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房企開始裁員的日子裡 這些崗位人才卻依然緊缺

在房企開始裁員的日子裡 這些崗位人才卻依然緊缺

到了2018年的尾聲,在萬科高喊“活下去”之時,很多房地產企業也傳出了裁員和瘦身的計劃,有些公司甚至把一個業務線整體砍掉,裁撤數百乃至上千名員工。

但在年末召開的第四屆中國房地產人力資源發展年會暨2018中國房地產僱主影響力測評成果發佈會上,卻傳出整個房地產行業,仍有一些重要崗位緊缺,企業很難找到合適的人。

企業不僅對那些行業高端人才,有極為旺盛的需求,對物業管理和存量物業運營板塊也有大量的基礎人才需要。對整個地產行業來說,也許2018年的這一輪裁員僅僅只是結構性的調整,未來的地產行業依然會成為用人大戶。

在房企開始裁員的日子裡 這些崗位人才卻依然緊缺

中國房地產業協會會長,建設部原副部長、黨組副書記劉志峰分析認為市場分析人才、戰略決策人才、服務型人才、技術創新人才,將是房地產企業未來需要的四種人才。

劉志峰提出,房地產企業也需要培養自己的首席經濟學家和學者。他認為,當前國內外形勢多變,分析經濟形勢不是政府、經濟學家的事情,也是企業家的事。做好市場分析是重要的,將行業形勢放在整個社會經濟來考慮,爭取企業方向正確、定位準確、方向明確,並且關注本行業與上下游產業之間的關係。企業自己要培養人才,市場分析上要結合企業的實際,要多培養一些土生土長的專家和學者。

除了善於宏觀經濟和市場分析的專家,房地產企業也需要自己的戰略決策人才。今年有些開發企業前三個季度做的比較好,但是第四季度開始情況不好。主要在三季度後期和四季度的困難預估不足,而有些企業全年多年連貫性的發展,沒有大起大落,主要靠自己趨勢、項目有準確的分析。

此外,房企還要有跨界資源及技術整合能力的服務型人才。劉志峰舉了一個例子,他在河北廊坊一個做了公司調研,發現影響人健康的第一要素是建築健康。

人們80%以上生活在建築立面,包括辦公樓、會場、商場等等。一對夫妻生活在25平方米完全封閉的房間裡面,進入房間空氣質量良好,測量二氧化碳濃度每立方米500左右,一夜過去,早上起來測量,二氧化碳濃度達到了每立方米2000左右,上班的注意力就不夠集中,思考能力有所下降,而且沒有設備能有效降低二氧化碳的濃度。

過去對建築健康的關注,主要是甲醛、PM2.5,實際上二氧化碳濃度高低對人體健康影響也是不小的。因此,要研究建築健康這樣的問題,靠設計人員、施工人員肯定承擔不了全部,需要其他的專業人士來配合。如新風系統、節能系統等都不能落後。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單項技術,整體研究,這就需要有能力跨界整合資源與技術的服務型人才。

提升房企競爭力的,還取決於技術創新人才。創新無止境,原本的不平衡、不充分矛盾解決了,又要產生新的矛盾,解決矛盾的最好方法就是創新。一方面企業要鼓勵發明創造,推動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另一方面要改造從事房地產隊伍的知識結構、能力結構、專業結構,倒逼企業培養創新人才,營造創新氛圍,新氛圍,促進創新成果轉化,不斷滿足群眾對美好居住生活的追求。

在房企開始裁員的日子裡 這些崗位人才卻依然緊缺

易居企業集團首席執行官、中國房地產業協會常務理事丁祖昱認為,由於房地產行業的整體增速放慢,目前基礎人員肯定已經存在過剩,一般的專業人員肯定也存在過剩。

但是,行業從業人員的整體過剩,不代表部分崗位未來沒有需求。房地產開發整體的容量和規模仍然可以保持3-5年沒有太大的變化。

除了地產開發,物業也是崗位需求最旺盛的領域。目前,物業是目前中國房地產相關領域當中人最多的,物業人員是最多的,無論是保潔、保安加在一起最多的。上海有個不完全統計,和物業相關的人員超過100萬,剩下的房地產開發,包括經紀,加在一起只有50多人,所以物業人員是其他人員的2倍。

以上海的常住人口計算,差不多有4%的人都在幹物業,所以這一塊對基礎人員的需求,總量是很高的。儘管,最近今年通過使用新的技術手段,對基礎物業管理人員的崗位需求有所下降。但是對專業人士的需求,慢慢在增長.現在好的大的,高端的物業公司越來越多了,這方面在發生一些變化,總的來說物業還是未來吸納人才和人員非常重要的領域板塊。

除了存量物業運營這一塊,包括了商業、辦公、租賃,有大量和運營相關的領域。幾乎每一塊都需要專業的運營人員、技術人員,甚至和開發相關的人員。這當中,有的板塊需求更大一些,比如說商業地產,這兩年的商業地產,不僅沒有受到電商的影響,變得簫條。反而通過電商的倒逼,商業地產再上了一個全新的臺階,商業地產對人才的需求也是非常多的。

另外,產業地產、文旅地產,其他非主流地產,包括小鎮的運營,也有很大的人才需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