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質父母育兒教科書——《優質父母教養實踐指南》

經歷十月懷胎的期盼,經歷一朝分娩的痛楚,當聽到寶寶“哇哇哇”的哭聲,那一刻,我和我的先生就自然而然地為人母,為人父了!孩子出生後,任何事情我們都是把孩子排在第一位,吃飽穿暖自然不用說,有時候甚至一些不合理的要求,只要我們能滿足的,我們都儘量滿足她!總認為孩子開心了,孩子笑了,就是我們做父母做大的滿足;孩子滿意了,我們就是優質的父母。直到我讀了《優質父母教養實踐指南》一書,我的觀念徹底改變!

《優質父母教養實踐指南》一書是芝加哥大學心理/人類發展系博士,普林斯頓大學榮譽畢業生艾麗卡·雷斯切爾所著。全書一共介紹了75條黃金法則培養孩子的情感和社會能力。特別是每一項法則的最後都有“教你這樣做”環節,手把手教你在育兒過程中碰到的問題如何應用,讓我覺得真是一本優質父母的育兒教科書!

優質父母育兒教科書——《優質父母教養實踐指南》

全書講述的教育基本方法主要有三個關鍵點:接受,界線,一致性。

第一:接受。

接受:任何條件下,你都要讓你的孩子感受到你是愛他們的,因為他是你的孩子。當你的孩子考試沒有及格時,你要接受他,不能讓他覺得因為我成績不好,爸爸媽媽就不愛我了;當你的孩子在學校和別的小朋友打架了,你要接受他,讓他敢於和你解釋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此事的發生;當你的孩子不願意和別人打招呼時,你要接受他,並引導和鼓勵他以後該如何去做......

時刻提醒自己,孩子本人與孩子的行為不是一回事。把你的愛和情感聚焦在孩子的人格上,實事求是地處理他的錯誤行為。讓孩子充分地感受到你的愛,讓孩子意識到,不管發生了任何事情,我是爸爸媽媽的孩子,我是最重要的,爸爸媽媽永遠是愛我的!

前一段時間看到一則新聞:一個9歲的孩子,因為在學校里弄壞玻璃,老師說要賠償,結果孩子跳樓自殺了,並給奶奶留下了字條。真是看得心痛不已!如果孩子平時能感受到父母充分的愛,有什麼事情都和父母溝通,任何時候孩子都知道父母會無條件接受自己的,怎麼會發生這樣的悲劇呢?

優質父母育兒教科書——《優質父母教養實踐指南》

第二,界線。

建立和闡明清晰的界線。孩子需要有分寸感和界限感。有了清晰的界線了,孩子就知道什麼是該做的,什麼是不該做的。有些原則性的事情,父母一定要堅持到底。這樣孩子才能知道分界線在哪裡。

比如說孩子對別人大喊大叫,父母會制止他;但是當孩子對父母大喊大叫時,父母就包容他了。那這樣的話,在這一點上這個孩子就混亂了,到底我是可以大喊大叫?還是不可以大喊大叫?

優質父母育兒教科書——《優質父母教養實踐指南》

第三,一致性。

一致性,意味著說到就要做到;如果做不到,那父母就不要這樣說!如果父母沒有一致性,孩子就會持續不斷地去挑戰父母的限制和界線。對孩子來說,言出必行,是非常重要的。要讓孩子知道,父母說話是算話的,這不僅能建立起父母與孩子之間的相互信任和尊重,更是保證良好親子關係的基石。

一天晚上,我家二寶在睡前和我們確定好,她那天晚上要和奶奶睡覺。當時,我們再三和她溝通,如果和奶奶睡的話,晚上就不可以再跑過來和爸爸媽媽睡,並且我們還和她拉過勾了。然而,當所有的準備就緒,奶奶關燈睡覺了,她卻又反悔了!自己跑到我們的房間來了!當她哭著喊著要和爸爸媽媽睡的時候,我是非常心疼的。如果是之前我沒有讀過這本書,我肯定毫不猶豫地把她抱到床上,攬到懷裡入睡了;我讀了這本書,結合書中的法則,當天晚上,不管她怎麼哭,最終我們也沒有同意她和我們睡。從那之後,她每天晚上說好和誰睡,就和誰睡,沒有再改變過。因為她知道父母是說話算話的!

優質父母育兒教科書——《優質父母教養實踐指南》

正如日本作家伊坂幸太郎的話“一想到為人父母居然不用經過考試,就覺得真是太可怕了”做父母的道路上,我們都在摸索著前進。《優質父母教養實踐指南》這本教科書,給做父母的我們提供了很多方法和工具,讓我們能夠應對在育兒途中的各種挑戰,讓我們成為優質的父母,培養出優秀的孩子。


育兒路漫漫,所幸有你陪!我是有滋有味媽媽,家有學霸滋滋姐姐和萌寶味味妹妹,歡迎大家關注哦!更多的育兒歡樂和坎坷,大家一起來分享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