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開這六個坑,培訓機構招生效率倍增

說起招聘,就是“金三銀四”;但說起招生,方法不對的話月月是你的淡季。多數機構都靠老帶新、買贈方式來吸引報名。

但是我發現,不管是淡季還是旺季,不少機構在招生宣傳上都容易陷入一些誤區,我跟20位校長聊了聊,整理出6點:


誤區1

單頁把所有的優勢都寫上去

要招生,宣傳單頁總是少不了的。可是,很多機構在設計單頁時,恨不能把機構所有的優勢都寫上去,邊邊角角都不放過。

傳單拿到手,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是雜、亂。顏色超過10種,信息多到根本沒辦法消化,最重要的是沒有賣點。

沒有賣點!沒有賣點!沒有賣點!

因為沒有賣點,拿到單頁的人連2秒鐘都不給你。

避開這六個坑,培訓機構招生效率倍增


有校長說,我為單頁設計花了那麼多功夫,怎麼報名的人掰著手指都能數出來?

10個優勢,也沒有1個獨特之處有賣點。家長感受不到機構帶給自己的好處,不報名也是情理之中。

所以,想多招學生,單頁設計很重要,強調3點:

(1)顏色不能超過4種,花花綠綠會給人不好的視覺效果

(2)正面字數不要超過200個字,密密麻麻容易讓人失去耐心

(3)1份單頁,2秒的時間,突出一個賣點就夠了,不要貪多求全。

誤區2

給家長介紹,只會說“三好”


有意想諮詢的家長可認為是潛在客戶,這個時候,我們要做的就是介紹自己的核心優勢,留住客戶。

話又說回來,這個環節一旦做不好,家長容易流失,其中一個原因就是我們的員工只給家長說“三好”。

避開這六個坑,培訓機構招生效率倍增


好在哪裡?家長感知不到,也就無法判斷選擇。

剛提到的“三好”,包括3點:

(1)我們老師好,帶的學生多,很有經驗;

(2)我們教學好,學員都喜歡學,積極性很高;

(3)我們教學效果好,考試通過率百分之多少。

的確,這三點是我們機構應該介紹的優勢,也是家長關注的地方,但問題在於,大家都這樣說,優勢也就不再是優勢,反而變成了套路。


避開這六個坑,培訓機構招生效率倍增



家長知道我們機構在師資、教學、效果上有三好,但是,當她從10家機構中選擇我們家時,她更想知道我們比其他機構好在哪。

也就是給“三好”找論據,讓家長有判斷的證據。

在找論據的時候,我們需要注意表達方式:

(1)多用數字,比如經過一個月學習,孩子的學習成績在薄弱基礎上提升了80分;

(2)多用實物,比如說機構教學好,我們可以拿出教材或者教學體系的說明冊,給家長講怎麼個好法;

(3)多用比較,比如說教師好,我們可以把自己機構的老師跟周邊機構做個對比,突出下師資的優勢。

這樣,家長在能判斷的基礎上,也就有選擇了。

誤區3

不調研,拉一隊人馬就做


前幾天,有位校長說了這麼一件事兒:

為了贏一個好彩頭,自己特意在春季班前,進行了一波招生活動,結果卻是“雷聲大,雨點小”。

避開這六個坑,培訓機構招生效率倍增


後來,這位校長組織團隊覆盤這次活動,經過討論,大家都覺得是“前期調研沒做好”,當時簡單認為招生就是派人出去多跑。

其實,張校長遇到的問題不是個例,我們接觸的很多機構都踩過這個坑。

既然是“坑”,對招生不利,我們就得“填坑”,讓它為招生助力!


避開這六個坑,培訓機構招生效率倍增



那麼,我們具體怎麼做一場比較全面的市場調研呢?

分為兩塊工作:

第一,用戶調研

主要調研機構附近的居民小區和學校,掌握目標人群——學生、寶媽和白領的消費習慣、頻率、渠道,做分析;制定了用戶的具體畫像,縮小活動範圍,更有針對性地做宣傳。

第二,優劣勢調研

有時,我們去大街上一看,兩公里之內,有三家培訓機構再正常不過。

這種情況下,要想多招人,就得思考如何發揮我們機構的招牌優勢、規避劣勢。

經過我對網紅店鋪營銷攻略的分析,有2點要跟大家分享:

(1)產品方面

任何一家企業,不管產品線有多大,它都會有一個主產品。

宣傳課程也是,如果周圍機構課程種類多,我們就要多做調研,然後定出自己獨特的主推產品,而不是一股腦地擺出來,不分主次。

(2)服務方面

有時進一家機構諮詢,會發現:家長和孩子坐在一塊,孩子想玩,家長的注意力也不集中,且雙方對話容易被打擾。

那我們就得把別家機構的劣勢變成自己的優勢,在校區內部或者校外宣傳派單點,合理劃分公共區域,增加服務優勢。

比如,針對學生,劃分去另一個安靜區域,給他們寫作業。這樣家長的諮詢會比較走心,我們也能準確地理出家長的需求,從而說服家長報名。

誤區4

活動前不培訓


招生難,難在沒有精心地策劃,活動前的培訓同樣很容易疏漏。

宣傳除了不做市場調研,不少機構還有一個僥倖心理,就是想在宣傳中訓練大家。可是有個問題,校長們有沒有想過?

一場招生活動下來,傳單設計印發、場地搭建、策劃、禮品採購等環節都要準備,試錯成本是很高的。一旦出現大的失誤,對我們機構是得不償失的。


避開這六個坑,培訓機構招生效率倍增



為了贏得更多人上門諮詢,活動前,我們必須對人員做好兩訓

第一,做好內訓

在團隊內部開會,跟員工說清楚這次活動有多重要,並推出一些獎懲措施,調動員工招生的積極性,督促他們把自己負責的環節做到位。

第二,做好培訓

校長要根據活動主題,對員工進行系統的培訓,包括活動內容、操作流程,尤其是每個階段相關話術的指導,讓員工準確把握孩子和家長的心理,更好地完成招生目標。

誤區5

包裝過度,管理不足


平時,我們逛超市,看到貨架上五顏六色的商品,一時間都會不知所措。

因為東西包裝的太好,不知道選擇哪個。

商家這麼做,某種程度是為了吸引我們的眼球,讓我們有購買慾,但是教育課程跟普通的超市商品還不太一樣:

商品買了吃了就能知道好壞,而課程效果需要一定的週期加以驗證。

所以,在課程包裝上,實實在在才是我們要做的,就盯著課程本身的效果,不要弄太多名目給家長選擇。


避開這六個坑,培訓機構招生效率倍增



我們做教育,更像是回頭客生意,讓學生、家長了解,建立好感和信賴,從而產生強烈的選擇感。

誤區6

扎堆搞宣傳


每到開學季、招生季,學校門口都是鋪天蓋地的標語、廣告,一個學校門口就能看到五六個機構的工作服。

這都是機構扎堆搞宣傳造成的景象。

其實,一打傳單,成本幾十塊錢,假如能吸引十個人到機構諮詢,成本就賺回來了。

反而,“一哄而上”和“信息爆炸”般地去學校門口、校區門口做宣傳是不可取的,不僅容易浪費人力物力,效果還沒有保證。

搞宣傳時,我們機構應該重點做好規劃:

在什麼地方、什麼時間點、宣傳什麼課程都應該有章法。

一場考試,很多學生成績下來,分數不理想,不是因為不會的太多,多半是細節粗心導致會的不能得滿分。

總結一句話

做活動招生跟學生考試是一個道理,一場活動做下來不容易,我們應該儘量規避這些誤區,招到滿意的學生人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