十位的電商裡垂直電商2家,綜合電商8家,電商格局的馬太效應日益明顯。其中風頭正旺的當屬印尼最大的在線市場Tokopedia, 它在2018年12月,獲得了軟銀旗下的願景基金和阿里領投的11億美元,完成G輪融資, 開始突破電商領域,進軍機票和保險等新市場。

由於印尼是一個以群島為主要地理特徵的國家,將貨物從島的東部送到西部並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據世界銀行報道,印尼物流業的成本在東南亞地區最高,佔國內生產總值(GDP)的25%,而越南,馬來西亞和新加坡等鄰國物流佔GDP的20%。此外對於一些從海外進口的商品,還會遭遇分銷鏈狹窄,貨物在港口停留時間過長,以及需應對難纏的海關等問題。

京東給出的解答方法是在印尼自建倉庫。為保證配送效率,京東已在雅加達、棉蘭、坤甸、望加錫、泗水以及三寶壟等地方設置了10個倉庫。截至目前,京東在印尼85%的包裹可在24小時內送達,雅加達及周邊地區98%的包裹可在24小時內送達。(來源:億邦動力)此外,JD.ID的首個使用無人機的送貨地點已獲得政府批准,或許無人機將會成為未來解決印尼物流問題的新出路。


發展處處受限,印尼電商市場不行了?

京東無人機印尼首飛


當然不能漏了近幾年湧現出來的各路玩家,包括強勢增長的J&T Express、Lazada Express和出行領域的Grab和Go-Jek旗下的快遞業務(當然快遞只是物流當中很小的一部分,但在擁堵的雅加達市區所產生的效果不可忽視)。

此外,印尼電商市場裡的阿里色彩也較為濃厚。除了領投Tokopedia和控股Lazada之外,還引入支付寶的技術和理念,佈局移動支付,合資成立Dana Pay。

然而,目前印尼的零售市場主要還是以傳統商業為主,夫妻店、區域性小連鎖佔比較高,缺乏供應鏈資源整合能力。在這樣的背景下,電商領域裡大玩家有大玩家的做法,而接地氣的創業者也有自己的一套。


挑戰與機會並存

1. 獨特的消費特徵

印尼人通常會選擇自己熟悉的電商平臺進行網購,並且大約63%的印尼人傾向於購買那些他們已經熟悉的品牌,出於對風險的抗拒性,他們很少購買陌生的產品,除非有身邊的朋友推薦。

印尼銀行Bank Mandiri的行業分析師認為這個挑戰是暫時的,隨著印尼的互聯網基礎設施改善,更多的人加入到網購大軍,這種消費習慣將會發生改變。然而對於那些資金流不算充足的中小型電商網站,為了在賽道上跑的更遠,他們必須儘快找到解決方案。

Hijup, 印尼本地一家主要經營穆斯林女性服飾的店在這個問題上,交出了一份別開生面的答卷。該公司推出了一項送貨上門,讓顧客有15分鐘的時間先試穿(快遞小哥可以在附近先歇歇),滿意之後再付款的服務,不滿意直接當場退貨。這樣做不僅可以降低之後退貨的二次物流成本,同時也有助於培養用戶忠誠度,提高他們對網購的信心。

無獨有偶,印尼時尚電商Sale Stock也推出了類似的服務。想要俘獲顧客的芳心,不拿出點誠意來是不行的。


發展處處受限,印尼電商市場不行了?

HiJup :先試, 滿意再買


2. 支付系統不完善

在印尼能使用金融服務的人不到一半,雖然信用卡的使用率近幾年增長的很快,但是截止到目前印尼信用卡普及率還是不足3%,現金仍是主要的支付方式。雖然支付領域有 DOKU,力寶集團旗下的OVO和螞蟻金服支持的DanaPay等多家公司一齊發力想改變這一現狀,但目前印尼人的支付方式主要還是轉賬和貨到付款兩種。

印尼政府提出在2020年之前打造東南亞最大數字經濟體。非現金支付是數字經濟活動的基礎設施,印尼央行於2014年啟動全國性非現金支付運動。隨後,印尼央行從監管法規框架調整、產業主體互聯互通等方面進行了積極的探索。比如推動國家支付網關建設,探索制定二維碼支付統一標準,為支付解決方案之間的互聯互通鋪平道路。

3. 傾向於個體戶交易

在印尼約有1.22億人使用Facebook,用戶量排名全球第四,它的Twitter用戶量也位列全球第五。此外,從Instagram的用戶數量來看,印尼位於整個東南亞國家之首。基於這個情況,很多印尼消費者更喜歡與個體戶進行的網上購物交易,通過WhatsApp或LINE這樣的聊天軟件直接與賣家聯繫,因為他們認為這比直接在購物網站上的交易更加的人性化。


發展處處受限,印尼電商市場不行了?


在印尼電商市場被Tokopedia,Lazada,Shopee等多家巨頭瓜分的前提下,玩家另闢蹊徑說不定會闖出一片新的天地。

圍繞印尼電子商務發展的O2O平臺Kudo的運營模式倒是值得參考,作為一個電商導購平臺,Kudo通過僱傭代理商(Agent)幫助普通印尼民眾,特別是那些身處偏遠地區無法上網,或者沒有銀行賬戶的人群在網上完成購買和支付,而這些代理商通過提供“跑腿”可以獲得一定的佣金。在某種程度上,Kudo代理商擁有一定的社交屬性,因為他們可能是用戶的家人、鄰居或街頭零售店的老闆,通過這群熟人直接的推廣和宣傳,Kudo獲得了用戶的信賴。該模式不僅解決了新用戶拓展的問題,還能有效提升用戶粘性和忠誠度。


發展處處受限,印尼電商市場不行了?


另外,通過代理商的拓展,Kudo也順便解決了最後一公里送貨的問題。對於那些偏遠地區沒有確切地址的用戶來說,他們可以在Kudo代理商(很多時候是夫妻店或者便利店)處提取貨品,這樣每一個Kudo代理商就都變成了一個臨時收貨站。深諳印尼本土市場環境的Kudo也不負眾望,被Grab收入了麾下。

2019年,印尼的電子商務還會繼續快速發展。從2017年到2022年,印尼電子商務市場預計增長8倍,電商市場將從50億美元增長到425億美元,很可能成為印尼未來經濟的主要支柱之一。未來很美好,現實卻是有些骨感。但在各種條件還不是非常發達的時候,很多本土創業者其實已經在做一些因地制宜的“微調”,一邊摸索一邊等待那個真正的爆發時刻。

對東南亞市場感興趣的歡迎找我們聊天哦~(衛星+6582273367)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