祠堂一直供奉的一對造像,稱是財神爺,專家這可不是財神爺

祠堂一直供奉的一對造像,稱是財神爺,專家:這可不是財神爺這對造像是一位大叔帶來的,大叔稱是一對,一直都是在大叔家的祠堂裡面供奉的,大叔說這是一對財神爺,但是小編覺得應該是兩個因為這兩位不一樣,應該是相互輝映的或者是完全一樣的才是一對啊這兩個一個是長髯公一個是美髯公二位長得不一樣啊

祠堂一直供奉的一對造像,稱是財神爺,專家這可不是財神爺

專家:這可不是財神爺,太細化了我們不好說,但是他的裝扮全是道教風格,由於它手上拿著笏板的這種方式是道教三觀的特徵,就是天官水官地官這種官在並排的時候都有這個笏板,但是它也有我們不太常見的,只要是神在佛教裡邊身上都有佩戴,道教也應該有的。

祠堂一直供奉的一對造像,稱是財神爺,專家這可不是財神爺

但是這個就是中規中矩的站在那拿著笏板所以他們兩位中間肯定有一堂大像這個像是誰我們現在不好說,但是從細節方面來看它確確實實是道教文化比較細,專家就是很好奇造像頭上戴的髮簪,是從後往前插的這就比較奇怪了。

祠堂一直供奉的一對造像,稱是財神爺,專家這可不是財神爺

佛教造像道教造像第一我們看的是神韻,看它本身具有的氣質,第二就是看鑄造第三就是看包漿它的包漿皮殼是不是自然,從這兩尊造像的這種黑色包漿的皮殼可以看出經常落灰,還有經常用手摸把玩常年形成的這種自然的沉澱,自然的這種灰泥在上面。

祠堂一直供奉的一對造像,稱是財神爺,專家這可不是財神爺

有些地方縫隙當中有很厚的疙瘩狀的這種厚厚的油泥成分在上邊而且很結實最重要的就是看底部,一般的底都是硅膠範摸的底,像這尊造像我們看它內膛裡面是有一層厚厚的紅土的,這種紅土實際上它是原來的那種範土沒有掏乾淨一下殘存的痕跡。

祠堂一直供奉的一對造像,稱是財神爺,專家這可不是財神爺

我們看露胎的地方就是非常的粗狂有這種很大的顆粒,而且我們看底部的這個邊緣的磨損還有它的自然範鑄的打磨都帶有它的這種時代的特徵,這兩尊造像還有一個特點咱們這造像帶有局部鎏金,臉部是金黃色的鎏金,因為鎏的次數多,手部的鎏金是金黃色的因為鎏金的次數少,這種鎏金在早期的造像也是比較常見的。所以綜上所述這兩件是名店造型的真品,專家給的估價是人民幣40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