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次,我們要認真談談死亡!

10年前,有一部名叫《入殮師》的日本電影一舉斬獲了第32屆加拿大蒙特利爾國際電影節最高大獎、第81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獎等國際知名獎項。

這部電影描述的是至今也沒能完全取得人們認可的職業“入殮師”的日常。


這一次,我們要認真談談死亡!


“我作為看門人,說著路上小心,總會再見的。”性格靜默的小林君看著面前冰冷的身體,蒼白的面孔,溫柔地塗上粉底,擦上面霜後,端坐一旁,心中暗想:

“願你被這個世界溫柔相待過。”

這是日本電影《入殮師》中的經典片段,“入殮師”是一個社會邊緣的職業,在亞洲的文化語境中,入殮師又被諷刺地稱作:“做死人生意的/賺死人錢的。”;也因為死亡的神秘,入殮師在大眾的眼裡是晦氣的工作。直到看到日本電影《入殮師》中小林君觸碰死者溫柔而小心翼翼的雙手,人們才從心底明白:“體面,是生者能給逝者的最後溫柔。”

這一次,我們要認真談談死亡!

最近一位入殮師的生活在互聯網受到了人們的關注,33歲司麗霞居住的單身小屋裡,掛滿了她旅遊時的照片,有好幾張是陽光穿過指縫,灑在她揚起的臉上。

這一次,我們要認真談談死亡!

11年前入職山西省太原市永安殯儀館以來,司麗霞作為入殮師為一萬多名逝者整理出殯前的妝容,這份稍顯壓抑的工作讓她總是對陽光和大自然充滿渴望。

這一次,我們要認真談談死亡!

偌大的靈間,除了冰櫃和通風系統嗡嗡作響,只有司麗霞瘦弱的身影在躬身忙碌。韋亮 攝

為萬餘逝者送行

清明節是中國祭奠親人的傳統節日,司麗霞較往常忙碌許多,早晨六點準時上班,接待前來追思亡人的悼念者。2日下午,記者見到司麗霞時,她正在靈間(集中停放遺體的地方)為逝者整理妝容,眉筆、眼影、腮紅、口紅,黑色的化妝盒裡一應俱全。

這一次,我們要認真談談死亡!

休息的時候,司麗霞有時宅在家,隨手塗鴉,琢磨怎樣畫出與臉型相配的容妝,偌大的靈間,除了冰櫃和通風系統嗡嗡作響,只有她瘦弱的身影在躬身忙碌。

這一次,我們要認真談談死亡!

大眾對入殮師這個職業的認識,無非就是兩種觀點:首先,這是一個高尚的職業,受人尊敬;其次,這是一個於死人打交道的職業,晦氣。

至於接受這樣一份工作,對大多數人來說更是不容易。


這一次,我們要認真談談死亡!

在《少年聽你說》的舞臺上,“00後入殮師”郭可鵬與我們分享了他成長道路背後的故事:

“ 入殮師又叫做殯葬師,我們的主要工作就是整修逝者面容和身體,給逝者永恆的美麗與乾淨,讓他們能有尊嚴地與這個世界告別。受傳統觀念的影響,在一些人的眼裡,從事殯葬相關工作的人,會被認為是非常晦氣的。每當別人問我是做什麼的,我都會笑一笑地避開這個話題。

因為從事了這項工作,很多入殮師都不得不在自己的生活上做出改變,比如我們不再輕易踏入朋友家,連親戚朋友的婚禮我都不能到場祝福,甚至有些人都不願意跟我們握手,我們也習慣不送客人,也不說再見。


這一次,我們要認真談談死亡!

可能會有很多人問,既然這麼不受歡迎,你為什麼會選擇這樣一個職業?


這一次,我們要認真談談死亡!


在一次晚自習的時候,老師為我們播放了電影《入殮師》,我深深地被打動,生與死,在這裡已經緊緊地聯繫到一起了,死亡,是對生命的延續。入殮師,

以他那無比尊重死者的姿態,使逝者以乾淨優雅地姿態踏上另一個嶄新的旅程。


這一次,我們要認真談談死亡!

對於所有的入殮師而言,心理承受能力是我們面對的最大考驗。雖然如大家都知道,生老病死是亙古不變的自然規律,但有的人離開得十分安詳,而有的人的最後一程卻是慘不忍睹。我們能做的,就是面對所有的逝者,都盡全力的還原他們生前的容貌。所以,

如何面對死亡,是所有入殮師的第一道關。

這一次,我們要認真談談死亡!

我的第一次認知實習是在殯儀館,還記得那次剛到殯儀館,我們就被帶去殮房熟悉環境。我說不好那是一種什麼樣的感受,化妝室,解剖臺,解凍室,隨著快要走到走廊的盡頭,大家都聞到了一股甲酚皂中夾雜著腐肉的味道,走廊盡頭就是停屍間,裡面一排又一排的屍櫃,透過玻璃門甚至能夠看到水晶棺裡躺著幾具遺體。


這一次,我們要認真談談死亡!

人生必有其儀式,即使是在是死亡之後。作為一名入殮師,把尊嚴還給逝者,讓生者以優雅的方式和逝者和解。我第一次感受到這份工作的成就感。慢慢地時間長了,家人也開始理解了我的工作。”

現在,每次給遺體化妝結束時,我都會覺得很欣慰,因為我已經從內心真正地發覺了這份工作的意義所在,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我們的工作和迎接新生兒的產科醫生有相似之處,他們讓人們體面的來到這個世界,而我們讓人們體面地離開,我們好比是一位生命輪迴的擺渡者,將逝去的人們送往另一個世界。

也是見多了死亡,我開始更多思考生與死的含義。當身邊的生命逝去時,有的人在痛苦中掙扎、沉淪、絕望,無法自拔,而有的人卻默默地擦掉淚水,給逝去的親人獻上最後的親吻,感謝他的存在,給生者留下了美好的回憶,與前者相比,後者承受的難過更大,卻更勇敢,能夠坦然面對自己的人生,積極地為逝者留下一份尊重,他們也更懂得如何去愛別人。還記得《入殮師》裡那個掌管焚燒爐前那個老人說:“死是一道門,生命走到盡頭,不是終結,而是超越,走向下一層。”生命,在生者的思想和精神上得以延續。

泰戈爾說:願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靜美。入殮師是一份創造死之靜美的工作。對待這樣一份承載著生命的重量的工作,我會滿懷敬畏地做下去,並且努力做到更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