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考研:怎麼才能選一個能考上的好學校?

不管任何的升學其實大家都會想要考一個好的學校,那麼所謂的好學校可以從多方面來辨別,而且是綜合考慮自己能考得上的。

20考研:怎麼才能選一個能考上的好學校?

如何才能選一個能考上的好學校?

一、定位自己的實力與未來職業目標

定位自己的實力,一般從本科院校、大學成績、大學項目經歷幾個方面來考慮,一般來說,除非你選擇固定的地域或者選擇王牌的專業,你選擇的院校都是高於本科學校的。這樣就可以大大縮小選擇範圍,如果你大學期間學習成績比較好,項目經歷有比較多。那麼可以適度選擇高一點的目標。

另外,可以從你考研的目的角度來選擇學校,如果你是理工科專業,而且對自己專業特別喜歡,希望研究生期間更加深入學習自己的專業,那麼恭喜你,你的考研目標明確,在選擇學校的時候首先要看學校的專業度,其次再看學校名氣。而如果你選擇考研更多的希望提高自己學歷的"含金量",從而能夠拿到一個更高檔次的文憑(這也沒有什麼好丟人的,事實證明,大多數本科生考研都是隨大流,並沒有自己的未來的專業或者職業規劃),那麼,選擇文科院校的理工科專業或者理工科院校的文科專業或許是個不錯的選擇。這樣可以大大降低你的考研難度。

當然如果你有理想的就業地點,那麼根據就業地域選擇學校,對你未來的就業也會有很大的幫助。對於熱門地點例如北京,天津,上海,廣州來說,考研競爭相對來說比較激烈。同時,這些地區公共課判卷比較嚴格,考研時也可以選擇適當放低自己的院校檔次。

最後,如果你希望研究生上一個比較好的學校,有"大不了再來一年"的不達目標不罷休的氣概,那麼,可以冒險選擇一個特別中意的學校,但是切記,高回報也意味著高風險,一旦落榜,調劑能否成功不說,你最終上的學校也會和你期望的相差甚遠。另附讀研難度排序:調劑>考研>保研。

二、詳細瞭解目標院校的考試情況

20考研:怎麼才能選一個能考上的好學校?

通過以上的方式,你的目標院校已經呼之欲出了,或許你已經選定了你的目標院校。但是,這樣做還遠遠不夠,你所選定的學校真的很好考嗎?你還需要了解目標院校本專業的歷年初試複試情況。來揭開學校考研的真是底細,初試和複試情況包含初試和複試兩個方面。

1、初試

1)往年的報錄比。碩士點的報名錄取比例越高,則難度越低。碩士點的總分和單科線越低,則難度越低。一般來說,各院校的這些信息都可以在該校的研究生招生網上獲得。

2)初試參考書。如果不指定參考書。此類碩士點非常注重學生平時的個人修養,專業課考試難度較高,一般不建議選擇。如果一定要報考這類院校專業,可參考同等院校專業所給出的參考書目。

如果指定參考書。大多數院校都會給出具體的專業參考書目。這時候你需要做的就是獲取該參考書配套的輔導教材,習題集,以及該院校歷年真題,做到能夠全面複習。

3)初試專業課難度分析。

通過往年考研分數來分析的考研難易程度並不一定能夠代表實際情況,因為個學校的專業課考察都是各個院校自己出題,很多學校出題的風格是:偏,難,怪。雖然表面上看起來錄取分數很低,但是實際上很難考。同時,專業課的壓分也會導致後期調劑比較困難。這些信息獲取的渠道一般是來自論壇裡邊同學的介紹,以及往年師兄師姐的經驗。有條件的最好找一套專業課真題比較一下。

2、複試

很多同學花費很大的精力去搜集初試有關的資料,去往往忽視了複試的問題。而隨著近年來各高校對專業課的重視程度增大,很多院校複試難度也逐年加大。

1)複試的錄取比例。有些學校複試線劃線比較低,導致進入複試的同學比較多,這樣看起來複試線比較低,但是複試過程中又是一場新的"血腥廝殺"。淘汰率高得嚇人。這些學校一般要慎重選擇。

2)複試的考察方式和難易程度。有些學校複試時候注重英語知識(南方高校居多),有些學校複試時候注重專業基礎知識,還有的學校複試的時候注重你的項目經歷,不一而足,這些在選擇學校的時候也是需要考慮的問題。複試的考察方式可以查找往年官網上的複試通知。

三、學碩還是專碩?這是個問題

20考研:怎麼才能選一個能考上的好學校?

首先,兩種碩士類型均為全國統一考試。全日制培養併發放雙證。總結來說,專碩和學碩有以下幾點不同:

1、考試內容可能不同

很多學校的專碩考察的是數二英二,整體來說,包括考察範圍和考察難度上較數一英一小一些。同時,專業課難度也可能有一些差別。但是一定要注意,有些比較好的學校專碩和學碩考察科目和難度是一樣的。需要看清目標院校的考試科目。另外,考數二英二一旦考研失利,則調劑難度也會更大一些。

2、學費和年限不同

一般而言,學碩專業一年的學費為8000-10000元。專碩學費則較高,一般為8000--15000元。但是,學碩基本都是三年制,專碩只有兩年,因此,學費總額相差不大。

3、讀博方式不同

學術型碩士可以通過自己的導師直接讀博,不用參加全國統考,也就是我們所說的直博或者碩博連讀。專業型碩士不能碩博連讀或直博,必須進行考博。

一般而言,如果你不是特別希望能在科研方面深造,同時沒有讀博或者是有留校任教的打算。可以考慮報考專碩。隨著教育部對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考試的統一,越來越多的人選擇考專碩,以今年為例,專碩報考人數總體呈"暴增"趨勢。未來預計專碩的報考難度也會逐年上升。這點需要特別注意。

最後,希望提醒大家注意以下兩點:

1、跨專業考研風險大。跨地域,跨學校,跨專業。也就是我們俗稱的"跨專業跨院校跨地區考生"考研難度是最大的,一般而言。跨專業是風險最大的。因為即使你的初試專業課可以過關,複試的時候你的專業素養一般來說沒有本科是這個專業的同學的專業素養高。當然,難度大不一定代表不能成功,如果你確實對本專業沒有絲毫興趣,那麼,藉著考研的機會跨專業考,給自己人生一個新的選擇,也是一個不錯的打算,但是這也就要求你比其他人付出更多的努力與汗水。

2、各院校逐漸開始重視專業知識的考察。具體表現在初試專業課難度開始加大,而除了初試專業課之外,很大程度上來自於複試的考察。不是說初試成績高就有絕對的優勢能夠上研究生,複試越來越佔很大的比重,複試被逆襲的例子也屢見不鮮。也就是說,初試和複試同樣都是你考上研究生的兩道重要的門檻。需要給予同等的重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