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質還是成績?教育兩難的採訪結果第1批

素质还是成绩?教育两难的采访结果第1批

素质还是成绩?教育两难的采访结果第1批

這裡是 河馬星空 第 77 篇文章

上週開始,我對“關於教育的兩難問題”進行採訪,訪問教育行業的從業者。問題如下:

現在很多家長意識到了,學習不能僅僅是做題,更應該提升興趣和視野。但是,在學校教育的實踐中,似乎存在一個兩難的問題。

一方面,希望孩子獲得快樂、自由、溫暖的青少年時代,用項目式學習、探究式學習、快樂學習等技術,擴展眼界,尊重個性,發展個人興趣。

另一方面,如果缺少了足夠的基礎知識的刻苦訓練,缺少了大量練習,又容易知識不紮實,分數競爭力弱。

您從事教育事業多年,有理念、有實踐,在您看來,怎樣回答這個兩難困境?

和大家分享第一批採訪結果,19位受訪者,來自從幼兒園到高中,從私立到公立,從體制內到課外機構的各個層面的教育工作者。更多的採訪結果再後面幾批陸續整理發佈。感謝所有的受訪者。

他們當中有人認為這個兩難問題根本就不存在,也有人認為矛盾十分突出。

有人提出的思路是家庭為本,也有人認為關鍵在於教師的素質。

這個問題關乎每一個家庭,沒有標準答案,也不太可能取得社會共識。但是,多元的思考呈現出有趣的教育生態。

素质还是成绩?教育两难的采访结果第1批

1

是矛盾,拼的是家庭實力

1號受訪者,課外遊學機構創始人

這個兩難問題是個矛盾,不管是學校,家長,還是學生,但並不是一個可以二選一的問題。理想狀態下,孩子的學習不可避免就是需要刻苦訓練,大量練習;需要咬文嚼字,需要啃書做題。因為書、題、文、字,也充分展現了萬千世界,需要孩子們發揮想象力,判斷力,考驗孩子們的分析能力、解決能力。這個方式的學習效率是非常之高的。在中國目前教育的現實狀況下,大部分的學校,家庭的孩子們仍然非常缺少項目式,探究式這樣的學習方式或機會。缺少了拓展眼界,尊重個性,發展興趣的機會。所以,有教育主張的家庭,在孩子們缺失的這塊,會通過校外機構提供的一些機會進行彌補。將來,教育上有先進理念和主張的家庭,在孩子教育投入的產出上凸顯優勢,換句話說,以後孩子的教育是一個拼家庭的時代!

2

矛盾存在,經濟解決問題

2號受訪者,高中教師

如果家長給力,問題解決。問題是如果家長不給力,就需要外力幫助。學校是一種外力,但是學校有沒有動力?另外一種動力,來自社會機構,或者某些名人效應的帶動,以及他們的社會機構。問題到最後,還是需要社會解決。錢解決一切。所以這個問題的本質是,大家一般不願意掏錢,又希望問題解決。

3

不矛盾,但是依賴優秀的教師

3號受訪者,前公立幼兒園教師

我覺得,學習基礎知識並且反覆練習,和自由溫暖的學習方式、學習過程、學習體驗是不矛盾的。對有些孩子來說,他喜歡從事一定的反覆練習過程。這個反覆練習不是老師強加給他要求他的,而是他的需求。滿足了他反覆練習的需求,他就體驗到快樂;不許他反覆練習,就是普通的一節課。所以訓練不一定是負擔。反過來說,有些探究式學習,是為了完成項目任務,不是孩子自發形成的驅動,就會適得其反,效果並不比傳統課堂更好。快樂自由、探究式學習、生成式活動什麼的,在實際操作過程當中,經常會使孩子們看起來在浪費時間。但是孩子需要浪費時間。同時,這種些學習方式也特別依賴教師的支持。我們的教師教育,教師培訓,恐怕很難達到足夠高的水準,以支持教師們創造一個讓孩子有意義的浪費時間的環境。

4

不矛盾,但是需要教師慢慢改變

4號受訪者,高中校領導

大環境的趨勢在改變,高考也在緩慢改變,越來越重視能力和方法的提升。另外,很多素質的養成,最有效的方式還是通過長期的課堂教學來實現,需要優秀的老師配合在教學訓練中擴展能力。單純靠課外活動,次數不多,效果不好,起不到最直接的效果。

5

根本在於管理時間

5號受訪者, 獨立書店和兒童科學教育創始人

這是一個假命題。如果孩子喜歡項目式學習,一定會投入很多時間,會不厭其煩地反覆做一件事。學科教育的大量練習題可以當作培養耐心的工具,也可以訓練思維,但這不是最優解。大量習題佔用孩子的時間,對於建立世界觀形成障礙。所以根本在於時間的管理。

6

練習是必須的,但需要有趣的設計方式

6號受訪者,小學教師

練習是必須的,但如果方式設計的有趣,能夠做到及時反饋、積極評價,也是可以讓孩子堅持下去的。

7

分數是跨越階層的工具,矛盾本質在於考核標準

7號受訪者,小學教師

分數時現在中國唯一最容易跨越階層的工具,不會輕易改變,無論何種方式的學習都不可能輕鬆。出現這個矛盾的關鍵是傳統的考評方式與現代教育理念的矛盾。要解決,國家的考核方式首先要變。作為一線教師能做的,只能是滿足考核方式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發揮特長,轉變理念。

8

這不是一個問題

8號受訪者,初中教師

這是一個偽命題。所謂探究式學習已經遇到很多反對意見,課堂充滿無意義的討論是無效的。現代學校也並不全都是背誦和考試。老師在課堂上可以很快樂的教學,學生完成作業也很快樂,分數也很高。大部分老師都能做到這一點,學校之間也沒什麼差異。

9

矛盾解不開。不同的學生需要不同的方法

9號受訪者,高中教師

這個兩難問題是一個解不開的結。一方面教育導向倡導多元,另一方面評價的標準是分數這個硬指標。古板的老師很可能更容易出成績,所以更容易被家長認同。但是,學生是具體的人,所以必須因材施教。更多元的教育方法,讓學生有學習的興趣,但是對於比較普通的孩子則要先把具體知識消化吸收,紮實掌握之後再說,通過積累,兩遍到質變,老師再逐漸放手。能夠自主學習,項目式的方法才有效。

10

現在教學改革要求用實驗帶動課堂,放緩節奏

10號受訪者,高中教師

不矛盾,二者是一致的。教育改革的目的是提高何馨素養。學科的何馨素養是逐步形成適應個人終身發展和社會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通過學習內化這門學科的品質。在課堂上,越老越注重實驗的開放性,關注親身參與幹,注重概念規律形成的過程對學生的體驗。實際上要求用動手實驗帶動課堂,放緩節奏,放大思維過程。用興趣做最好的老師。

11

興趣是因為先有了擅長,學習不可能靠玩樂

11號受訪者,高中教師

在學習過程中獲得知識是快樂的。很多家長和學生把快樂給膚淺化了。學習任何東西都是不容易的事,都需要付出汗水。在玩樂中不可能學到真本事。至於興趣,更多的是因為擅長才會產生持久的興趣。這樣才能付出辛苦也樂在其中。

12

早期習慣的培養是核心

12號受訪者,小學教師

很多學生,多才多藝,成績優秀,組織管理能力強,樣樣優秀。還有一部分學生,無論是學習還是愛好,都做得相當不到位,任何事情做起來都是點到即止,沒有堅持和努力。這種差別很大一方面是家庭早期習慣培養造成的,而這種促成的因素來自於多方面,我們不能把基礎知識的積累和孩子興趣的發展分開來看,分散的看待這兩件事情,要兩方面發展,重要的是做事的效率問題,做事的態度和堅持的問題,如果我們把孩子早期的習慣和基本素質能做到位,這兩方面我們就能很融洽的處理兩者之間的關係,反之,孩子極有可能兩面都不容易做好。雖然,我們常說要培養孩子的一技之長,但是和獲得足夠的基礎知識一樣,同樣需要我們的刻苦訓練和不斷堅持,所以看似是一個兩難的問題,實質在現實生活中,無非是我們沒有把兩者之間共同需要的東西做到位,如果先培養好這些共通的素養,孩子也一定不會面臨這樣的兩難問題或者說面臨的比較少。

13

自主學習習慣很重要,需要投入更多精力

13號受訪者,小學教師

矛盾存在,解決方法有兩個。第一,低年級的時候養成自主學習的好習慣,到了高年級才能兼顧興趣和成績。第二,建立在前者的基礎上,花少量時間做好基礎的事,留出時間在興趣上,當然整體上需要投入更大的精力。

14

兩頭都重要

14號受訪者,前媒體人,教育平臺創業者

兩個方面都不能放棄,這就考驗如何分配時間和精力,家長需要考慮兼顧。兩頭都不能偏廢,對精力是考驗。

15

兩者合一,對教師難度極大

15號受訪者,國際學校教師

我會把基礎知識和擴展部分分開進行。基礎部分需要不斷練習。擴展部分採用探究式的學習方法。這兩個方面不能偏廢,也不能割裂。當然這對教師的要求非常高,可能也只有在更有實力的地區和學校才能實現。但是教師也有一個適應性的問題。一群學生的好老師,到了另一個環境中不一定適應另一群學生。所以教育資源的分配是綜合統籌的工程。

16

可以結合,對教育者有較高要求,6歲前關鍵

16號受訪者,課外教育機構負責人

興趣和練習是可以完美結合的。有興趣的時候,孩子就願意耗費時間。關鍵在於教育者如何去發現和引導孩子的興趣,幫助孩子在遇到瓶頸的時候尋找解決的辦法。所以最終的解決辦法,有且只有一個,那就是教育者是否真的能做到:給學習者一個真正快樂、獨立、不斷激勵和滿

足的空間去發展自己。另外,6歲之前建立主動學習和有效閱讀的能力非常關鍵。過了這個階段再培養會相當困難。

17

矛盾很突出

17號受訪者,課外英語機構教師

矛盾的確存在,家長往往在孩子學習幾年沉浸式的英語體驗之後,為了升學成績轉向應試英語。這可能是中國傳統思想對應試觀念的根深蒂固,同時高速的發展有帶來了新的需要。

18

問題不存在

18號受訪者,中學校領導

問題不存在。提出問題的人完全不瞭解教育實質。

19

關鍵就是家庭

19號受訪者,家庭教育專家

教育主要應該教育父母,讓他們明白教育的主要問題在於家庭的學習環境和學習習慣的養成。

素质还是成绩?教育两难的采访结果第1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