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2019年新型城鎮化建設重點任務》中的地產條文解讀


關於《2019年新型城鎮化建設重點任務》中的地產條文解讀


4月8日,國家發改委官網發佈了《2019年新型城鎮化建設重點任務》文件。然而,據通知發出時間來看,內部在3月底已經轉發悉知。

後期,預計各城市會有後續跟進動作。

在新型城鎮化的文件中,涉及一個大家比較關注的落戶政策的問題,是非常值得解讀一下的。

還有就是,今年這個時間點比較關鍵,因為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兌現年。

所以,在文件的總體要求中也能看到,關於新型城鎮化建設系列動作的最終目的,說到是要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有力保障。

關於其他方面,大概能有這麼幾個點。

1、實現常住人口和戶籍人口城鎮化率均提高1個百分點以上,兩者實現均無壓力,但後者達標有一定壓力。

文件沒有明確說出,具體的1個百分點以上到底是多少,而且對於去年的常住人口和戶籍人口城鎮化率也沒有提及。

但,在一份國家統計局的文件中,是有提到的。

今年2月28日,國家統計局發佈了《2018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據公報顯示,截止2018年末,大陸人口139538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83137萬人,佔總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為59.58%,比2017年末提高1.06個百分點。

戶籍人口城鎮化率為43.37%,比2017年末提高1.02個百分點。

通過這組數據來看,今年,不管是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還是戶籍人口城鎮化率都要達到1個百分點及以上,是肯定沒有問題的。

只不過,戶籍人口城鎮化率的問題還是明顯低於常住人口城鎮化率。

要是按1年提高1個百分點的時間來推算,等戶籍人口城鎮化率達到50%,還得有個六七年的時間。基本得落到下一個五年規劃中。

記得2014年時,有發佈過一份《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該文件對於2020年錢實現的目標也曾有關相關表述:

到2020年,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60%左右,戶籍人口城鎮化率達到45%左右。

對比這組政策目標來看,實現常住人口城鎮化率是沒啥問題,但戶籍人口城鎮化率仍亟待提升。

也就是說,人戶分離的現象還是比較嚴重。去年,人戶分離的人口在2.86億左右。這個數字極為龐大,是非常值得關注的群體。

2、戶籍制度改革力度加大,城市之間的吸引力仍舊存在差異。

文件在“加快農業人口轉移市民化”中提及,要積極推動城鎮就業的農業轉移人口落戶。並對不同人口規模的城市和城鎮做了相應的要求。

在此前城區常住人口100萬以下的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已陸續取消落戶限制的基礎上,城區常住人口100萬-300萬的II型大城市要全面取消落戶限制。

城區常住人口300萬-500萬的I型大城市要全面放開放款落戶條件,並全面取消重點群體落戶限制。

超大特大城市要調整完善積分落戶政策,大幅增加落戶規模、精簡積分項目,確保社保繳納年限和居住年限分數佔主要比例。

城市政府要探索採取差別化精準化落戶政策,積極推進建檔立卡農村貧困人口落戶。

允許租賃房屋的常住人口在城市公共戶口落戶。

這幾項舉措,說到底,其實是有意要打破城鄉及區域之間的戶籍壁壘。更準確地說,是要解決不少低技能勞動力落戶城市的困難問題。

多年來,戶籍人口城鎮化率低於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的原因之一就是政策壁壘,而戶籍政策首當其中。

這個很好理解,回顧一下很多城市的人才引進政策,不管力度是大是小,本質上都是戶籍面向高學歷人才敞開。

最明顯的對比是,大學生剛畢業,便可通過相關政策途徑到某座心儀城市落戶,而外來務工的低技能人員若想要在一座城市紮根則別登天還難。

落戶難,也還是人口在城市間流動的一道關卡,後續還有一連串。落戶解決不了,子女教育上、社會保障和福利上,都會存在權利享受的不平等問題。

低技能勞動力是城市建設的功臣,但城市發展的紅利卻不能夠惠及他們。這就比較尷尬,非常不符合共富的目標。

所以,今年的城鎮化政策,對於低技能勞動力人群是非常之關注的,還要求地方政府出臺差別化的精準落戶政策。

當然,對於各個城市而言,戶口的吸引力不比從前,畢竟壁壘被衝破,人口流通起來要更加順暢,成本也降低。

但,對像北上廣深一樣發展機會比較多的城市,吸引力仍舊會很大,只不過,當地政府未必會喜歡有如此多人口湧入,會相應有控制人口規模的政策。

是以,北上廣深此次的政策放寬程度可能要比人口規模級別較低的那些城市相對嚴格一些。

當然,像青島這樣,戶籍人口數量和城鎮化率都偏低的,是可以好好落實下這波政策的,畢竟2020年對青島而言,在人口上也是有政策目標的。

3、推進常住人口基本公共服務比去年講得要更細,但不再講“建立多主體供應、多渠道保障、租購併舉的住房制度”。

今年的文件,整整講了22條,去年講了20條。整體比去年講得多、細。分開講的內容也是這個樣。

去年對於居住證的問題,只說“鼓勵城市群及都市圈內居住證互認”。

今年明確指出:確保有意願的未落戶常住人口全部持有居住證,鼓勵各地區逐步擴大居住證附加的公共服務和便利項目。

也就是說,今年的居住證,含金量提高了不少。

關於隨遷子女的受教育問題,今年提的也比去年多了很多。要求:

2019年底所有義務教育學校達到基本辦學條件“20條底線”要求,在隨遷子女較多城市加大教育資源供給,實現公辦學校普遍向隨遷子女開放,完善隨遷子女在流入地參加高考的政策。

去年關於該項的描述,只說:實現公辦學校普遍向隨遷子女開放。

醫保、養老保險、農民工技能培訓也都是,講得比去年多。這裡不多贅述。

還有個跟房地產政策直接掛鉤的,需要多說幾句。

跟房地產的這條,相反,今年講得比去年少。

去年講:

研究制定權屬不變、符合規劃條件下非房地產企業依法取得使用權的土地作為住宅用地的辦法,深化利用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租賃住房試點,推動建立多主體供應、多渠道保障、租購併舉的住房制度。

將符合條件的常住人口納入公租房保障範圍和住房公積金制度覆蓋範圍。

今年只講了兩點:

持續深化利用集體建設用地建設租賃住房試點,擴大公租房和住房公積金制度向常住人口覆蓋範圍。

這種取捨還是比較有深意的。

一般政策宏觀層面而言,增加或捨棄某些說法,是跟此前落實的情況而定的。執行的好,下一年就不會再提。

從這個邏輯來看,高層對於去年的房地產調控績效還是很滿意的。

去年的多個舉措,都是從供給端解決住房問題。這是近幾年房地產調控的很明顯的一個特徵。供給側是結構性改革,解決的是投入要素的問題。

市場也顯示,從去年下半年,熱度明顯轉淡,說明市場已經迴歸理性。今年,便不再提及。

仍舊要提的租賃房試點問題,和公積金制度覆蓋範圍擴大的問題,想必也是去年落實執行不是很到位的問題。

尤其,公積金制度這個層面,去年大部分時間都採取的收縮政策,收口收得計較緊。

今年說要擴大在常住人口的覆蓋範圍,公積金政策上便有望從寬。

只不過,值得一提的是,各城市近幾年的置業門檻,從主城區到郊區,都是一溜的普漲,恐怕即便是公積金政策放款,在置業問題上的難度還是會存在很大的難題。

4、真特色小鎮依舊是寵兒,虛假小鎮將遭遇政策嚴查。

特色小鎮,是近兩年的一個熱點。每個城市都上線了不少,但若要實際去排查的話,並不是每個小鎮都能夠稱得上能實現特色興鎮、產業建鎮。

尤其很多旅遊小鎮,開始都是大興土木,結果人氣得不到保證,最終以失敗而告終。

更多的,則是頂著特色小鎮的名字,玩兒的還是地產。除了看到項目賣房子,根本看不到啥產業。

這種現象,在全國範圍內,還是挺多的。頂層設計的智囊團們,應該也有所覺察,是以今年的提法還是有較大變化的。

去年提特色小鎮的重點,是放在“引導...發展”上,今年變成了:支持特色小鎮有序發展。

一方面,逐年開展檢測評估,淘汰錯用概念的行政建制鎮、濫用概念的虛假小鎮、缺失投資主體的虛擬小鎮。全面開展特色小鎮評估。

另一方面,組織制定特色小鎮標準體系,適時健全支持特色小鎮有序發展的體制機制和政策措施。

所以,今年小鎮項目上線應該會比較謹慎。畢竟,不是說小鎮上了就萬事大吉,後面還會有後續的監管和評估。

對房地產商而言,項目起名字也得注意一下了,不能說小鎮是風口,隨便拎個項目就起個名字叫小鎮,別到時候給查到被封盤還不知道原因。

值得一提的是,關於小鎮的這些新提法,給了地方政府一定的權力。

政府引導、企業是主體、市場化運作的模式,對於加強政企之間合作機制的公開和透明度,想必也同樣需要加強監管。

但,這點,目前尚未提到。後續,可能會出現政策補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