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霽翔身退 故宮網紅路誰其守之

“單霽翔之於故宮,就像喬布斯之於蘋果。”這是業內專家對於故宮博物院老院長單霽翔的評價。與故宮一起成為近幾年新晉網紅的單霽翔,在執掌了故宮博物院7年之後,將掌門人的接力棒交到了小他13歲的原敦煌研究院院長王旭東的手中。性格相迥、思路不同,讓王旭東很難成為第二個“單霽翔”,那麼,院長“上新了”,故宮的網紅之路還能走多遠呢?

“看門人”不回家

2012年年初,故宮正經歷了它的低潮時代,深陷失竊、會所、錯字、逃稅等“十重門”。正是這一年,58歲的單霽翔臨危受命,接過故宮掌門人的帥印,成為故宮博物院第六任院長。“我不是故宮的掌門人,我是看門人。”單霽翔曾自謙的說道。為了徹底摸清館藏文物的數量和狀況,上任之初的單霽翔用了五個月的時間,走遍了故宮1200座建築,9371間房,穿破了20多雙鞋。

接下來的日子裡,單霽翔開始了大刀闊斧的改革。當時,故宮作為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古代宮殿建築群,長期以來開放區域只佔30%,186萬餘件文物藏品99%沉睡在庫房,到故宮的觀眾雖然多,但80%都是沿著中軸線參觀古建,很少能接觸到豐富多彩的文物。

單霽翔首先要做的就是不遺餘力的開放故宮的參觀區域,在他的努力之下,截至2018年,故宮開放面積由2014年的52%,達到80%以上,8%的文物向公眾展出。單霽翔曾表示,“我們的文物得不到保護的時候是沒有尊嚴的,得到了展示就是光彩照人。到2020年,紫禁城600歲生日的時候,我們要故宮收藏的每一件文物都必須光彩照人。”

單霽翔在任的7年,也是故宮批量誕生“網紅”的7年。率先火起來的是故宮文創,在單霽翔的帶領下,故宮一改人們印象中沉重古板的形象,正襟危坐的皇帝和娘娘變成了“宮廷娃娃”擺件,雍正帝的硃批“朕就是這樣的漢子”也被印在了扇子上。

2017年,故宮網站訪問量達到8.91億,並把186萬多件藏品的全部信息放到網上。同年,故宮文創產品銷售達到15億元。

從“萌萌噠”故宮文創到被稱為“男神”的文物修復師王津,再到元宵節的“紫禁城上元之夜燈會”,過去的7年間,故宮每一次出現在公眾視野中總能帶給人們驚喜。

今年大年初一開業的故宮角樓餐廳產品“萬壽菊花鍋”就曾引起了不小的爭議,雖然“萬壽菊花鍋”讓“故宮火鍋”立刻成為了新晉的網紅餐飲,但也引發了人們對於在博物館內煮火鍋是否會對故宮文物造成破壞的質疑。

最終,“故宮火鍋”難抵質疑,進行了下架。對於“故宮火鍋”帶來的風波,3月23日,單霽翔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19年會”經濟峰會上回應稱,故宮火鍋店,這兩個字加在一起是危險的,故宮最怕火,因此叫停故宮火鍋店,有爭議還是要遵從大家意見。單霽翔還透露,十多年前故宮開星巴克咖啡,因為媒體報道便叫停了,不能什麼火就什麼都做。

大膽突破、善於聽取外界的聲音,或許是單霽翔能帶領故宮越來越受歡迎的關鍵,正如單霽翔所言,“有時候我們會事先研究能不能做,有時候我們需要探索能不能做,做完後一看效果不好就主動取消,作為院長我的主要精力還是放在故宮的安全和開放上。”

對於退休一事,單霽翔於4月8日回應稱:“光榮退休,期待已久,但每天還會在故宮博物院走走,看看門。”

敦煌“掌門人”接棒

單霽翔離場的同時,故宮博物院也迎來了它的新掌門人,原敦煌研究院院長王旭東。

畢業於蘭州大學地質系水文地質與工程地質專業的王旭東,1991年第一次走進了敦煌研究院的大門,開始從事莫高窟壁畫及土遺址保護工作,25年之後,2014年12月王旭東出任敦煌研究院院長。

王旭東在任期間,從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文化交流和文物保護方面的合作,到持續推進文物保護和敦煌學、敦煌藝術交流國際合作項目,實施國際訪問學者計劃,再到組團赴歐洲、北美、東亞和中亞等14個國家和地區參加文化交流和學術考察活動,“國際化”與“數字化”成為敦煌的兩大關鍵詞。

在數字文保方面,總計500多個敦煌石窟中,已有至少180多個洞窟實現數字化,佔整個規模的近三分之一。目前,至少有30個洞窟的數字資源中英文版都已上線,實現全球共享。2017年5月,敦煌研究院晉級為國家一級博物館。

面對文創衍生品領域做得如火如荼的故宮,王旭東表示,寧可步子慢一點,不能讓莫高窟形象垮掉。“莫高窟的價值和故宮的價值不一樣,故宮的成功不能複製到敦煌來,但經驗可以借鑑。莫高窟背後更多是佛教文化,是不同文明交融薈萃的多元文化。理解敦煌文化藝術,需要時間、耐心和文化積澱,不能太急躁。”

北京市社科院首都文化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沈望舒表示,故宮人事的新老交替也值得期待:“對故宮來說,單霽翔堪稱另類院長。他在任期間為故宮帶來活力,種種嘗試顛覆了故宮以往相對傳統、封閉的形象,讓故宮實現多層、立體和全面的開放,讓文物、文博單位獲得了話語權。未來,期望故宮能保持世界上參觀人數最多的博物館的成績;同時能加強服務、產品與項目的內容建設,實現更多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發展。”

單霽翔曾公開介紹,故宮目前正在進行中的兩項最大的工程——為時18年的“古建築整體維修保護”工程和為時8年的“平安故宮”工程都將在2020年竣工。2020年也是故宮600年華誕。未來,王旭東會帶給600年的故宮博物館怎樣全新的面貌,公眾翹首以待。

故宮未來的N個猜想

一家五代都在故宮工作的保管員梁金生曾說過:“故宮一直四平八穩的。”不可否認,2012年,單霽翔出任故宮博物院院長後,故宮四平八穩的既有形象被徹底顛覆了。中國旅遊研究院副研究員吳麗雲直言,經過了這些年的改革,在人們的眼中,單霽翔已緊緊的和故宮開放、年輕甚至網紅的形象綁定在了一起。“隨著故宮院長人選的變化,未來故宮的發展方向勢必也會有所調整。”吳麗雲表示,無論如何,故宮很難再出現第二個“單霽翔”了。

如今,我們早已走在快速變革的移動互聯網時代之中,當故宮從傳統博物館轉變為超級IP,如何把控流量與調性的平衡,調和普羅大眾和研究學者的口味,這是歷任故宮管理者都不曾面對的課題。對於這個課題,履新後的王旭東又將如何解答,業界衍生出了諸多猜想。

“從王旭東的經歷和以往的公開表態來看,這位新院長相較於單霽翔可能更加內斂和保守。”吳麗雲表示。此前,業界曾流傳著王旭東的一句“名言”:“寧可步子慢一點,不能讓莫高窟形象垮掉。”“可見,王旭東上任後,故宮可能會有新的拓展,但不一定會繼續現在全線開放、非常時尚的發展路子。適當保持已有發展態勢的情況下適度收縮,才是可能性更高的新方向。”吳麗雲預測,在故宮注重的文創產品開發上,王旭東可能會在原有基礎上進行一定的收縮,重新梳理與各個合作方之間的關係。對於文創產品開發,王旭東也曾表示,希望通過創意將敦煌的文化傳播出去,而不是隨便在一個產品上貼上敦煌的標籤,“敦煌的二次傳播應該是貼金而不是貼牌”。

其實,業界還有觀點認為,雖然單霽翔在任期間,故宮進行了一系列“前無古人”的嘗試,但整體來看,故宮的創新也是謹慎的,不論是故宮口紅的嫡庶之爭還是故宮火鍋的“差評風波”……故宮推出的“新玩意”一旦在市場上出現了集中的質疑,單霽翔帶領的管理團隊馬上就會做出反應甚至叫停。“從這一角度來說,新上任王旭東並非與單霽翔是完全背道而馳的。”有網友直言。

此前,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單霽翔曾自嘲地表示,故宮院長是個高風險的崗位,有今天沒明天,整天提心吊膽怕出事兒。對於管理故宮這一高風險的工作,單霽翔選擇的是“硬剛”,他直言,因為怕出事兒,為了保證文物的安全,就不開放,不拿出來展覽,這個思維方式有問題。而對於王旭東,業界則有猜測認為,他可能會選擇相對“柔性”的思路,並且從自己更關注、擅長的領域“旁敲側擊”。吳麗雲告訴北京商報記者,王旭東在敦煌研究院任職時非常注重敦煌的國際交流和文脈的保護,而這些很可能是他繼任後會在故宮重點拓展的領域。吳麗雲以此前單霽翔高調推行的故宮夜遊舉例稱,這一舉措確實是故宮為了炒熱淡季的一次市場試探,但同時也承受著各方的巨大壓力,包括文物的安全、消防火災隱患、燈光設計太low等都成為了大眾爭議的焦點,“面對這些言論,單霽翔選擇用文華殿前夜賞海棠來為遊客帶來新的念想,而王旭東,也許就會選擇謹慎在充分考慮、化解風險後,再逐步推行。”有專家表示。

北京商報記者 蔣夢惟 宗泳杉 胡曉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