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誤判券商行情!2倍3倍不稀奇!精彩的還在後面!

不要誤判券商行情!2倍3倍不稀奇!精彩的還在後面!

券商還得漲!因為市場上大多數人還處在看不上的階段,要漲到讓他們追不上。沒辦法,我一向觀點如此明確,1月16日我決定把《週期之王的新週期是否來臨了?3言2語偷窺證券行業》正式公開的時候就這樣,我的每一篇文章幾乎都是這樣。怎麼想就怎麼說,對錯留待打臉嘛,錯了咱就改進,萬一對了呢?

關於證券行情的總得演繹,我大概有如下幾點思路,可供交流參考。

一、搞清楚:證券行業的重要性就是資本市場的命門

我不止一次強調一點,資本市場的重要性和地位已經提升了一個檔次,成為了重點工作。我還想說的是,證券行業的重要性就是資本市場的命門。這個判斷將直接指導未來很長一段時間我對券商板塊個股的投資推演。

1、資本市場現在是重中之重。在目前整個局面下,實體經濟的休養生息絕對不是一朝一夕之功,沒那麼容易解決。"圍魏救趙"就是比較好的策略了,搞活資本市場,進而啟動上市公司這一經濟活力的發動機,沒有比這更好、更直接的措施了。也可以看到,2018年10月31日明確提出加強資本市場制度建設後,2019年2月22日會議進一步提出"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 金融活,經濟活;金融穩,經濟穩。經濟興,金融興;經濟強,金融強。經濟是肌體,金融是血脈,兩者共生共榮。"

2、證券行業是資本市場重中之重。我大概想到的幾個層面,一個是去看講話原文和對照現實,金融行業目前主要壓力是系統性風險,主要作用是推動實體經濟發展,一控一放的基本原則已然確定。二是,主要風險是銀行的風險,但銀行的風險就是全民的風險,是實體經濟的風險,目前看不是一時半刻可以解決的。次要風險是二級市場的風險,主要是質押、商譽暴雷、活力不足;客觀看估值並不貴,兩市估值只有15倍(TTM),市值也只有52萬億,也才只有GDP的57%。解決證券行業的風險最簡單也是成本最低的,所以我們看到去年10月19日以來,4000億舒困資金、3000億美元QFII、北上資金瘋狂湧入1200億(2個月),風險可以說已經解決。三是,搞活二級市場必須通過證券行業,證券行業就是資本市場那個重中之重。一方面科創板和註冊制要快速推出,而且從整個意見和方案看,券商擔負了很大的責任,對應的也給了很大一塊肉;另一方面,二級市場活躍後,必然是週期之王券商大豐收。

好了嗎?關於思考層面的事情就說這些夠了吧。還請拍磚。

不要誤判券商行情!2倍3倍不稀奇!精彩的還在後面!

二、這才只是小試牛刀,整體行情繼續

就實際投資來說,我認為整個證券行業也不過是剛剛開始而已,小試牛刀,行情還早。

1、整體的估值不貴。按照中證指數公司的投資銀行與經紀業務(41家券商)統計,目前整個證券行業的TTM為31.62倍(靜態PE24.58倍),PB1.61倍,總得來看對照週期的底部和當前二級市場改革的前夕,估值和市淨率都不算貴,趨勢向上。

不要誤判券商行情!2倍3倍不稀奇!精彩的還在後面!

截止到2月25日,兩市成交金額達到了1.4萬億,比2018 年滬深兩市日均股票 成交額 3689 億元,增加280%。成交量的週期性提升對於業績的提升的關聯度還在0.48左右(取自華泰證券經紀業務佔比),可以預期業績才剛剛開始。

2、場外資金才剛剛開始入市。縱然2月25日兩市成交額達到了1.4萬億,北上資金2019年達到了1200億,總額達到了7538.21億,兩融餘額達到了7572億,但是我還是要說,真正的場外資金也才剛剛入場而已。我的判斷來自於以下信息。我週末在公眾號上的調研顯示,還有20%的在場投資者空倉或者輕倉;明晟中國指數納入因子從5%提升20%,羅素中國指數的落地,都指向5月份;華潤CREFI指數1月份報告顯示,股票型私募基金的股票配置也才57.89%,距離9成的歷史剛倉位還差不多;兩融餘額不過7572億,僅比跟2018年兩融規模7557億元高出15億,不到0.2%;開始找我代管的人多起來,而在我面前自詡股神並要代管我的資金的人還沒有。

不要誤判券商行情!2倍3倍不稀奇!精彩的還在後面!

開戶人數並沒有大規模增加,上週的開戶人數是20.66萬

3、科創板和大規模的場內融資還沒開始。這一次資本市場的改革,主要抓手是科創板疊加註冊制,最大的期許是真正從機制上重塑一二級市場,打破利益板結,真正實現資本市場為實體經濟服務(從目前公開的信息看,科創板的推出速度可謂是一日千里:從科創板提出到1月30日《科創板上市公司持續監管辦法(試行)》正式公佈徵求意見只用了91天; 3月2日就可以正式公佈了。上交所已經開始調研科創板的投資門檻和規則方面的意見建議,收集了500份; 2月15日G60科創走廊九城市齊聚上海證券交易所交易大廳,與上海證券交易所簽訂戰略合作協議,正式發佈上證G60科創走廊指數。2月24日易主席上任第一次公開行動即來到科創板發審中心。可以預期,科創板的推出只爭朝夕,必然在2019年內完成。);截至目前還沒有真正落地。至於場內融資,我先上張圖

不要誤判券商行情!2倍3倍不稀奇!精彩的還在後面!

歷史上,兩市IPO最多的是2010年的346家,IPO金額是3416.88億,而2018年這一數字是105家和1113億,大致只有巔峰時期的三分之一。而現在市場上的併購和可轉債等再融資規模也沒有大規模發力。

三、從歷史來看,2倍於股指的漲幅可期

拉長時間看,資本市場的機制建設才剛剛開始,觸底上漲雖然進入第8周,可也不過是剛剛開始,這個時候去思考撤退什麼的,未免太過於浮躁了。還是靜下心來尋找更加優質的標的。

覆盤2015年的瘋牛行情,整個證券在2015年上漲了354.26%,上證漲幅為160%,基本上2倍與市場平均;其中上一輪牛市中互聯網概念的東方財富、同花順分別也創造了13倍和4.5倍的神話。這樣的先例,基本上為證券行業的上漲打開了空間。截止目前,證券板塊的漲幅為82.06%,一切還早。

不要誤判券商行情!2倍3倍不稀奇!精彩的還在後面!

四、龜兔賽跑,越往後走頭部券商越突出

關於投資標的,基本的思路我是這樣想的,不懂基本面分析的就選ETF,懂基本面分析的選擇頭部券商和互聯網券商,風險收益比比較大的話,頭部券商最後漲幅更大。

1、互聯網不再是新業態,而是工具。別看上一輪牛市互聯網券商東財、同花順大放異彩,現在漲的好的還是他們;我認為時過境遷,還在用老眼光思考問題並不合適,互聯網已經不是新業態而是工具了。比如:東財的低傭萬一點八開戶,早有券商搞出了萬一;比如:對於流量的扶持,你們沒發現嗎?現在好多IP背後都是公司,想我這的個人投資者基本上都被淹沒了;流量的玩兒法,都在思考。

2、B端業務,互聯網證券基本吃不到。我們可以對比下華泰和東方財富在IPO和公司再融資上的收入。2017年華泰證券併購重組15單,金額973.04億;企業資產證券化37單,463.52億元,股票質押908億。而東財股票質押業務25億,至於再融資和IPO,我好像不記得他們接過業務,印象中,東財的投行部門後來解散了?

3、科創板,互聯網公司不是吃不到,是連看都看不到。從目前對科創板已知信息和披露的科創板的方案看,券商從註冊制、券商跟投、認購腳傭機制等,是對券商的大大的利好;而真正能夠有資格參與科創板並吃到肉的,只有頭部不超過10家。至於互聯網券商,對不起,不是吃不到,而是連看到的資格都沒有。甚至包括50萬的投資者門檻,對於互聯網券商來說都是閉門羹,畢竟80%的投資者資金在50萬以下。

4、參與的主力已經不再是散戶,而是大型機構。兩個層面,一個是整個市場到目前為止以公募、外資等機構資金為主,從我前面的數據中可以看到,在北上資金2個月持續流入1200億,私募倉位大幅提升到57.89%的時候;代表散戶梳理的新開戶人數居然在2019年第一週創下了1年新低只有11.99萬戶,兩融規模直到2月22日也只有7572億,僅比2018年多出15億。另一個層面,參與證券板塊投資的也是以機構為主的,我在 文中就已經說過了:根據已經公佈的基金四季報數據顯示,機構持券商板塊總市值佔機構投資總市值的1.65%,較上季度末上升0.8個百分點;持倉市值方面,券商板塊重倉股總市值為86.11億元,環比增長62.82%;持股基金數方面,12月末重倉券商機構598家,較上季度末增加341家。機構可是已經提前埋伏了半年,這是有多看好行情?不吃飽會撤嗎?先胖不是胖,後胖壓倒炕,頭部券商,走著看嘛。說錯了就打臉嘛!

好了,我要說的就是這些,主要思考的思路和查閱的數據,建議各位可以看看之前的兩篇文章。當然,短期怎麼走,我也不知道,中間的波折很難說會如何。祝大家好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