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響千年的音律,唱起侗族大歌!

奏響千年的音律,唱起侗族大歌!

陸紅芝,堂安村寨侗歌、侗布藍染、手工刺繡非物質文化傳承人。


奏響千年的音律,唱起侗族大歌!



在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縣境內,有一座只有160戶、822口人的堂安侗寨,這裡是中國和挪威合作建立的世界上唯一的一座侗族生態博物館。


奏響千年的音律,唱起侗族大歌!



堂安侗族生態博物館——距黔東南州黎平縣城80公里,坐落在半山腰,上為蔥鬱的原始森林,下為連綿不斷的層層梯田,雲霧環繞,百泉噴湧,群鳥清歌,幽靜安閒。山寨有10多個寨門,有侗族代表性建築鼓樓、戲樓,民居全為三層木構穿鬥式建築,古樸和諧,悠然自得。

嬴勇文在2011年至2016年間,任堂安村村長兼堂安生態博物館副館長,2017年至今任堂安生態博物館執行館長及收集堂安生態博物館非物質資料和建檔,2018年加入堂安侗歌侗戲表演隊及彈拉各種侗族樂器。他為侗族民族文化的傳承貢獻著自己的力量。


奏響千年的音律,唱起侗族大歌!



而作為堂安生態博物館館長助理和堂安村寨非物質文化傳承人的陸紅芝,一直以她的實際行動傳承著侗族大歌等技藝。

侗族大歌起源於春秋戰國時期,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是在中國侗族地區的一種多聲部、無指揮、無伴奏、自然合聲的民間合唱形式。它被認為是“清泉般閃光的音樂,掠過古夢邊緣的旋律”,2009年,侗族大歌被列入世界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奏響千年的音律,唱起侗族大歌!


“侗族大歌無論是音律結構、演唱技藝、演唱方式和演唱場合均與一般民間歌曲不同,它是一領眾和,分高低音多聲部諧唱的合唱種類,屬於民間支聲復調音樂歌曲,這在中外民間音樂中都極為罕見,侗族大歌不僅僅是一種音樂藝術形式,對於侗族人民文化及其精神的傳承和凝聚都起著非常重大的作用,是侗族文化的直接體現。”陸紅芝說道。


奏響千年的音律,唱起侗族大歌!


“飯養身,歌養心,”這是侗家人常說的一句話,也就是說,他們把“歌”看成是與“飯”同樣重要的事。侗家人把歌當作精神食糧,用它來陶冶心靈和情操。侗族人民視歌為寶,認為歌就是知識,就是文化,誰掌握的歌多,誰就是有知識的人。

在侗族地區,歌師是被社會所公認的最有知識、最懂道理的人,因而很受侗人的尊重。於是他們世代都愛歌、學歌、唱歌,以歌為樂,以“會唱歌、會歌多”為榮,用歌來表達自己的情感,用歌來傾訴自己的喜怒哀樂。


奏響千年的音律,唱起侗族大歌!


任何一個民族的民間文藝的產生、發展、演變和消亡都與一定的社會文化生態相關,陸紅芝在不斷通過她的努力,讓侗族民間文化順利的傳承發展下去,打造出一張響亮的堂安侗寨非遺名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